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影視同期聲精華 > 正文

 

《影視同期聲》力圖使影視資訊變得實用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影視同期聲》推出於1999年5月3日,至今已經開辦5年有餘,在這5年的發展中,《影視同期聲》也是在摸索中不斷調整和前進,兩位欄目主創能否向廣大網友簡單介紹一下《影視同期聲》發展中所經歷的大事記?
  【欄目主創:張潔】 1999年5月3日於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同日誕生,2000年、2002年、2003年三年獲中國電視文藝欄目星光獎,2004年初推出每週一期的幸運觀眾探班電視劇,拍攝現場以及平民觀察員活動,開始了多種形式的欄目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在關註明星的同時欄目找到了另一個支撐點:觀眾。2004年10月2日推出《中國電視劇排行榜》,由此欄目定位更加明晰化。

  【等待戈多!】你們欄目雲集了很多影視界的腕兒,請問你們是否在為他們進行宣傳,能否給新人一些機會呢?比如説像《候車室的故事》中的王秀花的扮演者,就沒關注。
  【欄目主創:劉敏】楊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演員,我們也做過她的採訪,可能你錯過了那期節目,以後她的拍攝動態我們依然會關注。
  【等待戈多!】隨着一些電視劇熱播,自然會對主要演員多關注一些了,尤其是你們8套最近總在放老片子:)
  【欄目主創:劉敏】八套現在放的都是新的電視劇,比如像《龍票》就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你可能是説電影頻道在放的老電影吧。八套白天現在在重播一些經典的電視劇,比如像《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收視率現在就在我們中國電視劇排行榜上就進入了前十名,其實老片子挺讓人懷舊的。
  【等待戈多!】已經幾個月中午在播情景喜劇了,看來您不太關注,呵呵:)
  【欄目主創:劉敏】我知道,包括快樂劇場中過去播出的《閒人馬大姐》在中午收視率依然很高。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學者是否對中國的影視資訊、專題類電視欄目有所關注?《影視同期聲》是中國第一檔日播的影視資訊、專題類節目,由《影視同期聲》之後影視新聞、專題類欄目才在中央及各地方電視台中成為一種固定的節目形態。兩位學者能否對中國的影視資訊、專題類電視欄目的發展狀況進行個簡單解讀?
  【特邀嘉賓:高鑫】傳遞的思想比較專一的一種節目形態。電視資訊的專題類的欄目最近在我們國內發展的很快,起碼有幾十檔這類的資訊節目,既然是一個專題類的欄目我覺得內容要集中,假如你是一個電影資訊的欄目,就應該集中表現電影,假如是電視劇的,就應該集中表現電視劇,假如是影視合一的一個欄目,就應該把兩者集中起來。所以我強調專題中的“專”,不要太分散,不專就夠不成專題。比如《影視同期聲》現在集中提供關於電視劇的資訊,它就應該集中在電視劇,但是有時候它也提供一些電影的信息,這就是它自己專題欄目的定位不太準確。比如新聞性的欄目,像《焦點訪談》設置了一個子欄目叫“金曲榜(MTV)”,這與新聞欄目毫無關係,你是新聞就要反映世界的、國內的新聞,金曲榜是屬於文藝類的,放在新聞裏就很不合適。所以既然是一個專題類的欄目就一定要專一,這樣才能更好的辦出自己的特色,使它不會與別的欄目打架。
  一個專題類的欄目應該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就是定位,定位一定要準確;第二就是子欄目的設計一定要合理;第三就是節目一定要精彩。實際上就是三個概念,一個是欄目、一個是子欄目,一個是節目。觀眾要看的是節目,所以每一檔節目都應該很精彩,才能確保一個專題欄目的成功。
  【特邀嘉賓:陳旭光】現在我們已經步入一個視覺文化時代,因此,電影電視是當下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手段,甚至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關於影視的資訊類、專題類欄目,必然有上升的趨勢,逐漸在一些電視台中成為有着固定的收視率的常播的節目形態。要做好這個,主要是定位要準確,有時不宜涵蓋的娛樂資訊太多。其次,是信息量的問題。因為現在獲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所以面對的媒介競爭非常激烈。另外,還要追求深度報道性,要給觀眾更多表象背後的東西,如文化內涵的分析等等。我就想到《影視同期聲》裏面有對各地觀眾正在看某一個電視劇的電話調查,能不能有對正在觀看的學者的調查,讓學者發表看法,引導觀眾。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陳旭光教授,您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影視發展論壇上提到,“在今天很多影視劇裏面發現了大量仿佛是回歸戲劇、回歸舞臺的現象,這些現象讓我們感到困惑。”為什麼這種回歸會讓您感覺困惑?現在是電視劇發展百花齊放的時期,回歸也是一種品格啊?
  【特邀嘉賓:陳旭光】因為在80年代初影視界提出並實踐的口號是“與戲劇離婚”、“丟掉戲劇的柺棍”,中國的影視正是在這樣的口號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今天,尤其以電視劇為代表,戲劇性、舞臺化的因素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電視劇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大眾文化品性,它本來就比較強調戲劇化衝突,強調語言對話的衝突,甚至像《大明宮詞》、《橘子紅了》那樣非常強化舞美的視覺造型,這其實是對我們這個時代按視覺文化轉型的一種呼應。所以我所説的困惑其實是説要對20年前這個口號進行重新評估,與時俱進。

  【中國吉祥0】《影視同期聲》如何挖掘影視藝術,表現影視藝術專業,使節目有深度?
  【欄目主創:張潔】節目的深度應該不是影視節目所承載的,《影視同期聲》以感性和快樂的表現方式,傳達影視生産者最新的製作理念和製作方式,希望在專業性和觀眾的興趣點上有個好的結合。
  【特邀嘉賓:陳旭光】《影視同期聲》應該追求在有限的欄目長度內,既追求各個板塊內容的豐富,信息量的巨大,也要盡可能挖掘每一個明星,或現場表象背後的深度。這其實對編導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上一頁下一頁>>
第4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