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編劇盛和煜: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5日 14:48)

  盛和煜是中國最有實力的國家一級劇作家之一。目前,他歷時三年創作的五十九歷史大片《走向共和》已於日前開機,為此,記者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一、艱難寸心知

  “這個劇的創作比《雍正王朝》難多了。它不像《雍正王朝》那樣有二月河的小説做藍本,《走向共和》是從零開始的。而且史料紛紜複雜,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和人物,光是構思這部劇的結構和線索,選擇史料,我們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劇中反映的1890——1919年這三十年間的歷史是我國近代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最劇烈、最全面、最深刻的轉型時期。這段歷史離我們很近,大家都知道一點,但又一知半解,有的史實撲朔迷離,哪怕是一些史學家研究多年也難於定論。”

  二、選擇表現這段歷史的原因

  就文明形態的進步而言,這段歷史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內涵。正如有論者所描述的那樣,清末民初是一個尷尬的時代,前不挨村,後不着店,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而這又是一個熱鬧的時代,在西方文明本體上的強烈衝擊下,各種人物、各種思潮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是繼春秋戰國以來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罕見的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的缺憾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的混亂就是他的活力所在。所以我們選擇這段歷史。

  三、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

  郝爾岑説“歷史沒有劇本”,這是因為一切歷史都是心史。歷史事件之間的上下連接,只是人為闡釋出來的聯絡。而歷史也總是蒙上了重重迷霧,我們不能保證照史書上復原就是真實。作為編劇,我們只有從人物性格出發,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根據人物性格,推測他會幹什麼,從而寫出這些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並據以組織史料。這樣,在做到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再做到藝術真實。比如,李鴻章整頓北洋水師的戲,史料裏並沒有這樣的記載,但我們集中各方面的既有信息,從李鴻章的身份、地位、閱歷、行為方式等分析,推測李鴻章會怎麼做,這樣的處理是符合歷史邏輯的。

責編:段俊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