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電影報道》的電影文化
【siemens8008】如何打造《中》的電影文化呢?中國電影有何文化?就是黃土地、大棉襖嗎? 【梅州新村】就是黃土地、大棉襖應該是一部分,不能排斥。原本就是我們民族的東西。 【siemens8008】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特邀嘉賓:丁亞平】我覺得一方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民族特色書寫民族靈魂與精神的藝術才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世界藝術之林獲得一席之地;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就是只有在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中,以一種人類的胸襟和意識去關照自己的民族文化與過去歷史,以及當下的現實,創作出具有個性和藝術創造力的作品,才會真正成為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藝術精品。最大限度的展現我們民族文化的靈魂與精髓。 【欄目主創:張衛】中國電影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它反映了我們文化的多種多樣,不只是黃土地和大棉襖,我們應該把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電影都拍得精彩,吸引人,我們就能夠反映我們文化的豐富多樣。 【特邀嘉賓:胡克】我們應該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去理解電影文化這個概念。我們當然希望《中國電影報道》能夠不斷地提高文化品位,但是在一個現代資訊廣泛發展的時代,我們與其把希望完全寄託在一個頻道,提高文化品位,倒不如提高觀眾自身的文化品位。這樣,觀眾無論看到什麼樣的節目,都可以抱着一種批評的態度,或者是與他進行探討的態度。如果這個節目與自己的文化品位相同,或相似,就如同找到了一個老朋友。即使這個欄目的文化品位與自己不同,也可以想一想究竟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欄目出了問題。可以一方面對欄目進行批評,也可以同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觀念,或文化品位是否跟上了時代。這樣,比較能夠突出觀眾的主體性,也就是説,提高觀眾自己的文化品位是比期待欄目提高文化品位,對觀眾來説顯得更重要。
【siemens8008】幾位如何看待炒作?《英雄》和《十面埋伏》的成功中前期宣傳也很重要,《中》作為電影宣傳的陣地,有視時是否也會成為炒作的一個無形支持者? 【特邀嘉賓:胡克】中國電影正在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而我們中國電影人長期在計劃經濟中生活和創作,對於市場經濟非常陌生。在這種情況下,要把中國電影推向市場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來説,有時候也需要對各種電影進行炒作。炒作實際上是伴隨着市場經濟的必然産物,只是在我們不太熟悉市場經濟規則的國情中,我們對於炒作可能有時候過於看重。但是我們不希望再回到計劃經濟的時代,因此我們可以用一種比較寬容的態度來對待炒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認為無論是《中國電影報道》,還是電視臺的其他報道電影的節目,有炒作之嫌都是正常的。只要觀眾自己是清醒的,就可以應付任何炒作了。畢竟炒作只要不違法,就應該容許。
【牧言再生】中國電影報道是個不錯的欄目,是中國電影界的一面遮風擋雨篷,是大導演們的一塊蒙面遮羞布,是觀眾心目中惟一的貼身宣傳牌,不過我們能不能把它做得更活潑一些,更卡通一些,更可愛一些呢? 【欄目主創:張衛】 你説的對。應該做得活潑可愛。 【欄目主創:唐科】我們一直在努力讓《中國電影報道》更活潑一些、更可愛一些。就如同電影帶給我們的生活的那種夢幻、美麗和溫暖的感覺。
【欄目主創:張衛】 再問各位網友:對於一個電影拍攝片場的連續報道,你們是感興趣,還是會看膩了? 【牧言再生】這與報道的角度,報道語言,報道靈活性以及報道者能否掌握觀眾心理有關。
【欄目主創:張衛】問網友:前幾天我們報道了孫紅雷談鞏俐,對這樣的新聞是不是需要我們做節目預告呢? 【綠色小精靈*】當然要預告,要滾動播放才好。 【欄目主創:張衛】報道完成龍再報道他兒子,你感興趣嗎? 【靈魂的瘀痕】而且要在其他頻道播放。 【梅州新村】在網絡上的預告也很重要啊!
【地鐵 生如夏花】應該多拍一些像《開往春天的地鐵》一樣,富有思想、善於表達、有血有肉的好電影。 【欄目主創:張衛】 好主意。 【梅州新村】還有好的電影音樂! 【地鐵 生如夏花】我曾經逃課看六套播的《我願意》MTV,我曾經熬夜等看六套播的《開往春天的地鐵》。不過這都是往事了,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