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節目的差距
![](//big5.cctv.com/gate/big5/www.cctv.cn/uploadimages2/200592916642.jpg)
[中藍之北]請問老師,那麼中國的教育類節目和國外相比又有什麼差距呢?
[特邀嘉賓:施曉光]這個問題很專業,我不是搞電視媒體的,對中國和外國電視節目也沒有做過專門的比較研究。但憑觀察和感覺,我認為,就其本質和功能而言,中外電視媒體和教育節目所起的作用應該是一樣的。當今世界可以説是一個“數字化”“信息化”和“電視普及化”的時代,現代人對電視地依賴或許超過學校教育之外的任何其他教育形式。作為當今社會最有輻射力和影響力大眾文化傳播手段,電視媒體以具有的圖文並茂、視聽兼備,真實生動、貼進生活,貼進大眾等優勢和特點,使電視節目,尤其是教育節目在對人成長和進步施加影響方面産生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邀嘉賓:施曉光]當然,由於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和大眾接受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中國和外國的電視節目還是有一些差異的,首先主要表現在節目質量方面。不論是在歐洲,還是美國,電視節目有很高的開放性和透明度,技術含量也很高,許多節目都是以直播形式出現的,每一次節目播出時,尤其是新聞節目,主持人左上角或右上角屏幕都有照片或字符,主持人總是提綱摯領地講幾句新聞由頭,大量報道都來自圖像資料與現場情況,主持人一般不做過多的評論,他們只是一個引導者,把受眾帶到第一現場的最真實的場景之中,讓受眾者自己去判斷是非和曲直,比方説美國總統、州長和地方政府官員的競選,法庭案件的審判,孕婦分娩過程,熱點事件追蹤,再如英國首相的議會答辯等過程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呈現在受眾面前的。
其次,節目比較貼近百姓生活,沒有太多的説教和宣傳。從幾家大的電視媒體的節目來看,如ABC,CNN和C-SPAN等電視臺的節目非常貼近百姓生活,雖然這幾家電視臺都有不同的政治傾向性,但一般來説,受眾根本就很難察覺到它們的節目是在説教、在宣傳,或者是在灌輸什麼東西,它們是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隱藏在節目之中,讓你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和教育。比方康尼-常,勞瑞-金主持的訪談節目在美國就很受歡迎,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藍之北]謝謝老師,在我們談到少兒教育節目時,最常用的經典就是美國《芝麻街》,但缺乏我們自己的經典。結合我們的國情,我們制做教育節目時要從國外吸取些什麼呢?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施老師您是從事比較教育研究的,您認為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相比差距在那裏?
[特邀嘉賓:施曉光]的確,我從事比較教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也有過國外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因此對國外,尤其是美國教育有一些了解,我想,您所説的國外,主要是西方發達工業國家的教育吧。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是的,就拿您所學習和生活過的美國為例吧。
[特邀嘉賓:施曉光]應該説,在許多方面,中國與美國教育不具有可比性,因為從政治、經濟和文化、歷史傳統等方面,中美之間有着太多的不同。但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中美教育之間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距性。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是教育投入方面,對中國的許多學校來説,美國學校教育經費是個天文數字。2001-2002學年,美國義務教育的總投入為4120億美元,佔GDP的4%,生均經費8685美元,中國2002年初中生均國家投入1062元。
教育投入是教育發展的前提,經費上的巨大差距是造成中美教育差距的主要因素。我曾經參觀過美國的中學,許多中學的教學條件都很好,尤其是一些大學的附屬中學更是如此。第二個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差距。美國學校沒有提太多空泛的標語性口號,諸如“創新教育”、“個性化教育”、“愉快教育”、“素質教育”等等,但在我看來,美國教育的素質教育和創造性教育卻比中國搞的要好,學校所組織的活動普遍都有利於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素質提高,因為幾乎所有的初中和高中都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而是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最大限度滿足學生興趣和愛好上,許多學校課堂教學形式,開展課外活動都十分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和創造才能的發揮;
第三,就是師資水平的不同,美國教師素質普遍較高,主要體現在學歷方面,幾乎所有教師都具有教育碩士學位,有些校長和管理者還具有博士學位。總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窮國辦大教育”以及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都是不爭的事實,而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它的生均經費甚至比OECD國家的生均還高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