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陳力丹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談談新聞真實性的問題

作者:陳力丹


    新聞的真實性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説,如同開車要把著方向盤、當售貨員不能忘記收錢一樣“沒商量”,但是媒介的報道中不斷出現各種不真實的新聞又在告訴人們,真實性問題需要經常講,反復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清醒的、較深層次的認識。下面就從理論上談談新聞真實性。 

  一,對新聞真實性的一般要求

  新聞的真實性是指什麼,如果從靜止的狀態而言,那麼下面的話就是定義:“對報道的事件、人物、思想觀點,在細節和言語上都要準確可靠;事件發生的原因、對事件的解釋,也必須以事實為準繩,引文、數字、史料要引之有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遇到的更多情形並不是這個樣子,例如下面的四條新聞:
  ①本報莫斯科12月7日電 俄羅斯一架安-124大型軍事運輸機昨天在伊爾庫茨克墜毀。飛機墜落到一棟住宅上,造成至少10人死亡。事故原因目前不明。
  ②本報莫斯科12月8日電 根據葉利欽總統的指示,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昨天趕到現場,領導搶救和事故調查工作。目前已知機組人員全部死亡,從瓦礫中挖出屍體41具,還有32人下落不明。
  ③本報莫斯科12月10日電 6日發生的安-124飛機墜毀事故的現場清理工作基本結束,總死亡人數已達到120人,尚有3人下落不明。俄當局正在進一步調查事故原因和處理善後事項。
  ④本報莫斯科12月20日電,俄羅斯政府新聞部發言人今天説,發生在伊爾庫茨克的空難事故的原因已經查明。由於維修不到位,導致飛機左翼的兩個發動機失靈而墜毀。這次空難的確切死亡人數為125人。
  如果嚴格按照前面的新聞真實性定義,那麼前三條新聞在細節上都有不真實的地方,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指責這樣的報道“失實”。顯然,絕大多數人還是本能地理解新聞工作的特點的。

  二,從認識論看新聞真實性

  我們從上面談到的空難報道,可以轉到對新聞真實性的第二個認識:“新聞的真實性是事實或隨著事實發展的真實,它表現為一個認識過程。事實的發展完結,報道的真實性也才能夠全部展現出來;事實進展到什麼程度,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才可能到達什麼程度。”
  這是由於任何事實的發生、發展都是一個過程,有的報道可以一次完成,例如某位領導人在會議上説了幾句話;但相當多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和空間,人們對它的認識也表現為一個過程,需要從多方面來報道,最後才能將真相完整地告訴公眾。等到事實完全清楚了,報道的價值也就沒多少了。因而新聞報道通常要隨著事實發生的過程同步或相對同步,新聞時效和新聞真實性的矛盾是通過馬克思所説的“報紙的有機運動”解決的。
  馬克思在談到報道一個地區人民生活貧困時説:“一個記者可以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複雜的機體中的一小部分,他在這個機體裏可以自由地為自己選擇一定的職能。譬如,一個人多描寫些他和人民來往時人民的貧困狀況所給他的直接印象;另一個人,譬如歷史學家,就研究造成這種狀況的歷史;感情豐富的人就描寫貧困狀況本身;經濟學家就研究消滅貧困所必須採取的辦法,而且,這個總的問題還可以從各個方面來解決:從地方範圍,從整個國家範圍等等。這樣,在有機的報紙運動下,全部事實就會完整地被揭示出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11頁)這裡談到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都是指報社中熟悉這些方面的記者,不是指外來的人。

  三,與其他反映社會生活的形式比較,看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與哲學、文學、宗教、輿論、宣傳等等都是反映社會生活的表現或表達形式,都有“真”的要求,但是內容是不一樣的。
  新聞的真實,是指報道事實的真實,所以李大釗説:“新聞是現在新的、活的社會狀況的寫真。”文學的真實,是指反映生活、反映自身感受與情懷的真實。宗教的“真”,是指善,以及信仰的真,所以有“誠則靈”一説。輿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多數人的議論,它的“真”在於自然顯現了真實的社會情緒。宣傳的“真”在於宣傳者對所宣傳的觀念的熱情和執著,或者叫“政治真誠”、“商業真誠”,有時導致“只有站在立場才能是真實的”偏頗認識。
  不少記者都是由於喜歡寫文學作品轉而報道新聞或進入新聞界的,因而新聞失實中較常見的問題便是所謂“合理想象”。記者並非不知道新聞報道的應當是事實,但是又有意無意地借助了不應該借助的文學想象。1953年關於黃繼光犧牲的通訊,為了使黃繼光更有光彩,加上了他受傷後、堵槍眼前的心理活動。當時就圍繞這著這篇通訊開展過是否允許這樣“合理想象”的討論,並得出了明確的否定結論。
  但是,這類想象式的報道依然較多地出現。有一年評全國好新聞,一篇詳細描寫大客車司機毛計三為救乘客而犧牲的通訊《九米拼博》,經過幾道關篩選,還是被拿下來了,因為通訊中的一些內容屬於“想象”。
  其中寫道:“他絕沒有想到,開車十年、鐵軌不知越過萬千次的他,竟會面對面與列車遭遇。……焦灼、緊張、懊喪似無數鋼針刺著他的心,要是有一米的寬余,或者再有一秒的延宕就好了,他可以避開撞擊,可以將客車倒出來。……他知道,只有將車頭順著火車前進方向偏轉過去,避免垂直方向相撞,才能……”。人已經犧牲了,這些材料,尤其是心理活動的描寫,是作者憑想象加上去的。寫新聞人物與寫小説人物,包括已經成為小説人物的現實中的人物,例如《歐陽海之歌》中歐陽海,是不能等同的。小説中可以用數頁來想象地描寫歐陽海犧牲前的幾秒鐘想了些什麼,但是新聞報道不能這樣寫。“合理想象”在新聞中是不合理的!
  還有一種屬於編輯的合理想象,也是要不得的。新疆廣播電臺收到一份某醫院奮力搶救一位維吾爾族農民的稿子,這是真實的事情。但是,播出時沒有再問問情況,編輯想當然地在最後加上了該人出院後激動地熱累盈眶,説了些感謝話的情節。實際上該人只存活了短時間,還是死亡了。

  
責編:邢立雙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