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策劃的文化意義
作者:深圳電視臺  肖鵬 發佈時間: 2005-8-3 9:10:26



  這種電視本體策劃,由於專業性強,超出了文化藝術的範圍,涉及到國家廣播電視政策、電視市場競爭、公司化經營運作、收視率調查管理等等領域,電視界以外的文化精英“外腦”,會顯得不知所措,站在一旁使不上勁,還是需要電視臺的“內腦”和管理者們自己摸索。因此,電視本體策劃要求電視人走出電視臺,使自己變成有影響力的文化精英,從而提高電視策劃的文化水準;同時,電視本體策劃又要求社會上的文化精英們懂得電視,直接走進電視界,加盟到電視臺來工作,形成文化精英直接輔佐電視文化、直接操作電視文化的局面。兩方面都拒絕“反串”,不允許“票友”式的玩電視或玩文化。

  電視策劃並沒有到此為止。它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如上所説,電視臺作為社會文化的策源地之一,負有本身生存競爭之外的社會使命。電視策劃不能僅僅著眼于、或者總是著眼于電視臺範圍,它必須走出去,關注社會大眾,研究社會習尚的變化,在文化發展的進程中,盡可能地從積極方面引導文化消費潮流。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處於從計劃經濟向著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大眾的文化心態失衡,社會的價值觀在重新構建過程中,文化的消費顯得極度的隨意和混亂。在文化人中,我們知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知道作家是社會的良心,知道記者是懲惡揚善的無冕之王,對社會負有重要的責任。那麼,電視策劃作為文化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更應該承擔這樣的神聖職責。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種神聖職責是電視策劃者們必須認真履行的補償行為。因為電視文化不同於其他文化,它製造了被動的消費人群,養成了社會大眾特別是孩子的依賴性收視習慣。把看電視當成他們生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習、休閒、渲泄、溝通、獲得資訊,一樣也離不開電視。我們的社會因為電視而變得渙散,人與人距離疏遠,我們越來越變得淺薄和無所不知,自以為是,越來越需要被號召,被理解,等待著召喚。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旁觀者,把火熱的社會生活當成電視來欣賞,而不是積極參與。借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電視臺就像是煙草商、造酒商,用他們的産品讓消費者上癮,不得不終身依附在電視文化上。電視蠻橫地侵入教育,在孩子們面前,電視節目比我們教師的苦口婆心不知道強過了多少倍。電視又闖進出版業,讓成千上萬的讀者放下了手中的圖書,任憑這些鑄造靈魂的書籍在書架上蒙塵,而自己心甘情願對著電視機發呆傻笑。所以,在我個人看來,電視策劃人對社會負有良心債,他們的社會責任,至少不在教師、作家們之下。

  當今國內電視界的實際情況是,電視策劃處在第一層次的是大多數,一些走得早走得快的正在奔向第二層次,能夠做到第三層次的幾乎沒有。甚至能夠認清第三層次,將它作為自己奮鬥目標的也不多見。相反,一些小的地方電視臺放縱約束,將自己變成無形的“文化公害”,卻時有所聞。面對電視策劃的文化使命,我們電視人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有明確的追求。在這方面,電視策劃者應該好好向報紙的策劃者們學習。 

  談論電視策劃的文化意義,我們主要是指第三層次的電視策劃,即立足於電視臺,放眼全社會,通過電視媒介的手段,來為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服務,創造健康的文化氛圍,誘導豐富多彩的生活習尚,製造文化消費的熱點和興奮點,與其他文化傳媒形成良性的互動配合,共同推動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把電視定位為傳媒工具,極大地限制了電視人的文化創造精神。應該説,電視既是傳媒工具,也是文化製造源。用市場經濟的術語來表達就是:電視臺既是銷售商、銷售渠道,更應該是生産廠家、製造商。如果僅僅是喉舌是渠道,電視業就不需要什麼文化人,更不需要什麼文化精英來加盟,電視觀眾也就沒有任何必要來批評電視臺了。

  在我看來,電視既然是文化的創造者之一,電視策劃們就應該努力使電視臺成為文化熱潮和文化現象的發源地,把自己變成各種各樣的“始作俑者”。甚至每一個製片人、每一個電視編導,都要有這種“始作俑者”的角色意識。大體上説,今後電視策劃的基本思路可以有下述幾個方面:

  發起和組織文化活動,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和參與,將自己變成“行為源” 我們所説的文化活動,並不僅僅局限于點歌活動、徵文活動、評選活動、有獎參與活動,而更多的是指在社會上能夠引起廣泛參與、廣泛議論、廣泛影響的社會行為。在這方面,我對報社的新聞記者、作家,藝術家們一向懷有相當的敬意。希望工程、一加一扶貧助學等許多好點子,最初就是他們提出來的。包括像《話説黃河》、《望長城》等大型遠征拍攝活動,也是極到位的策劃創意。電視策劃要循著這樣的思路去尋找靈感。近幾年,中央電視臺在這方面有著上乘的表現,值得我們學習。

  改革開放以來,藝術家們將行為藝術介紹到中國來,引起了社會的相當激動和議論。如“大地走紅”,“中國和英國國土置換,“讓無名山增高一米”等等,驚世駭俗,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他們要追求的不是社會的是非判斷,要的就是社會大眾議論和關注的效果。從積極的方面來引申行為藝術,我們得到的是追求富有創意的社會文化活動,將電視臺變成社會的“行為源”。這是電視策劃的最高目標。

  也許這麼説非常抽象,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説明。以筆者為例,我曾經提出了兩個文化行為策劃方案。

  一個叫作“尋找自己的圖騰”,擬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電視臺聯手,將我國全部一類保護動物的形象公開拍賣銷售,將動物肖像以圖騰的形式轉讓給社會大眾。同時拍攝這些動物的影像資料,作為大規模的保護宣傳。由此酬得鉅額資金,實施戰略性的動物保護計劃。這項策劃如能實施,將會延續若干年,産生廣泛的社會影響,電視臺也將大有可為,能夠拍攝到一系列的人物故事和動物故事。第二項策劃叫作“國土回歸儀式”。選擇一個適當的地點,例如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的郊野緩坡,圍成一個巨大的中國版圖形狀,將各省、直轄市最有代表性的土壤運來,如吉林的草甸土,河北的褐土,寧夏的灌淤土,四川的紫色土,湖北黃棕壤,廣東的赤紅壤等,鋪進相應的省份形狀裏面。香港、澳門、台灣則暫時空缺(策劃方案時香港、澳門還未回歸)。香港回歸時,舉行盛大儀式,用從香港專程運來的代表性土壤填進相應的形狀裏,象徵國土回歸。將來澳門、台灣回歸,也採用這種方式。電視臺現場直播儀式盛況。作為一個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版圖平常可以對公眾開放。這種電視策劃的特點是主動“製造事端”,引起社會關注,給電視人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

  渲染文化熱點,引導文化形態,確認社會大眾的生活習尚,將自己變成“説法源” 在紛紜複雜的社會生活面前,更多的事端和熱點不是電視人自己創造和想象的,而是現實生活中紛至沓來的。特別是一些軟性的生存觀念、流行時尚、消費習慣、家庭意識、道德準則,是不能夠人為設定的,文化人只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予以評説,予以引導,予以解釋。電視策劃的責任之一就是要憑自己的敏銳眼光,捕捉現象,將電視臺變成與報紙一樣的“説法源”,製造不同的判斷,給予不同的説法,總結出能夠讓社會大眾相視一笑,爭著彼此訴説的語匯。在這方面我舉不出更多的例子。前些年作家寫了篇《上海男人》,上海男人便成了一種受到爭相議論的文化現象;相聲演員創造了一個“氣管炎”的名詞,妻管嚴的家庭現象便不脛而走。報紙更有這一類的本事,經常讓讀者感到驚喜,感到過癮。報紙的標題策劃,是報社編輯們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他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往往就為了一個詞彙,一個句子,來構成醒目的標題。


(來源:《南方電視學刊》)
責編:邢立雙

 共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