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文化人”】精采提問和評論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09:59
SARS帶來了全國公共衛生防禦體系的建立。在法律或説司法領域,有沒有必要建立一個這樣的全國性的系統?
媒體應該如實反映問題和現象,這是她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只是一個度和權力範圍的問題。
建議《中國新聞》培育自己的專家品牌。現在的節目做的挺好,緊跟時事熱點,邀請專家現場分析解答。但這裡我發現一個問題:專家請了這麼多,讓人記住的卻不多,張召忠被我記住了,他有特色,能抓住觀眾。當然對他的學術褒貶不一,但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任務是引導大家去想,去判斷,而不是要給出一個正確的結論,社會科學本無精確可言。另外一個讓我記住的是李紹先,記住他是因為中東衝突不斷,從而給了他英雄充分用武之地,頻頻露臉。他的學術我無從批判,只是覺得他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發言。所以,《中國新聞》應該有固定的特色專家,要充滿熱情,要無所不知(不用專),有點飛揚跋扈都沒關係。
社會的看家狗是美國新聞界引以為傲的稱呼。三位,如果我想這樣稱呼你們,希望你們承擔起社會看家狗的重任,不會生氣吧。三位職業不同決定了角色不同。你們覺得自己如何結合自己的職業做好這一WATCH DOG角色。
“幸運52”把自己定位為益智類節目。這裡想問專家和製片人:這裡的“智”包括哪些內容(知識、心智、情智、應用、創造?)。目前,欄目似乎還主要停留在知識層面,考驗的也往往是參賽者的記憶力,正如中國的教育現狀般,是一種填鴨式的,而非激勵性的。
誰在出題?如果象目前這樣把上下5000年翻了一遍又一遍的,你們的題庫是否面臨乾涸的危機?教育在改革,正逐步重視能力的培養,而非記憶力的再挖掘,我覺得媒體應該走在前頭,而你們的益智類節目應更加迫切。
遊潔説到“至於它所承載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教育的任務,我想應該不是娛樂節目來徹底承載的。”請問:娛樂節目的社會功能如何在欄目中得以表現?
今日説法通過電視媒體,讓百姓更好地維權,喚醒社會對不法的監督,警醒政府對司法的規範。從你們做節目的過程與歷程中,比如説以報道的案件類型為例,這些年來,能感受到百姓法律知識的提高和司法的進一步規範嗎?
看了以後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老百姓説這樣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違法者的法律意識提高。可是提高後不是不去犯法,而是通過種種途徑堵住可能成為指控證人的口。
感覺現在欄目更多的是關注百姓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對於普及宣傳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的法律上還是空白。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重大案件發生時,民情激憤,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干預司法,感性而非理性的判斷力正是由於普及力度太小或某種程度的回避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