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影視同期聲精華 > 正文

《影視同期聲》的欄目定位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專家認為立足於中國電視劇頻道上的“中國電視劇報道”的《影視同期聲》應如何處理其中的“電影資訊”?當前欄目走向逐漸細化,兩位認為《影視同期聲》是否有必要繼續現在的“雜家”路線?
  【特邀嘉賓:高鑫】欄目目前叫做《影視同期聲》,它的定位就在於提供“影”“視”的信息,自然也就包括“電影資訊”。如果它做得更專業的話,專門做電視劇信息、資訊,那就應該叫“電視劇同期聲”,這樣可以克服雜家路線。人們總喜歡説影視或者影視藝術,其實嚴格的講,這種概念的本身並不準確,因為電影和電視就是根本不同的兩種傳播形態,電影是電影,電視是電視,影視的概念表述就很不準確。其實,有些電影作品,比如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只能在電影院裏演出,絕對不可能拿到電視上播出,因為無法傳遞一種聲像的效果,電視是一種客廳的家庭的藝術,它宜於講故事。所以應該把音響的震撼交給電影,應該把漫長的故事交給電視;另外,電視藝術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它包括很多種文藝樣式,比如電視文學,電視藝術片,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電視紀實藝術等等,而電影只是一種單一的形態,就是故事片。所以嚴格的講,電視藝術裏面像電影的只有一種,那就是電視劇。如果“影視”的話,那應該是電影和電視劇,如果影視藝術的話,應該是電影電視劇藝術,所以只説“影視”和“影視藝術”是不科學的。由此推論,《影視同期聲》也未必科學。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影視同期聲》以一個五角星標作為欄目LOGO的主體構成之一,顏色為紅色和黃色,與我們的國旗的色彩搭配相同,為何有這樣的選擇?
  【欄目主創:劉敏】這是一種巧合吧。
  【欄目主創:劉敏】結合欄目特點,將標誌總體形象上定位為一個“影視卡板”以星標,“影視”,“同期聲”三部分元素構成。正如我們節目中不時出現的影視現場,一聲“開拍”,精彩就此開始。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學者及兩位欄目主創認為當前《影視同期聲》欄目還存在哪些缺憾和不足?
  【特邀嘉賓:高鑫】任何一個節目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完整無缺的。就我所看到的《影視同期聲》的欄目來説,比如獲獎者游俄羅斯,是跟着一個“黎明靜悄悄”的劇組去的俄羅斯,但是在這檔節目裏對黎明靜悄悄劇組卻沒有一點反映和表現,這不能不説是構思和表現的一種缺憾。再比如,影視排行榜,其中對受眾的採訪是通過電話採訪的,所以在聲音的處理上就很不清晰,觀眾聽起來就很困難,應該是更深入一些,真正深入到觀眾中去進行採訪,而且應該把採訪的同期聲一同在電視中表現出來,這樣觀眾看了就會更親切,更可信。所以對一個欄目來説,去精雕細刻,不斷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應該是一個永遠追求的目標。
  【欄目主創:張潔】時效性不足,正在改進,對中國電視劇製作領域先進的製作方式希望介紹給觀眾,但是在技術性和故事性中,怎樣融合希望各位專家和觀眾給予建議。
  【特邀嘉賓:高鑫】所有的技術都是為藝術服務的,技術是為了藝術更完美,就電視劇來説,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更好的講故事服務的,所以不要陷入一種唯技術論。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隨着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它可以大大改變我們電視劇製作的效果,甚至大大提升電視劇審美價值。人類的發展在逐步進入一個讀圖時代,也就是説從倣真時代到創真時代。高科技的發展完全可以去創造出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情景,我們常説眼見為實,高科技的發展就可以把我們引入眼見為實又不為實,所謂不為實就是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我們完全是用技術創造出來的,但是又不能完全迷信技術,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如何通過高科技製作出更好的反映人類的社會生活、更深刻的揭示人們的心態,這樣一種全新的電視劇形態也應該是電視劇創作者的追求。
  【特邀嘉賓:陳旭光】主要是信息量還應該增加,有些畫面或信息有時感覺有重復,每一個板塊之間的節奏還應該更緊湊一些。也可以考慮每個星期幾有一些固定的重點的板塊。能不能考慮主持人不僅僅限於在演播室主持,也跟出鏡記者一樣走向現場,那樣互動性、“同期聲”效果會更強。主持人風格我覺得還可以更活潑一些。另外,對電視劇的關注也不要太限於中央臺拍攝的,面還應該更廣一些。對某些電視劇的文化歷史背景的挖掘還應該增加。
  【欄目主創:劉敏】主持人的參與性略顯不足,怎麼樣把主持人和節目融合為一個整體,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最遺憾的是播出時間,每晚19:18,可以説是一個垃圾時間。

  【明月夜!】很多電視劇都是在中央臺熱播後一夜成名的,《影視同期聲》在報道方面肯定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請問專家,你們認為該欄目的時效性是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特邀嘉賓:陳旭光】時效性肯定是《影視同期聲》的一種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我認為,也要避免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而是應該有自己比較準確的看法,避免對一些實際上收視效果比較差的電視連續劇講過多的溢美之詞。
  【特邀嘉賓:高鑫】資訊本身就具有非常鮮明的時效性,就是在最及時的給觀眾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要追求一種即時性,甚至事情在發生我就來進行報道,這就是電視媒體的最大長處。所以,《影視同期聲》這個“同期聲”本身也就是強調時效性,因為從觀眾信息的把握來説,越即時的對觀眾的衝擊性越大。所以對於《影視同期聲》這個資訊欄目來説,時效性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過時了,你這些信息就一文錢不值,那就不是同期聲了,就變成歷史了。

  【節日慶典!】讓節目好看,讓觀眾感到娛悅是每個電視人的願望,請問欄目是否進行過受眾調查,收看這個欄目的收視群體一般集中在哪個年齡段?
  【欄目主創:張潔】比較集中在兩個年齡段15歲至24歲,45歲至60歲,欄目也請專家進行過分析,前者可能追的是明星,後者看的是電視劇。
  【出汗了】一個欄目吸引的卻是兩個差異比較大的收視群體,兩位嘉賓對此現象怎麼看?
  【特邀嘉賓:陳旭光】 《影視同期聲》主要吸收這兩個差異比較大的收視群體,我認為是比較正常的。而且反映了這個欄目觀眾定位的基本準確。如果做得太時尚了,就會喪失45到60歲一撥的觀眾,如果做得太嚴肅太世俗了,又會喪失青少追星一族。所以我覺得《影視同期聲》只能在這兩大群體之間走折中,分別考慮他們各自的需求。至於,這兩個年齡段之間的觀眾可能是生活壓力最大,活得最累的群體。他們無暇收看,也可以理解。
  【欄目主創:劉敏】所以我們的節目裏會有明星的現場拍攝狀態,以及熱播電視劇的同期推介,滿足這兩部分觀眾收視心態。

  【出汗了】《影視同期聲》在製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欄目主創:張潔】希望製作的精良和時效性之間的矛盾。
  【出汗了】也就是沒時間去製作精品?

<<上一頁下一頁>>
第7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