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5.cctv.com/gate/big5/www.cctv.cn/uploadimages2/200582416505.jpg)
當前談話節目多而不火的現狀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電視談話這種具有現代性的節目形態其功能已不是單純的媒介交流,更是一種人際交流和人際傳播。自《實話實説》之後,各地方檯紛紛仿傚,似乎進入了談話時代,請問幾位嘉賓,你們怎麼看待當前談話節目多而不火的現狀的?
【特邀嘉賓:翁佳】很多節目太容易淺層次模倣成功節目的範式,缺乏核心內容的創新,好的談話主持人太少,年輕的主持人生活閱歷淺,溝通能力有限。
【特邀嘉賓:阿憶】《實話實説》不是內地第一個談話節目,這是個誤解,內地第一個談話節目是1990年誕生於北京電視臺的《熒屏連着我和你》,由田歌主持,從那時開始,同一類型的節目就滋生了很多,認為是1996年《實話實説》帶動了這個類型,是一種誤解。我個人認為,電視節目形式無非如此幾種,人們製作電視節目的時候,總要選擇其一,這會被認為是模倣,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要果斷地選擇一種模式,用自己的內容去填充這種模式,這不是模倣,這是創造。大家認為《實話實説》是一種模式的創造,這也是一種誤解,它是百分之百模倣台灣趙少康的《妙論大賣場》形式上一模一樣,包括小崔每期結尾要請嘉賓用一句話來談一下感受,都和趙少康完全一樣。我不是説《實話實説》這樣做不對,它做得很好,就是果斷拿了一種成功的模式製作了我們內地人民非常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這樣的節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至於火不火的問題。如果數量這麼少,怎麼可能大浪淘沙得到相對火的談話節目呢?
【鵬翔萬里吉】主持人走低谷是自己錯,有的故意嬌嫡讓人生厭,這是給主持人抹黑。有些電視臺挑主持人時,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實質。所以有些節目質量低下。
【特邀嘉賓:翁佳】 在挑選主持人時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內涵是現在電視界的普遍毛病。新聞類主持人的篩選已經有進步了。談話節目主持人注重內涵的時候也不會遠了。況且,《實話實説》的崔永元已經在多年以前就給了這種成功的範式。但我發現在地方檯,形象好看,但不會談話的談話節目主持人還是大有人在。
【明月夜!】翁老師,您認為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會有大的變化嗎?
【特邀嘉賓:翁佳】這個問題好大啊,具體説説,是指的哪方面的變化呢?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有人説:觀眾們看不到好的談話節目,電視屏幕總是充斥着冗長的電視劇,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談話節目被“綜藝化”了。有位電視人説,這是談話節目製作的一個誤區,許多談話節目不是去呈現生活中最真實最鮮活的一面,而是一味地模倣綜藝節目,為了氣氛而去搞笑、去包裝。嘉賓們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翁佳】談話節目綜藝化的現象挺普遍,但效果並不好。有的節目製作者分不清談話內容和形式,何為目的,何為手段。談話節目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和交流,綜藝手段是為了讓交流和溝通更加順暢和有氣氛。但是如果綜藝味蓋過了談話味,就本末倒置了。有一句話説: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出發的目的,可以在這兒引用一下。再打個比方,一盤菜,鑲個蘿蔔花挺好看,但是滿盤子蘿蔔花,干擾了菜肴本身的色香味,就慘了。
【yogalover】談話節目多而不火?什麼節目是多而火的?我們要求節目要多而火嗎?不僅談話節目這一類節目中有不同層次的節目,其它類型的節目也是如此啊。為何全盤皆火就是好現象嗎?
【特邀嘉賓:阿憶】 內地談話節目是少而不火,數量上比海外少的多得多。電視劇和法制節目是多而火的。
【大紅棗兒】就怕以後出現形象既不好,又沒內涵的主持人,但是大家都為了體現自己重視內涵的傾向,找些形象不好的主持人來主持。我們不排除有些主持人的形象不好,閱歷不淺,工作背景出色,但是這樣的主持人也未必適合主持不是?如果到時熒屏上連漂亮的面孔都沒有了,豈不讓人更無法忍受?
【特邀嘉賓:阿憶】 現在就有形象既不好又沒有內涵的主持人。沒有人為了體現自己重視內涵的傾向找一些形象不好的主持人來主持,這太冒險了,製片人都知道。我特想告訴您,海外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沒有一個是漂亮的,這一定是我們的未來。至於為什麼説來話長,以後慢慢再説。
【中國吉祥0】《張越訪談》主持人張越對如何拉近與被採訪者的距離説:“如果你讓他覺得你是跟他一樣的人,而且你真關心他、尊重他,有誠意想了解他,他就會願意跟你説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是非常需要訴説的,我們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安全的、親近的訴説對象。”嘉賓覺得呢?
【特邀嘉賓:阿憶】我完全同意,我喜歡張越,她是我中學師妹。
【特邀嘉賓:翁佳】張越是最善解人意的訪談節目主持人之一,而且她有真正的寬容之心和悲憫情懷。
【走進幕後】當談話可以成為一檔節目時,就決定了它與人們日常的聊天有着很大的不同。“怎樣吸引眼球”,“怎樣變伴隨性的收視行為為專注收視行為”,成為每一檔電視節目都要面臨的最大難題。為了提高收視率,有的主持人甚至在節目中挖掘暴露嘉賓的隱私,開一些低級的玩笑,整個節目水準不高,為什麼談話節目逐漸淪為這個樣子?
【特邀嘉賓:阿憶】如果翻看《現代漢語辭典》,隱私的準確含義是“不願告人的或不願公開的個人的事”這是辭典的原話,一字不差,換句話説,願意告人和願意公開的個人的事就不是隱私。比照這個標準,您就會發現,既然嘉賓已經長成了成年人,自願的在電視節目當中,回答主持人的問題,透露自己的事情,這與隱私無關。
【特邀嘉賓:翁佳】 太多的談話節目做無聊之聊,只追求膚淺的感官樂趣。
【走進幕後】對於整體上仍處在發展階段的中國電視談話節目來説,目前面臨的一個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各臺談話節目彼此間模倣抄襲過於嚴重,缺乏創新,缺少精品。請問嘉賓,這種情況是否會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改善?
【特邀嘉賓:翁佳】 在節目市場最初形成的階段,急功近利的節目製作者會大肆抄襲和模倣,但隨着節目的成熟,這種情況一定會改善。
【一千零一頁】當前電視談話節目有哪些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和規避?談話節目要怎樣才能重現生機?
【特邀嘉賓:阿憶】 一句話,更加寬容的環境。
【斗轉星移8】我認為,主持人中心制不是不可以實行啊,可以和製片人中心制共同在行業中存在啊,就看哪種模式適合自己的欄目啊。就像電影裏有導演中心制和製片中心制一樣啊。嘉賓認為呢?
【特邀嘉賓:阿憶】 何為中心?中心只能有一個,才叫中心。
【"最熟悉的陌生人"】阿憶你好,聽説你離開《實話實説》的原因主要是與欄目組一貫秉持的“有意義”的創作理唸有關。那你認為《實話實説》是應該追求有“有意思”還是“有意義”?它最初的火爆是因為“有意思”還是“有意義”呢?這兩者衝突嗎??
【特邀嘉賓:阿憶】 和製作理念無關,只跟和晶的肚子有關係,她的哺乳期一過,我的任務就完成了。如果她哪天肚子又有了問題,我還會重回《實話實説》,直至她的哺乳期再一次過去。毫無疑問,好的電視節目必須有意義,有理想,這也是我做電視節目始終堅持的原則。
【"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晶説她回來與否取決於你與《實話實説》的磨合程度。我也覺得從操作層面講,你比和晶更適合主持《實話實説》。
【特邀嘉賓:阿憶】千萬別相信紙質媒體對我們的報道,那經常是虛假的,並沒有真正的採訪我們。
【斗轉星移8】現在一提談話節目,我認為還是高雅的代名詞,因為我的印象裏,談話節目多是一些專家坐在一起談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綜藝化的談話節目我認為還是比較少的。嘉賓認為呢?
【特邀嘉賓:翁佳】 談話節目不能綜藝化,但是娛樂化的談話節目越來越多了,像《超級訪問》、《非常接觸》、《女人百分百》等等。以專家為主要嘉賓的談話節目往往做得沉悶,收視率較低。但這不能全怪選題,節目的運作方式也是主要因素。
【節日慶典!】談話節目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的”節目,其風格與成敗主要取決於主持人個人的風格與魅力。請問嘉賓,我們具有獨特風格的主持人並不多,這也意味着好看的節目並不多,嘉賓們覺得呢?
【特邀嘉賓:阿憶】 因為我們的談話節目沒有一個是直播,這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做前期預案和後期編輯,所以,我們的談話節目表面上看是主持人節目,實質上是策劃人節目。的確,我們的好看節目是不多,表面上看起來是我們的好主持人不多,其實,問題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