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劇看臺 >> 正文
 《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事梗概

  

    該劇以劉銘傳抗法保臺、策劃建省、開發建設台灣等歷史事件為主線,客觀、形象地展示出台灣在那段歷史中的風雲變幻,以及海峽兩岸呼喚民族團結、渴望祖國統一的心聲。

  公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侵略者在中國的藩屬國越南挑起事端,大舉進攻中國駐軍,援越桂軍遭受北寧慘敗。法國向中國提出鉅額賠款要求,因目的未曾達到,惱羞成怒,派中將孤拔率領遠軍艦隊開赴中國,企圖佔領台灣港口,迫使清政府屈服就範。

  戰報傳到京城,朝廷震怒,戰和兩派爭執不下。剛剛掌握朝廷實權的慈禧決心與法軍開戰。於是急招歸隱已久的淮軍大將劉銘傳回京,臨危受命,以巡撫銜督辦台灣軍務,擔負起保臺抗法的重擔。此事遭到湘軍老帥左宗棠的強烈反對,認為劉銘傳好大喜功,品行不端,不可委以重任。劉銘傳費盡心思,不僅説服李鴻章,還打動了左宗棠,總算得以成行。

  為打擊清政府,在談判桌上獲得優勢,法軍準備截殺劉銘傳。劉銘傳得知此事,以談判副使的身份來到上海。又故意出入青樓妓院,迷惑法國人。經過巧妙週旋,終於有了機會,即將成行。不料,援越淮軍在越南觀音橋打了勝仗,慈禧突然變卦,命劉銘傳繼續留在上海參與談判。更讓人憂慮的是,台灣兵備道劉璈擔心劉銘傳抵臺後自己地位不保,縱容其子劉浤將劉銘傳收養太平天國護王之女劉淑婷一事透露給朝臣。滿朝為之譁然。

  法方的無理要求再次激怒慈禧,用人之際,有意庇護劉銘傳,便勒令劉銘傳儘快赴臺。而此時孤拔已經封鎖海面。無奈之下,劉銘傳接受了日本人的幫助,乘商船駛往台灣。

  劉銘傳抵臺後,發現台灣戰備鬆懈已久,無兵、無炮、無餉,不堪一擊。再加劉璈父子以及湘、淮兩係將官矛盾重重。面對眾多棘手問題,劉銘傳憑著自己的智慧和魄力逐一解決。

  1884年8月4日,法軍統帥孤拔向中國基隆駐軍送來“勸降書”,被嚴詞拒絕後,發動首次進攻,轟炸了基隆炮臺。面對敵強我弱,劉銘傳誘敵深入。法軍不知是計,登陸後拼命搶佔制高點。清軍趁機伏兵四起,將法軍打得慘敗。孤拔一怒之下炸毀了福建馬尾船廠,隨後孤拔又封鎖台灣海峽,斷絕大陸的援助。台灣孤立無助,危在旦夕。

  當法軍捲土重來之時,劉銘傳考慮到滬尾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毅然決定令人炸毀基隆煤礦,使法國兵艦得不到煤的補給。又採納李彤恩的建議,主動撤出基隆,全力保住滬尾。撤基保滬的英明決定,卻不被大多數人理解。湘係將領孫開華等人甚至激烈反對,自己的淮係將領曹國忠等人跪地哭諫。劉璈父子為使事態惡化,煽動不明真相的番民滋擾鬧事。但劉銘傳毫不動搖,喝令“有不遵令者斬”。

  法軍輕易佔領基隆,卻發現基隆已是一座空城。戰艦得不到足夠的補給,無法長期作戰,孤拔不得不強攻滬尾。劉銘傳早有準備在滬尾再次大勝法軍。孤拔不甘失敗,率艦隊北上攻擊定海。激戰中孤拔本人也中彈負傷,不久,在澎湖鬱鬱而死。中法戰爭就此結束。

  在請功奏折名單中,劉銘傳把湘係將領孫開華等人列在首位,而對立下戰功的兒子、孫子卻只字未提。宣讀完嘉獎聖旨,那些懷疑過劉銘傳,或有門戶之見的下級全都痛哭流涕。他“親者嚴、疏者寬”的風範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滬尾大捷使劉銘傳名聲大噪,也使他的對手越發忌妒不安。劉璈急忙上書彈劾劉銘傳,又鼓動在福建的左宗棠上折嚴參劉銘傳。左宗棠雖力主抗法,卻對淮係積有舊怨,在陜西任上又曾與劉銘傳交惡。此前,他精心營造的南洋水師和馬尾船廠,一夜間在法軍的炮火下化為灰燼,正無法挽回面子,於是借劉銘傳“擅自丟失基隆”一事上折。表面看是在參劾劉銘傳的屬下李彤恩,矛頭卻明顯指向劉銘傳。

  劉銘傳意識到台灣防務的重要,毅然上書朝廷,提議台灣建省,借回京陛見之機,在朝臣中大造輿論,稱已將老家的財産全部變賣,捐助台灣建省,他本人也情願老死台灣。左宗棠等老臣也主張台灣建省,慈禧無奈,只好答應建省,卻不撥給所需經費。

  劉銘傳當上了台灣的首任巡撫。一敗塗地的法國人依然從清政府手中得到了部分賠款。劉銘傳在氣憤之餘感到國力衰微所以才受人欺辱。本來就主張興辦洋務、振興國家的劉銘傳此時更想在台灣大幹一場,把台灣建成一個向西方看齊的工業、商業和實業的強者。

  為了籌集建省資金,劉銘傳實行清丈土地——清賦。這一舉措受到地主豪紳的強烈反抗,於是,林氏望族借逼死人命為由,在巡撫衙門前聚眾鬧事,還為劉銘傳抬來一口棺材。李彤恩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為劉銘傳開脫“罪名”。劉璈的兒子劉浤卻借機興風作浪,一面製造事端挑撥番民與官府對抗,一面與日本人勾結,企圖借刀殺人,除掉劉銘傳。

  日本人為達到侵佔台灣的目的,希望介入台灣重要設施的建設,要參股鐵路。劉璈得到日本人的資助,以為自己為鐵路建設籌集資金功不可沒。劉銘傳卻十分懷疑這些錢的來歷,時刻提防著日本人的陰謀。經多方查證,終於查出幕後操縱者是日本人。劉銘傳將這筆錢原樣歸還。劉璈對劉銘傳更加不滿。

  修建鐵路需經過湘軍“霆字營”將士的墳墓。湘軍主將孫開華率領部分湘軍坐守墳地,聲稱誰敢驚動長眠的弟兄便以死相見。劉銘傳曉之以理無效,只好為自己修建墳墓,以示身後葬在台灣的決心。孫開華聞之嘆服,主動請求為“霆字營”的弟兄遷墳。

  為了讓當初炸毀的煤礦早日出煤,以備台灣今後戰時用煤,劉銘傳決定將煤礦承包給外國人。劉璈將此事報知朝廷,朝廷痛駁劉銘傳與洋人的這種合作方式有失國體。劉銘傳預感自己在台灣的時日已不多,為了台灣的未來,劉銘傳四處奔走,希望沈應奎能成為下一任的台灣巡撫。為給沈應奎排除障礙,他繼續參劾劉璈。慈禧為讓劉銘傳離開台灣,欲擒故縱,先將劉璈的官職罷免。

  劉浤為給父親泄憤,懷揣日本人提供的炸彈,朝剛剛從巡撫衙門出來的劉銘傳撲去。劉浤被炸得血肉橫飛,劉銘傳卻安然無事。劉璈得知兒子被炸,悲痛欲絕。獨自來到劉銘傳府邸下帖,要他次日單身赴宴,聲稱有話敘談。

  湘軍主將孫開華,聽信劉璈誘導之言,不顧越權之嫌,毅然參劾劉銘傳“違制律私罪”。

  劉銘傳準時赴宴。劉璈拿出一道擬好的奏折,説上面參劾劉銘傳征戰有功,撫民有德,卻欺哄朝廷,敗壞綱常,以台灣為注,博自己之聲名!要劉銘傳將摺子轉奏朝廷。説罷狂笑幾聲,服毒自盡。劉銘傳深感意外,劉璈為了搬倒他,不惜屍諫。

  沈應奎勸阻劉銘傳不要將劉璈的遺折公諸與世,劉銘傳不從,以八百里急送將其發出。不久聖旨傳來,要劉銘傳回京敘職。劉銘傳動身之時,台灣百姓聚在碼頭,贈萬民傘,含淚相送……

  劉銘傳在京遇到邵友濂,得知他即將赴台灣新任巡撫,不禁眼前一黑,深知此人精於官道,預感台灣新政將斷送此人之手。慈禧召見劉銘傳,對他好言安撫,賞賜各樣物品,要他回家養老,以示皇恩浩蕩,卻只字不提台灣。劉銘傳抑鬱而去……

  公元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大清痛割台灣。日寇登陸進襲,台灣軍民再次攜手抗敵。在劉老圩賦閒的劉銘傳得此消息,悲憤交加,口吐鮮血……

責編:周玫 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