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訪談》也應突破傳統性別意識
|
【等待戈多!】《張越訪談》已經做了兩年多了吧,您的節目非常有口碑,我也非常欣賞您對女性情感方式的關注,但是改變觀念不是電視節目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您認為,電視節目應該為女性做些什麼? 【欄目主創:方卉】《張越訪談》這個節目首播是從2000年開始,非常感謝大家喜歡這個節目。首先《張越訪談》這個節目不是單純談感情方式的,只是在節目中我們會涉及到有關感情方式這方面的內容,會有人來談這樣的經歷,但它只是節目中的一部分。電視節目實際上也不可能靠一兩個欄目就把所有人的觀念就改變的,我們只能説我們盡可能從女性的角度、從性別的觀念來了解、認識女性,給所有人以我們的關懷。但同時,我們所有做這些節目的人也和我們的嘉賓在一起成長,因為我們也都是普通人,我們也會有和她們一樣的問題。 【特邀嘉賓:馬憶南】我覺得中央電視臺有一個專門的女性欄目——《半邊天》,對佔人口一半的全國女性來講,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我以前也曾經關注過這個節目,最近這段時間也在網上大量地看了這方面的資料和以往節目的回顧。我覺得這個節目辦了十年了,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最大的一個成功我認為它是一個標誌,在央視有這麼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為主人公的這麼一個欄目,標誌着女性在央視有一個展現的窗口。但是我也注意到了,這個節目十年來,它的發展方向和所表現的主題主旨,在我這樣的教育背景和職業女性看來,它不太能力滿足我們的需求,本來這個平臺應該提供一個讓國內的多數女性,或者説比較多層次的女性表達和參與的平臺,但是現在《半邊天》欄目看起來更像一個女性故事的講述,它只是在講述各式各樣女性的故事。當然通過講故事也可以表達女性的思想、女性的感情、女性的需求,但是這種講故事這樣的比較狹窄的表達方式和表達套路讓人感到它在央視這樣的重要欄目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和女性對它的期望,特別是我們這樣的人對它的期望來講,是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我希望這個欄目還能有所改進。我注意到,這個欄目當中的主人公雖然各式各樣,有各個階層的女主角,但是它的基本格調,或者基本精神是講述女性在生活、事業、家庭等各方面的經歷和心理歷程,還有感情歷程。更多的是情感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表達,而不是社會關係當中非常有活力非常有生命力的,在一個大的體制背景當中奮鬥的女性群體。所以我總的評價是,它的這種表述還比較狹窄。其實,《半邊天》欄目本來的定位是想體現社會性別平等,體現女性的視角,但是什麼是社會性別平等?什麼是女性視角?我覺得這個欄目其實並沒有定位清楚。有的時候它是在迎合傳統社會對女性的定位,對女性的要求。我們注意到《半邊天》欄目當中的女主角,這個欄目所選取的她們的故事情節和所表現出來的觀念上的傾向性。 實際上我認為都沒有完全或準確表達一個現代的社會性別視角和女性視角,比如説《半邊天》欄目當中一些女主角,假如她是一個官員的話,我們的欄目在採訪她的時候,總是挖掘她的家庭生活,挖掘她怎麼處理做官和做女人的關係,怎麼樣處理當妻子和當市長的關係,還有關注她的髮型、衣着、打扮、修飾,我覺得這樣的對女市長的採訪還是傳統的對女幹部或者對女強人的一種關注角度。實際上欄目的主創人員自己的性別意識和女性視角還停留在傳統的對成功女性的認識上,或者非要把這種成功女性的形象鑲嵌進以男性的眼光來要求女性的的條件和框架當中。假如採訪一個男性官員,為什麼我們的編導注意力就不在於他的髮型、衣着、家庭,為什麼對一個女性官員我們就投入這麼多的關注呢?這是作為《半邊天》欄目的一個特色嗎?還是想通過這樣一種與男性欄目不同的關注點來突出女性欄目的特點呢?這些恰恰説明我們《半邊天》欄目對成功女性的要求和界定還自覺不自覺地援引了男性的標準,這個男性的標準是隱藏在公眾標準之後的,這個公眾標準實際上是一種男性化標準,在我們社會上男性化標準已經泛化為公眾標準了。
【*花*霧*】女職工與男職工同工不同酬和拖欠女職工的工資是上世紀90年代初就很突出的問題,但是媒體並沒有給予太多關注,而為民工(多為男性)討回工資的電視新聞卻如火如涂,《半邊天》沒有為女性爭權益的意識嗎?嘉賓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欄目主創:張越】誰告訴你給民工討回工資就是只給男民工,沒給女民工?關於民工欠薪問題,是社會問題,不是性別問題,但我的意思,不是説女性的權益應該被忽視,《半邊天》節目一直以來也在做這類的選題,但是你要知道,以中國之大,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很漫長的,更別提女性問題了,因為女性問題背負着及其沉重的歷史傳統背景,它的路走得就更慢,不是我們呼籲兩聲就能解決問題的。
【牧言再生】《半邊天》有沒有想過請一些男嘉賓也進入節目談一談男人的女性化生活呢?因為整個世界就是由男人和女人構成的,男人也可以有女性化的生活,女人也可以有男性化的生活。您們認為呢? 【欄目主創:張越】這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曾有幾年的時間,在《張越訪談》中有50%的嘉賓是男性,但是不久,我們被告知,我們已經越位了,作為女性節目,要求我們採訪女性。我們只好暫時收斂,如果從我們自己的興趣和願望出發,我們更希望了解的是人,而不僅僅是女人。 【牧言再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誰告知你們,這對聯就免費贈送給誰吧:)凡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極,正如樸素的太極圖,陰陽是平等的,相輔相成的,相互包容的。如果一味地強調單性心理,勢必因偏狹而走向沒落。 【欄目主創:張越】 説得太對了,這也是我們的期待,世界是兩性構成的,在性別上,也不能實施單邊主義。 【牧言再生】所以中國男人的性靈多萎縮和單調。中國男人認為對女人的過多撫愛是軟弱和屈從的表現。如果一味地強調單性心理,勢必因偏狹而走向沒落。 【@@暈@@】希望有機會能重新調整欄目設置吧。 【特邀嘉賓:馬憶南】其實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涉及到一個什麼是社會性別問題,我本人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實際上是在對男性和女人做一種本質主義的界定,不是生理上的界定,是社會文化上的界定。什麼叫男人也可以有女性化的生活?什麼叫女人也可以有男性化的生活?什麼叫女性化的生活?什麼叫男性化的生活?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肯定把女性化的生活就定義為美容、做家務、談戀愛、哭鼻子,而男性化的生活就是拼事業、掙錢、競技,實際上這樣的一種界定是對男女兩性、社會性別的一種本質主義的界定。也就是説,男人就該是那樣的,女人就該是這樣的。如果這種界定根深蒂固的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男女平等。其實,男女兩性除了生理上的差別之外(這種差別是不能改變的),其他的差別,其他的角色特點都是社會賦予的,社會強加的。如果我們不看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現代社會性別視角,更沒有女性意識。如果我們還要去強化這樣的差別,強化這個界定,那麼男女兩性所謂和諧共處、共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了。 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已經有很多女性和很多男性不滿足於、不甘心於服從這樣的一種傳統定位,他們要挑戰這種定位,試圖過像另一個性別那樣的生活。這説明什麼?這説明這種性別定位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很多人就已經打破了這種社會性別的差異。我認為這種社會性別的角色定位恰恰是男女不平等的觀念基礎、思想基礎,我們要改變它。女人不是天生就擅長做家務,也不是天生就擅長美容的,這些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男權社會給女性提出的要求,或者説,男性希望女性變成這樣的角色。女性從男性的希望中塑造自己就造成了很多女性的被動的客體化的社會角色。這不是很多女性的本意。也許有些女性會説,這是女性所希望過的生活,但是這可能是在一個男權社會中女性集體的無意識的表現。男人的需求、男人的觀念被各種社會制度、社會機制,包括傳媒宣揚和固化,女性也用這個被固化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就融蝕了女性參加社會勞動、參加公共事務的熱情和意向。女性就形成了一種麻木不仁的“集體無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