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知識經濟與經濟知識——兼論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的首要特質 |
作者: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網絡宣傳部主任 劉連喜 發佈時間:
2004-5-23 10:46:10
|
|
二、知識經濟對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識經濟又稱智力經濟或智慧經濟,它的發展最終取決於人的素質。與此同時,“在知識經濟社會裏,知識創新借先進信息技術之威力,呈幾何級數增長。人們需要終身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情況、適應新環境的挑戰,才能生存和發展。” ②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説,知識經濟是一種教育型經濟或學習型經濟。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經濟的知識化,其主導要素是知識。換句話説,知識就是生産力。知識經濟的挑戰,無疑對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有專家指出“知識經濟時代一個最深刻的挑戰,是人類目前的文化儲備,遠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日益深刻和巨大的文化、倫理衝擊。” ③由此可見,真正的挑戰在於人類自己。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要適應知識經濟的衝擊,就必須經歷觀念創新,而觀念創新首先要打敗自己,從這種自我戰勝的經歷中增加文化儲備。不言而喻,這離不開“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知識經濟的指標體系中,宣傳工具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相比之下,宣傳工具的作用在農業經濟中並不大,在工業經濟後期也只是相對的大一些,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知識經濟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在發達國家,知識經濟的發育程度則更高一些,僅從媒介文化的一些新跡象就可以略見一斑。 在發達國家,大眾媒介的教育作用受到社會的普通重視。報紙、廣播和電視(包括裝置和播放)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報道,已被列位信息産業的“第一信息部門”之一。作為交流工具,它們已成為知識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1997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率中,33%來自於信息和技術部門,涉及英特網、電視播出等領域。美國金融信息業巨子邁克爾.彭博開辦的彭博公司通過衛星所傳播的商業新聞,涉及金融和經濟諸方面,不僅可以從其電腦顯示屏的圖像中看到,還可以在電視上出現,並已通過美國電信業巨頭——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向該公司的移動電話用戶提供。在西方國家,媒體正在不斷地增加業務項目,傳媒企業的“雪球”越滾越大。與此同時,媒體作為一個新興産業,其本身的知識密度也在迅速增加,正逐漸成為對21世紀具有戰略意義的密集應用信息技術成果的服務性産生。由於信息將成為頭號資源,西方國家不但出現了公共信息傳播員這樣的信息傳播者,而且信息服務業中的“網絡主持人”、媒體業中的“交互式媒體專家”都將成為提供知識服務的熱門職業。在最能體現知識經濟的信息化和全球一體化特徵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就出現了控制基礎設施和爭奪傳輸內容這樣兩大戰場。在至關重要的第二戰場上,我們的新聞宣傳肩負着義不容辭的重擔,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大有用武之地。 知識經濟是信息化的經濟。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作為經濟信息傳播者,需要不斷地從經濟活動的實踐中獲得有關數據,並對這些根據某種測度而獲得的本來不相關聯的事實進行加工,組織成相關的數據即明確的信息。在知識經濟中,知識是基於信息之上的有關事實之間的因果或相關性的聯絡,它可以使人們預測未來的結果。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注重效率的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大大加快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電視經濟節目必須大大加快對信息的傳播速度,這就要求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不斷提高經濟信息的傳播效率,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和知識動力。 當代社會學家托夫勒在他的新著《未來的衝擊》一書中寫道:“‘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論斷已經過時,只有知識的知識才是力量。”趙弘、郭繼豐二位先生認為,所謂“知識的知識”是為企業家決策提供的“知識”即為包括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進行謀劃、對信息進行加工所運用的知識。④不難看處,知識經濟的發展對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提出了多麼高的要求和多麼嚴峻的挑戰。 人們常説,機遇與挑戰並存。面對知識經濟的機遇與挑戰,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除了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學習經濟知識,提高業務素質之外,實在別無選擇。
(來源:《電視研究》1999年第三期) 責編:青葉
|
共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