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書名:
《雲南瑤族道教科儀音樂》
作者:
楊民康 楊曉勳
出版社:
(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
定價:
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以往的研究曾主要從民俗學角度,將瑤族道教中的《度戒》等儀式僅視為成年禮加以描述,後來此類觀念遭到質疑。例如法國學者雅克 勒穆瓦納曾經指出這是不僅是一種民俗現象,也是宗教文化現象。如今國內學界已重視從民俗學和宗教學等不同角度去研究其文化內涵,但還較少從儀式(跨宗教儀式與民間儀式的不同層面)與儀式音樂的角度去進行考察。筆者在贊同此類儀式音樂具有道教文化(正一道)的基本性質的同時,還認為道教區別於原始宗教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它作為一種準人為宗教及跨民族、地域存在的文化現象,其發展過程必須同時借助於橫向傳播和縱向傳承兩種不同傳媒途徑,含有書面傳承和口頭傳承二者因素。而原始宗教則一般僅僅使用縱向的口頭傳承的途徑,且僅以狹義民族——氏族、部落和地域性為基本傳承範圍。就此而論,瑤族道教音樂不象原始宗教音樂那樣以口頭傳承為主,而是採用口頭與書面相結合的方式傳承、傳播教義。並且,這種傳承傳播過程是融匯在規範化、程序化的道教科儀之中。它使我們不僅能夠通過田野調查工作採訪(錄)到許多感性化的口傳音響資料,也能從民間流傳的大量道教經籍中獲取可偏重於理性化分析的文字材料,並且在將這些資料與極其豐富的漢族道教經籍資料對比研究之後,能夠將對瑤族道教音樂文化的認識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書考慮到前述瑤族道教音樂既是極其現實而具體的研究對象,又是長期歷史性傳承和衍化的結果,因而採取了從微型個案考察入手,以跨地域、文化比較分析而終的研究方法。在全書構思和理論佈局上,力圖以共時性與歷時性研究相結合,強調從“歷史構成、社會維護和個體運用”(吉爾茲)三個維度展開分析研究,從而去盡力避免以往民族音樂學僅注重共時性研究的弊端。 本書分為緒論及五章。緒論及第一章對瑤族道教音樂所依託的宗教和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瑤族道教儀式的一般情況進行綜述;第二章含三項內容:1. 民間科儀本關於儀式構架的記載;2.儀式與儀式音樂表演一般過程的歸納;3. 儀式音樂及社會個體表演行為的實錄性描寫。第三章在前述描寫鮮活的儀式音樂表演過程的基礎上,對其音樂風格與形態特徵再作進一步梳理和分析;第四章涉及有關此類儀式音樂的文化屬性和功能特徵的分析;第五章側重分析雲南瑤族道教音樂與其他支系和相鄰民族同類音樂的歷史性聯絡。 本書在具體的研究觀念和手段上注重四個方面:其一,在個案考察的層面,明確區分研究對象與研究者 ( 即“局內人/局外人”) 之間的角色關係,注重探討二者之間“主位/客位”觀念的溝通交流和相互補充。其二,將儀式音樂“本文”與儀式行為的描寫相結合,並把二者均放到儀式錶演過程的“上下文”中進行考察和描述。以此體現民族音樂學關於「研究文化背景中的音樂」這一方法論原則,盡力避免陷入單純音樂學研究的框臼。其三,力圖把有關儀式音樂(第三章)的文化屬性、功能特徵(第四章)的分析結論建立在紮實的田野考察及第二章的“實錄性”描寫的基礎上,避免空泛而抽象的論述。其四,在跨地域、文化比較(第五章)中,注重對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其他社會科學和學者研究成果的吸納採用,並且注重採取客觀、中立的文化立場,避免在研究中滲入“民族中心主義”或“文化殖民主義”的思想偏見。 有關課題鑒定書認為該成果“研究態度認真,內容論點令人信服,是一個高水平的學術研究。作者以音樂現象在其儀式及整體文化環境中這一定位對雲南瑤族道教科儀音樂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分析,對道教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關係這一十分年輕的課題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荷蘭萊登大學學術網站登載的“瑤族宗教文化:Barend ter Haar輯錄書目”裏對本書有如下評價:“比起那些僅只是提供了原文或一般性的論述,這是我(編者)所見到的唯一描寫瑤族儀式的著作,它主要聚焦于儀式音樂,但有關儀式的篇章卻內容十分詳實而生動有趣”。
責編:詩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