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電視媒體對外傳播的意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具體探討“電視節目如何向海外傳播中國”之前,兩位老師能否簡單談談中國加強對外傳播的意義和必要性?
【特邀嘉賓:孫有中】我們之所以主張要加強中國的對外傳播,是因為我們現有的對外傳播並不強大,這首先表現在我們的對外傳播影響有限。據統計,中央電視臺的英語頻道所擁有的真正的外國受眾只佔它的受眾總數的4%,80%以上的受眾都是以英語學習為目的的國內民眾。再如,中國長城平臺落地美國之前,在美國華人非常集中的洛杉磯和舊金山地區,全部華語電視節目播出時間中,台灣背景的電視節目佔大約80%,香港背景的電視節目佔12%,而中國內地的華語電視節目僅佔8%。這樣的傳播現狀是非常令人憂慮的。另一方面,中國所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同樣堪憂。負面的國家形象不斷地阻撓中國在國際領域追求自己正當的國家利益。例如,我們第一次申奧失敗,主要就是因為國際輿論對中國人權的鋪天蓋地的指責;在香港回歸的過程中,不利的國際輿論也製造了重重障礙。直到現在,回歸祖國懷抱後的香港依然是國際輿論抨擊或打壓中國的一個熱點。鋻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我國迫切需要加強和改善對外傳播,以便創造出一個有利於中國發展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際輿論環境,以便中國人可以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行走天下。
【旋轉的水滴】學者杜維明認為:在面對人類的困境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寬廣的人文視野。這不一定是什麼主義,而是一個新的視野。這個視野在我看至少包括四個側面:自我、社會、人類和自然。係指:個人和社會的健康互動,個人本身的身心總和,人類和自然的持久和諧,人性和天道的相輔相成。這樣的一個人文思想,比西方的人類中心主義要更寬廣。兩位專家認為中國應在什麼樣的視野下打造自己的國際形象?中國應打造什麼樣的國際形象?
【FZB17】是啊,我們一定會成為國際上有名的國家,電視方面也一定會在世界上很成功的。
【特邀嘉賓:史安斌】你提到了杜維明先生的哲學思想,我認為他的“文化中國説”與我們今天的話題有更多的聯絡。因為他的“文化中國”的概念不僅包括了大陸、香港、台灣、澳門,而且還包括了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華人社圈,以及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華人移民,甚至包括所有對中國文化産生興趣的西方人。我認為,這正是我們對外電視傳播的主要受眾。過去,因為電視平臺的限制,四、九套的受眾層面相當有限,那麼現在有了多樣化的頻道,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杜維明先生所謂的“文化中國”的“符號空間(symbolic universe)”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傳播效應。至於你説到的“人文視野”,我也非常同意。過去,我們比較多的強調對外傳播的宣教功能和政治意義,沒有充分在人文視野上做文章,而人文視野的一個突出特徵便是合而不同,就是西方學者所謂的多元文化主義。因此,國家形象的構建過多局限于政治的層面。而這種局限與我們傳輸平臺的單一性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不可能把所有的節目品類在四套和九套中做足。因此,我們的對外電視傳播給人的感覺是説教味和官方色彩過濃。現在有了多元化的節目平臺,尤其是有了地方檯的參與,那麼我們的國家形象的構建就更能體現出多元化的人文視野。我對這一點是充滿信心的。
【中國吉祥0】老師能否談談節目的包裝?如何平衡內容的真實與國家形象的良好?
【特邀嘉賓:孫有中】首先,平衡是媒體的生命線,倒向一邊的報道必然會失去受眾,也就必然會失去影響,就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存在。其次,平衡是社會生活的本色,現實生活中本來就存在好事與壞事,成功者與失敗者,喜悅與悲哀,贊成意見與反對意見。一句話,多樣性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根本特徵。平衡報道就是尊重多樣性,平衡報道是一種民主的報道。對受眾來説,平衡報道所提供的是全面的現實,是公正,是解決危機的智慧和契機。如果我們的社會現實是基本健康的,是在矛盾中前進的,是在克服障礙中發展的,是不斷走向民主和繁榮的,我們就不怕平衡報道。
【中國吉祥0】精彩!對我而言,澄清了什麼是真正的“平衡”,謝謝:)
【絕代大俠任魚宇】對,中庸。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和矛盾。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中國在外國人眼裏往往是一個神秘而貧窮的國度,但在中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的今天,“強大但不確定的中國”成為定義中國形象的最新名詞,兩位專家如何讀解中國的國際形象?
【特邀嘉賓:史安斌】這個“不確定”正是我們做文章的地方,因為不確定可以産生多義性。其實這種不確定性是對“神秘”的一種繼承,也是新的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發展。當然我理解的這個“不確定性”更多意義上是文化上的,比如説現在很多中國的大眾文化現象帶有了越來越濃厚的國際色彩,有的甚至於不那麼“中國”。這就是當代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姚明的形象,在西方人的眼中他總是跟父母在一起,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孝悌有度”的特徵。而西方人認為像他那麼大年紀的小夥子,還是整天跟父母在一起,肯定是沒有出息的。但是姚明呢,作為來自異文化背景下的符碼,很好地被西方媒體利用為宣教的典型——他傳遞的是回歸傳統家庭的價值觀。那麼這次姚明在奧運會上“炮轟”隊友又被中國本土的媒體做了不同的解讀,有的人認為他是過於美國化,但也有人為此歡呼,認為是中國“姚一代”個性張揚的體現。因此,姚明本身就是一個中西結合的“不確定”的産物。關鍵是媒體如何利用他身上的這種“不確定性”來傳遞相關的意識形態信息。像姚明這樣的帶有“不確定性”的文化符碼在當今的中國可謂是俯拾皆是,關鍵在於我們的媒體會不會利用。
至於主持人説到的“強大”,我想換成“崛起”恐怕更為合適。所謂英文中的Rising Power,因為現在中國還不能稱之為一個強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就像我們常常在對外宣傳當中説自己是世界之一、亞洲之一,這並不是一個準確的定位,不見得能引起外國受眾的認同。準確和真實是對外宣傳當中的首要原則,就像大家現在注意到我們説北京奧運會將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而不像過去宣稱“最…最…”,這就是傳播理念上的進步。
【yq117】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前天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到,“中國的發展對全世界産生了影響”。只有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讓世界聽到中國較為全面客觀的聲音,才能使中國真正走向世界,同時也將更有力的證明,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更需要世界,“全世界的發展與繁榮對中國厲害攸關”。我們應該把一個有著幾千年燦爛文明史的中國介紹給世界,應該把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展現給世界人民,應該把一個正在大步前行走向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真實全面的告訴世界人民。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以改革開放的積極姿態走向世界。經濟總量已開始躍居世界第七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位,對外貿易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國。一個已經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一個致力於和平穩定友誼發展的中國,正在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覺得還是中國的文化,他在這個國家強大以後所輻射出的能量是難以估量的,所謂東西方,西方用物上更多一些,而東方的文化的發揚將是個震撼,拭目以待吧。這個國家的人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那麼他的文化將……
【特邀嘉賓:史安斌】這位網友引用安南的話應當説代表了現在世界上大多數人對中國的看法。但是我認為在對外宣傳當中不能過度地誇大“強”和“大”,應當實事求是地傳播中國的真實狀況。去年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就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應當在我們的對外傳播當中得以借鑒。溫總理既講到中國的蓬勃發展,又不回避中國仍然存在的貧窮落後的現象,他呼籲美國人親眼到中國去看一看,自己去了解,這就突破了以往我們在宣傳中國時的説教味和宣傳腔,讓美國的受眾覺得非常的親切。但是我們現在製作的一些外宣節目中,仍然是突出當地的做大做強,強調“最…”、“…第一”,而不顧當地真實的發展狀況。這樣的外宣沒有體現出準確和真實的原則。還拿《北京一日》做例子,片中既有北京白領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展示,也不回避擁擠簡陋的大雜院。但是由於編導的精心構思,後者讓美國的受眾看起來有新鮮感和人情味,因為那是一種他們不曾有的生活經歷。當然我並不是説要刻意去展示中國的貧窮和落後,我所強調的是剛才説的“不確定性”和多義性。
我們所説的貧窮和落後也許在國外的受眾看起來是一種回歸本真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外國遊客會涌入西藏,或者貴州的邊遠地區。在此,我要強調中國文化本身的多元性,過去我們對多元性強調得不夠,現在《北京一日》所體現的多重生活狀態的和諧共存正是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這與千篇一律的麥當勞化的美式生活方式是迥然不同的,這也正是這個片子吸引美國觀眾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對貧窮和落後不能一概而論,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傳播,期望達到什麼樣的傳播效果。這也是我們在對外傳播中強調的以我為主的先入為主原則的體現。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覺得是中國的變化潛力的不可測。
【yq117】我們要通過對外的有效傳播,與不同文明文化進行積極的對話和交流,把一個被認為是“神秘古老”、但又迅速崛起的現代中國形象,充分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這將更加有助於我們學習和借鑒當代人類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自己,確立起迅速發展的、走向現代的中國形象,讓既古老、有現代的中國大步走向世界。這本身就是對人類進步所做出的貢獻。
【絕代大俠任魚宇】中國文化的力量所以沒顯現出來,就是因為世界不了解中國。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出汗了】孫老師,您説一些文學影視作品對中國落後的、醜陋的文化現象的過度渲染是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為什麼外國人喜歡這種口味?他們印象中的中國就是這樣嗎?
【特邀嘉賓:孫有中】這是一種後殖民情結,一種西方的文化優越感,一種種族中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