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教育節目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9-21 22:02:19



《當代教育》:希望做觀眾的好幫手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王老師,《當代教育》近期要推出哪些節目,可以給我們網友透露一些消息嗎?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今年的國慶節我們會推出一個叫做《國慶隨想》的系列節目,聽題目好像不太新鮮,但內容一定會吸引大家。節目涉及到國宴、廣場上的鮮花、幾十年來在天安門廣場給無數人拍照的攝影師,還有50年大慶“紅十字方陣”領隊的雙胞胎姐妹,都是這個系列節目的人物。也許有人知道他們,也許不了解,這個節目就會帶着大家走近他們,聽到他們許許多多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希望有很多新的發現帶給觀眾。 

  [中國吉祥0]比較喜歡《百家講壇》,《當代教育》能否多些這類風格和內容的節目?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應該多一些吧。 

  [楊過110]《當代教育》節目有沒有可能逃脫收視率的壓迫而生存?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好像誰都逃脫不了。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我認為收視率評價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但是站在觀眾的角度去考慮怎麼做節目,怎麼做教育節目,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對從業者或者電視欄目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楊過110]《當代教育》是怎樣確定自己的節目選題的?追尋實事熱點?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當代教育》欄目是在科教頻道播出,按照頻道的定位,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實事熱點,它更關注人的成長和發展,包括學生、父母、老師,也就是説這社會的所有人。 

  [記事本26]《當代教育》會不會有選題枯竭的時候,那時是不是就沒了我們這個節目啊?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當代教育》不會有選題枯竭的時候,但是如果我們做得不好,觀眾不喜歡,那我們就會沒有了。 

  [范偉110]請問王製片,為什麼説當前教育節目處於困境中?有何困境?主要是外部因素還是節目製作者本身的原因?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外部和自身因素都有。外部因素主要來自於收視率,以及收視評價的有關方面。內部在於對教育節目應該如何做還在探討和研究之中,因為長期以來,教育節目到底做什麼,或者怎麼做,很少有人研究。 

  [太平天國11]《當代教育》好像沒有涉及家庭教育的節目啊?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近兩年來,我們關注的重點,或者説我們所有的節目,都是在圍繞家庭教育做文章。不知你看過我們節目沒有? 

  [太平天國11]人源於教育,人生成於教育,人提升於教育。教育最根本的邏輯、使命與依據就在於“成人”。我們的《當代教育》欄目是否也遵循這一規則?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長,我們所有的節目都是圍繞成長這個主題來做的。

  [中藍之北]請問王製片人,作為一個專業的教育節目製片,您認為目前教育節目有什麼不足或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首先我想告訴你,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教育節目製片人,我是學中文的。但在電視臺做過幾十年的專題節目,做教育節目也就是兩三年的事。所以我仍在學習當中,比如今天向楊老師學習和向大家學習。目前央視的教育節目不多,就我所在的《當代教育》而言,有太多的不足,比如定位不準,或者説太寬泛,做得比較沉重,能吸引觀眾的節目不太多。但我們始終關注觀眾的需求,希望在人們的成長、成才和成功這些方面做一些節目,比如我們最近正在做的《教子一招鮮》節目,就想給家長們、孩子們更多的幫助。 

  [太平天國11]我們的現代教育有一種走向現代八股的趨勢,請問可以這樣理解嗎? 
  [特邀嘉賓:楊東平]我覺得完全可以這麼理解,事實上在延安時期,當時的毛澤東就提出過反對黨八股,當時的陶行知也提出過要反對新八股、老八股。所謂“八股”就是指教條主義,現在的學校教育和教育管理中不從實際出發,這種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現象仍然是非常嚴重的。 

  [太平天國11]那王老師面對楊老師給我們分析的八股問題,我們的《當代教育》節目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利用輿論的力量拉教育界一把啊?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們希望《當代教育》節目能夠關注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能為解決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出一把力。比如你所提到的八股問題,但是電視節目能否實現“拉教育界一把”,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 

  [史記ggggg]王老師我們的《當代教育》屬於小眾文化還是大眾文化的節目?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電視媒介不應該是小眾,不管是什麼類的電視節目,都應該以大眾為收視對象。一個節目,或者説教育節目,辦得只有幾個人看,或者很少人看,那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麵包屑兒]王老師,《當代教育》是否考慮製作針對當代教育體制與教育問題進行反思的系列節目,從多角度進行考量中國教育的潛在危機,教育産業化的後果以及中國的教育應該向何處去?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8月份在科教頻道的暑期編排裏,我們欄目就製作了一個電視報告文學——《新教育風暴》,不知你看到沒有?它全面地對教育體制以及問題進行了反思,並考量了教育的諸多危機,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反響很大。 

  [楊過110]《當代教育》節目組的製作人員是否都有專業的教育知識?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認為節目的製作人員如果有專業的教育背景,或者教育知識,可能對節目的製作有幫助,但是在現有的電視媒介中,靠的不是專業知識,或專業背景,我們有很龐大的專家、顧問隊伍,比如像楊老師這樣的專業人士幫助教育節目的策劃和製作,我們更要研究的是觀眾的取向和需求,還有節目怎麼能夠做得更好看。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王老師,您在製作《當代教育》節目,反映的是城市兒童為主還是農村的?反映農村兒童節目的比例佔多少?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在我們的節目中,好像沒有這樣的區分。但是城市孩子的生活我們關注的多一些,我們需要更多的去關注農村孩子的教育現狀。 

  [雙料候風散]王老師《新警察故事》表面上屬於警匪片,實質上是教育節目,看到最後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會應該沉思、反思自己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這種教育節目是否可以被我們的《當代教育》借鑒?我覺得效果很好。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在哪能看到《新警察故事》? 

  [漫游世界]教育節目往往沒有娛樂節目具有轟動效應,它所體現大多是平實而有深刻內含的教育理性思考,需要漸漸深入才能在社會群體中産生積極教育效果,如果受制於收視率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吧,那麼是不是説收視率就電視節目的生命線呢? 
  [特邀嘉賓:楊東平]對於一個大眾媒體而言,收視率肯定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評價,尤其是對於那些所謂的小眾節目,所以應當盡力對不同欄目的不同的評價,以保障那些小眾節目的生存和發展。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你的觀點我同意,但是在收視率面前恐怕要重新思考。 


責編: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