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影視同期聲精華 > 正文

 

《影視同期聲》追求專一:中國電視劇

  【走進幕後】《影視同期聲》欄目內容很豐富,但是更多關注的是國內的電影,是否會像《國際藝苑》那樣,多放送一些國外大片的花絮呢?
  【欄目主創:劉敏】其實我們更關注的是國內的電視劇的幕後花絮,國外大片的花絮應該是電影欄目去關注的。
  【欄目主創:張潔】應該不會,因為《影視同期聲》主要關注的還是中國電視劇報道,每年一萬多集的電視劇它的臺前幕後,可挖掘的空間很大,我們會專心把這方面的精彩呈現給觀眾。我們更關注的是演員們生産影視産品中的創作狀態,不論是港臺演員還是內地演員,他們在工作中快樂和美好的一面,也包括在生産快樂的影視産品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
  【等待戈多!】但是偶覺得你們報港臺藝人的也不少啊,你們如何同其他電視臺的影視資訊類節目相區分呢?
  【欄目主創:劉敏】我們關注的不是明星八卦消息、花邊新聞,這個可能就是我們跟其他的那些節目的區別。
  【欄目主創:張潔】五光十色,充滿靈動甚至躁動的演藝圈,演員都在“三棲”和“五棲”了,娛樂節目也包羅演、藝、歌、舞,電影、電視,甚至廣告代言形象等。看似花梢,其實熱鬧得挺單一的,各欄目信息的一致性遠遠超過它們之間的區別。作為依託于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的一檔影視資訊節目,《影視同期聲》力圖專一于中國電視劇,專一于中國電視劇的制高點,引導及服務於觀眾對中國電視劇的信息及觀賞需求。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能否從各自的角度闡釋一下對當前中國電視劇發展的認識與理解?
  【特邀嘉賓:高鑫】從目前整個中國電視劇的發展來看,有一位專家曾經講過一句很形象的話,他説:中國電視劇我看的很多,越看智商越低,越看情商越高,越看膽越大。這種評價反映的一部分觀眾對中國電視劇的認識,還有人講現在的中國電視劇誰都可以編,只要抓住三個情節就行了,第一一定要找一個大款,第二一定要給他配上一個小秘,第三老婆知道了他們就打架,這三個情節基本可以概括目前的中國電視劇的總體脈絡,而且這樣一種電視劇還可以在我們電視劇片子中獲獎。所以從觀眾和專家的反映來説,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是很堪憂的,特別是歷史劇,尤其是戲説式的歷史劇,更是貽害後代。所有的皇帝都是好皇帝,所有的大臣都是好大臣,乃至於所有的太監都是好太監,所有的妃子都是好妃子,完全是中國歷史的一種歪曲,如果中國歷史像歷史電視劇這樣子,那我們的革命根本沒有必要,讓皇帝來統治好了。
  【特邀嘉賓:高鑫】所以,中國電視劇如何來發展,問題很多,應該從多方面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和探討,我這裡只涉及內容方面的。還有關於表現方法、審美的追求、美學的品格、文化價值等諸多問題,的確應該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現在韓劇在中國熱播,所以出現了一股電視劇的韓流,認真看看韓國的歷史劇,看看韓國的家庭倫理劇,看看韓國的青春偶像劇,的確能夠給我們某些啟發。
  【特邀嘉賓:陳旭光】當下中國電視劇的發展總的態勢我覺得應該是多元並存、互不干擾、各説各話,誰也奈何不了誰,但都得接受市場和大眾的選擇,所以在多元並存的總體態勢下又會向平民化、戲説風格、青春偶像化等方面轉換。也就是説,這些風格形態的電視劇會佔據主流。大體説來,我覺得有三種形態:一是主旋律形態,一是文人化形態、一是平民生活形態。但這些形態互相雜糅,都不再那麼純粹了。即使是正劇化的比較強調思想性的主旋律形態的電視劇,也隱藏了投合大眾化、市場化的意向。文人化形態的電視連續劇,像《大明宮詞》也有很明顯的商業化訴求。因為電視連續劇還是一個幾乎天生具有大眾文化品性的、低藝術含量的藝術門類。而且,現在一般也認可藝術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寓教于樂的娛樂性。
  【欄目主創:劉敏】我們平常的生活可能太平淡庸常,而電視劇是給老百姓一個做夢的空間,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在電視劇中皆有可能,我就很喜歡韓國的電視劇,們的情感細節都是非常真實,都能打動到你的內心深處,讓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相對中國電視劇能夠打動我的則比較少,看中國電視劇往往是看故事,而不是像看韓劇一樣陷入電視劇給我們營造的氛圍。
  【欄目主創:張潔】中國電視劇在1978年只有八集,到2003年達到一萬三多集,作品及製作隊伍均良莠不齊,但中國電視劇市場應該是一個良性的發展,觀眾決定市場,市場會對不合格的電視劇進行淘汰,以2003年為例,能贏利的大約在一半到六成左右。與製作方相比,觀眾的收視心態更早的進入了理性階段,而很多製作方還在一廂情願的猜測觀眾的需求,廣告商也在盲目的迷信明星。當然,有好演員、好劇本、好製作的電視劇肯定受觀眾歡迎,但在這三個元素不同時具備的前提下,觀眾會選擇明星還是好的劇本,好的製作,製作方應該根據觀眾的收視率調查進行理性的市場分析和定位。

  【麵包屑兒】陳老師,像您所説的戲劇化強的像《大明宮祠》等電視劇,吸引的受眾是不是集中在知識分子中呢?《影》在追蹤電視劇拍攝的同時是不是也可以加強對電視劇市場定位的解讀?
  【特邀嘉賓:陳旭光】的確像您所説,像《大明大祠》這樣的電視連續劇,文人化色彩比較濃,它不是特別強調歷史的真實,而是對歷史的主觀性重訴,可以説是一種後現代文化背景下的情感消費。它也許不適合普通市民百姓,但比較適合一部分有知識分子氣質的觀眾。你説的在追蹤電視劇拍攝的同時加強市場定位的解讀,可能與我剛才建議的增加學者解讀的內容有關係。

  【麵包屑兒】《影視同期聲》排斥國外電視劇的臺前幕後嗎?比如風行世界的《friends》,是不是也可以報道?
  【欄目主創:劉敏】我們還是立足於國內的電視劇,因為畢竟觀眾現在收看得更多的是國內的電視劇。

<<上一頁下一頁>>
第3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