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説法》圓我夢想
約見肖曉琳之前,我一直在想:該如何面對這位神情嚴峻、目光敏銳、談吐犀利的新聞工作者呢?那天冒雨走進她的辦公室,她帶着和藹的微笑沏茶、倒水,問長問短,使我頓時輕鬆起來,於是便試探性地問道:“為什麼人們説你總是不笑,滿臉的官司?”她聽後大笑起來,彎彎的細眉快樂地向上飛揚,“人們説我是中央電視臺惟一不會笑的主持人,這其實不是我的個性。你想,每天面對的是一封封的求助信,話題很沉重,需要冷靜地思考,我的心情自然也很沉重,哪還能在屏幕上輕鬆地笑呀!”
原來她心靈所承載的更多的是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接着,她説她只是為理想而工作,為夢想而活着。
尋夢:做電視人是一個夢想,是我們所有執著的電視人心中惟美的夢想肖曉琳是個多夢的人。父母都是湖南大學教師,肖曉琳在校園里長大,至今對那種寧靜、優雅的生活氛圍情有獨鍾。小時候,她曾夢想當老師,大約從初中時起,她每天都聽廣播,渴望長大了去當播音員。 1977年恢復全國高考,肖曉琳在志願上填下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由於考試成績優異,長沙高考辦的一位老師為她可惜,冒着違紀的危險勸她改專業,因為當時播音員是“肉喇叭”、“傳音筒”。原來社會上對播音員這麼看!肖曉琳驚呆了,但她還是毅然走進了北京廣播學院。
畢業分配時她大病了一場,特別想家,便回到了長沙,進了市廣播站。儘管辦公條件和設備非常簡陋,錄製條件很簡單,但肖曉琳卻不改初衷“只要我是顆良種,在哪兒都能發芽。”不久,長沙市人民廣播電臺成立,肖曉琳成為第一批播音員,那年的大年三十是在採訪車裏度過的。1985年初,長沙市電視臺成立,肖曉琳又成為市電視臺的第一批播音員。1987年,肖曉琳又一次來北京,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
1988年,中央電視臺以報道社會焦點,針砭時弊為目的的《觀察與思考》欄目第三次上馬,迫切需要一位新聞評論人,30齣頭的肖曉琳成為最佳人選,走進《觀察與思考》,也走進了中國社會的漩渦中。
肖曉琳説,直到這時,她才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一個讓她苦尋十年的伴侶——電視。
追夢:展開夢想的翅膀,她風雨兼程,在《觀察與思考》、《焦點訪談》等欄目度過了無怨無悔的歲月
《觀察與思考》是全國第一個新聞深度報道的節目,收視率一直名列前茅,作為主持人的肖曉琳以其嚴峻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鐵面美人”的封號不脛而走。對此,肖曉琳笑道,是那些觸目驚心的現實,使我心情格外沉重,在主持節目時笑不起來。
肖曉琳用了兩年的時間到西南、西北最苦最窮的地方採訪,整日奔波在鄉村田野,餓了就啃幾口老玉米,一天只能吃上一頓熱飯,她不在乎,可看到一幕幕悲劇,她流淚了:李春偉因父母離婚而出走,為了逃避劇烈的心痛,13歲的他用煙頭把胳膊燙得傷痕纍纍,甚至還燙傷了眼睛;宋光義剛12歲,卻已離家“自食其力”了好幾個月;一位抗日烈士家屬7口人擠在一間家徒四壁、搖搖欲墜的土房裏;一群群衣衫襤褸的孩子只因交不起幾十塊錢的學雜費而不得不輟學……肖曉琳的心弦被深深地觸動了,她發自肺腑地呼籲——讓我們伸出雙手。
在目擊了常人難以想象中國社會貧窮、落後的一面後,肖曉琳懷着切膚之深的愛與痛,投入到工作中。
《觀察與思考》因此成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振聾發聵的暮鼓晨鐘。
隨後,肖曉琳又參與創辦了《焦點訪談》、《半邊天》等欄目。當時由於節目要求量大,人手緊張,新招的年輕人還不太熟悉業務,所以肖曉琳事必躬親,策劃、製片、導演、採訪、撰稿、製作、主持無一不做。有一次為“偷拍”,折騰了幾宿沒睡好,但看到年輕人相繼進入了角色,肖曉琳離開了正幹得紅紅火火的欄目,前往美國“充電”。她悉心考察了美國電視業的現狀、走向和管理、經營及製片人制等。美國之行使她思路大開。回國後,她謝絕了許多欄目的加盟邀請,選擇了中央電視臺法制欄目《社會經緯》,並與他人一起積極籌備創辦一個新的法制欄目。1999年元月,通過“新聞介人、專家參與、大眾評説”方式對現實案例進行分析、評論的法制欄目《今日説法》正式推出。
問起不斷變更欄目的原因,肖曉琳笑着説:“這都是夢想在作怪!”為了夢想,她又追了10年。
釋夢:有了夢想,靈魂就有了寄託,面對流逝的歲月仍然擁有激情
做一個優秀的電視人,説到底就是去實現一個夢。多年來,肖曉琳總是不斷地做夢,從不被名利所累,只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和值得做的。她説,假如一天沒有夢想,人生就坍塌了。
“我在過40歲生日時是那麼地不情願,但是後來我發現《今日説法》成了我更高的夢想,於是就覺得靈魂有了寄託。”為了這個夢想,肖曉琳活得很充實,主要是跟兒子在一塊兒。“我每天的家庭作業就是給兒子洗腳,並樂此不疲。有的時候散步,他挽着我的手,我們邊走邊卿天,相互激勵的感覺特別好。”丈夫與她青梅竹馬,這麼多年一直是她做夢時得以依靠的寬闊的肩膀“我不覺得我是名人,每週我都坐兩次公共汽車,我喜歡在群眾中的平和感覺,保持一種平民心態。”對於許多女人而言,幸福是唯物的,而對肖曉琳來説,則是“唯心”的,是一種感覺。
多年來,肖曉琳沒少與社會問題和案件打交道,接觸了不少社會陰暗面,可是她依然激情滿懷“因為我是與夢想同在!”
圓夢:你那天回頭的時候,我發現你很帥
提起《今日説法》,肖曉琳一臉的興奮,正是這個欄目,使她得以好夢成真。
在籌辦《今日説法》時,連辦公室都沒有,他們幾個人只好在咖啡廳裏辦公。沏上一壺茶,一呆就是一天,一忙就是兩個月。不過他們的奮鬥很快得到了認可。兩個月後,《今日説法》便在中央電視臺收視排行榜上出線了,不久又進入了前10名。每天,欄目辦公室的電話總是鈴聲不斷,信件多達上百封,告狀的、諮詢的絡繹不絕。在去年年底的一次調查中,《今日説法》收視率位居專題類欄目第一觀眾滿意度第一,知名度第二。
肖曉琳對此解釋道,現在中國已立法近400部,可老百姓又知道多少呢?在《國家賠償法》開始實施的時候,國家曾預備了幾個億的資金準備承擔支付,可幾年過去了,這筆款子只動用了幾百萬。原因是老百姓並不知道還有法律支持因蒙受不白之冤而獲取賠償,他們十分寬容,錯判只要改了,就不再追究,還要感激涕零,慶幸遇上青天大老爺。只立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普法,讓百姓知法守法,依法辦事。因為所有盤根錯節的社會問題最終都必須依靠法治的途徑解決。中國太需要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了。
如今,不惑之年的肖曉琳迎來了主持人的黃金時期,但她卻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幕後,致力於欄目自身的建設和記者隊伍的培養。肖曉琳擔任着《今日説法》的主持人、分製片人,從前期策劃到後期製作都得把關,於是,有人笑稱她為普法大使,她卻燦然一笑:“這正是我的夢想。只有當社會公正有序,人們才會活出味道來。”
不久前,《今日説法》與《社會經緯》整合,又率先在中央臺嘗試製播 分離,肖曉琳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對此,她只有一句話:“到了40多歲的時候再説困難,就顯得女人太沒有力量了。”
肖曉琳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 路德 金奉為自己精神追求的嚮導,她能把他的演講《我有一個夢》倒背如流,還將他的箴言“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實現你的夢”作為座右銘。馬丁 路德 金一生都在圓夢,而肖曉琳又何嘗不是在一天天地圓夢呢!
原載《北京電視》周刊
2000年28期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