《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如何建立中國電影與大眾傳媒間的良性互動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24 20:38:31 |
|
中國電影與大眾傳媒之間是良性互動嗎?
[嘉賓主持:索亞斌]丁老師,從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上看,大眾傳媒如何與觀眾發生影響? [特邀嘉賓:丁亞平]去影戲院看電影,閱讀報章雜誌,關註明星生活,成了廣大觀眾,尤其是都市大眾階層某種必不可少的禮儀。需要看到,大眾傳媒與電影形成互動,影響並作用的廣大的觀眾、影迷,是顯而易見的。張愛玲説:“中國觀眾是難應付的,一點也不低級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們太習慣於傳奇。”而其實,這種“傳奇”,是在一種互動的立體的氛圍中形成的。可以説,一部百年中國電影史,也就是一部中國電影與觀眾的發展史(大眾傳媒也是田野調查的一部分對象),大眾傳媒的存在與影響及職能,使得百年中國電影變成真正全社會、全民族的話語(藝術、娛樂)運動。
[嘉賓主持:索亞斌]其實,有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之後,和曾經在媒體上得到的印象和判斷並不一樣,但是似乎,對這部具體影片的“基調”似乎依然確定了。丁老師,這是不是説明,大眾傳媒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或者説參與決定了中國電影意義的生産過程? [特邀嘉賓:李道新]這裡牽涉到一個話語權的問題,實際上,普通觀眾沒有話語權,電影意義的生産主要是由批評家和大眾傳媒決定的,有點悲觀,但確實如此。 [嘉賓主持:索亞斌]從百年中國電影發展看,八十年代前主要是和報紙、廣播這兩種大眾媒體發生關係,然後加入了電視,現在有了互聯網。是不是可以説,網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電影和大眾傳媒的關係。 [特邀嘉賓:丁亞平]一方面,電影的意義生産一直是被大眾媒體所提出以至多方面操縱與壟斷;另一方面,電影的創作生産也不斷吸收創作資源和多元背景下的傳媒手段與形式,吸取大眾傳媒的組構、批評與反饋,與各種傳媒構成多重辯證與互動,以至形成一股潮流,或者説,一種趨向。這是電影與大眾傳媒形成辯證與互動的結果。從一定的意義上也可以説,它是電影觀眾觀看電影的內在驅動力,同時實際上它也構成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上的一個基本的電影文化趨向。 [一節彩虹]説的好深奧哦。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早期中國電影發展中,大眾傳媒主要是報紙和廣播,電影作為視聽藝術,似乎與報紙廣播互不侵犯。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大眾傳媒加入了電視,世紀末又多了互聯網。有人説,不僅僅是中國電影,整個電影發展就是和大眾傳媒關係逐漸惡化的過程。李老師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李道新]不能簡單這麼説,大眾傳媒之於電影無論是好評還是惡評,都是對電影的一種關切,電影應該有力量對待大眾傳媒。 [嘉賓主持:索亞斌]李老師,歸根結底,從目前現狀出發,電影和其他大眾傳媒相比,它的優勢到底何在呢? [特邀嘉賓:李道新]主要在於電影的品質,一百多年來的電影歷史,已經成為電影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一部影片不在是單純的一部影片,它的後面是電影一百年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魅力,我個人常説,在電視和網絡面前,電影已經成為一種精英藝術。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請問丁老師,美國好萊塢電影幾乎改變了全世界觀眾的觀影習慣,它當然也對中國電影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您認為它的影響體現在哪?它的影響是否和大眾傳媒有關係?您怎樣看? [特邀嘉賓:丁亞平]好萊塢的這種影響,既表現在對人們觀看電影的方式上,也更內在地以觀念的形式,滲透于一個時代的電影發展、深化與實踐之中,使中國電影觀念變得更為展開,更為深入,電影形式(包括電影觀看形式)也變得更為豐富、更為成熟。 [特邀嘉賓:丁亞平]好萊塢對中國電影的影響和大眾傳媒所起的作用有著明顯的關係。在目前發現的最早一批的電影刊物中,有一份于1921年2月創刊的《影戲叢報》,雖然僅出了一期石印的,但其內容全部是關於美國電影的。1938年11月,一本取名《好萊塢》的週刊在上海出刊,三年裏共出了130期,主要報道美國影壇的最新動態、人物、影片等情況,係據好萊塢出版物編譯而成,對於美國電影在中國觀眾和創作人員中的影響傳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四十年代,以報道外國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的影訊消息及評介為主的電影刊物也大量出現,像《國際影訊》、《世界影壇》、《聯合影訊》、《電影週報》、《西影》、《好萊塢電影畫報》、《電影畫報》、《影訊》,等等,出刊都非常迅速,觀眾和電影創作兩方面都有需求。這是顯而易見的。對這種客觀的歷史事實不能回避,需要實事求是地看待並作出深入而系統的探討。
[一節彩虹]丁老師,要想在電影與大眾傳媒之間建立一個很好的互動關係你覺得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是什麼? [特邀嘉賓:丁亞平]對於電影與大眾傳媒之間構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與社會體制現實狀況有關,要在一個自由、開放的一種環境和氛圍裏面,才有可能構成很好的互動。其次,就是要基於一種正常的商業市場的需要,形成雙向的溝通,當然在這背後的無形理念與價值觀,包括人文趨向、人性因素等也都是重要的。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丁老師,您在《電影的蹤跡》一書的封面上寫著,要“透視百年中國電影,重建一個具有啟示性的電影史傳統”。您認為,您在重建這個具有啟示性的電影史傳統過程中可以透視齣電影與大眾傳媒間良性互動的傳統嗎? [特邀嘉賓:丁亞平]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回顧早期中國電影與大眾傳媒的良性互動,其中有成功之處,也不乏問題和弊端,但它可以給我們今天反思百年中國電影,探討當下中國電影現狀以及電影發展趨向,提出一個富有啟示意義的思考方向。
責編:青葉
|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