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3日 15:58)
宋楚瑜1942年6月出生,湖南省湘潭縣人,1949年隨父來臺。其父宋達1933年就參加了海軍,從少尉一步一步做到中將,曾任陸軍供應司令、聯勤副總司令等職,與蔣經國私交甚篤,1975年8月卒于台北。宋楚瑜是家中長子,自認童年時代是個“木訥、內向的孩子,學業成績乏善可陳”。1959年,宋楚瑜中學畢業,參加大學聯考理工組考試落榜。第二年,他又去參加聯考的文法組,考上了政治大學,進入外交係就讀。在大學期間,宋學習刻苦,1964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宋楚瑜從政大畢業後,服兵役二年,1966年赴美國深造,並於1967年獲加州柏克萊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1971年獲天主教大學圖書館係碩士學位;然後他又到華盛頓喬治城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宋楚瑜在喬治城大學學習時的導師是寇卓派剋女士和克萊恩博士,其中寇卓派克是外交官出身,做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是布什總統的重要智囊之一;克萊恩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駐台灣站站長,和蔣經國關係密切。
1974年,宋楚瑜獲得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後,在導師的推薦下返臺任“行政院簡任秘書”,工作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1977年,宋楚瑜出任“新聞局副局長”。1978年,蔣經國任“總統”,宋楚瑜也隨之前往“總統府”任“秘書”,1979年蔣經國任命宋楚瑜為代理“新聞局長”。在此期間,台灣發生了臺美“斷交”、“中泰賓館事件”、“美麗島事件”等一系列突發事件,宋楚瑜則成功地充當了台灣當局代言人的角色,其駕馭媒體的能力得到充分體現,受到蔣經國的賞識,198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84年10月,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
1988年1月蔣經國逝世,國民黨內以宋美齡為首的“元老派”即“非主流派”與以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圍繞著最高權力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蔣去世的第一個國民黨中常會上,宋楚瑜堅決支持推舉李登輝做國民黨代主席,並以當場退席抗議宋美齡等提出的延後推舉國民黨代主席的要求。在宋抗議之後,是次會議通過李登輝接任黨代主席的決定,確立了李在黨內的地位,從此宋與李建立起被輿論稱之為“情同父子的關係”。1989年5月,宋楚瑜升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1990年2月,國民黨“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陳履安為“正副總統”候選人,與代表“主流派”的李登輝、李元簇組合相抗衡,鬥爭異常激烈。在國民黨臨時中央全會上,宋楚瑜以辭職相威脅,反對非主流派有關投票産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要求,使雙李組合勝出,再在關鍵時刻為李登輝“保駕護航”,為李清除非主流勢力,成為第一任“直選”“總統”立下汗馬功勞。1993年3月,宋出任台灣“省主席”。
1994年12月,宋楚瑜以470(60%的支持率)萬票的超強民意實力當選為台灣第一任“民選省長”。任職期間,宋楚瑜走遍了台灣309個個鄉鎮探查民情,解決基層問題,不但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認同和喜愛,也培養了廣泛的人脈關係;同時,他還不斷擴大地方自治權利,許多原屬臺當局管轄的財政、人事權都收歸已有,令其與“中央”的矛盾加深。
1996年李登輝挑選連戰作為“副總統”,即初步表明了由連戰接班的意向。但宋楚瑜樹威信、布樁腳、積累政治資本的種種動作,讓李覺察到宋有“覬覦總統寶座”的企圖心。與連戰的“政治個性”不強,不會急劇改變李后路線的特點相比,宋楚瑜則顯得權謀而難以駕馭,不易李發揮影響力。李登輝曾等待宋能體認其接班安排的苦心,但宋依然我行我素。1996年12月,在李登輝的主導下,國、民兩黨在“國發會”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省開支為名,達成“凍省”協議,停止“省長”、“省議員”等公職的選舉,以此達到“廢省”和“廢宋”的目的,宋楚瑜由此成為最後一任“民選省長”。宋也因堅決反對“廢省”,同李的關係迅速惡化。1996年底,宋楚瑜向國民黨高層遞交辭呈,被連戰慰留,宋楚瑜堅辭不準後以“請辭待命”的方式做完了剩下的兩年任期。1999年,宋楚瑜與國民黨決裂,以獨立參選人身份參加“2000年總統”選舉。
1998年12月底,卸職的宋楚瑜帶著李登輝送他的“諸法皆空,自由自在”八個字去美國舊金山探親。在美期間,他密切注視著島內政局,特別注意搜與他有關的民意調查,當時他參選“總統”的民調支持度高達48%。兩月後,宋楚瑜以看望老長官的名意,特意選在農曆正月十五(3月2日)返臺,開始為參選“總統”而四處奔走。但是,李登輝屬意的接班人是連戰,而不是宋楚瑜,甚至“副總統”也拒絕考慮。3月24日,國民黨召開中常會後,宋楚瑜一改回臺後凡事低調的姿態,對國民黨計劃在黨代表大會前,先投票産生“總統”候選人的選舉程序展開了嚴詞批判,這番動作被外界認為是以戰逼和,他做出與黨中央決裂的姿態,最終的目的還是“連宋配”。
4月2日,“宋楚瑜工作室”掛牌運作。儘管宋楚瑜強調成立工作室不是為了選舉,是為了“傾聽人民心聲、凝聚社會共識”。但是工作室成立當天,恰似一場競選總部成立大會。5月2日,宋楚發表題為《以超黨派全民廉能政府重建民眾的信心》的演講,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施政理念,這也標誌著他參選“總統”的決心已定。在宋楚瑜民調支持度仍然高居第一的情況下,7月16日,國民黨秘書長章孝嚴與宋楚瑜進行面對面溝通,提出“連宋配”的可能性,但被宋楚瑜拒絕,宋在會談後立刻宣佈參加明年“總統”選舉。7月9日,李登輝發表“兩國論”,以圖為繼任者限定一個兩岸關係發展的框架。基於外省人的背景,宋楚瑜對“兩國論”的反應相當謹慎,既不完全認同,又不強烈反駁,既認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事實”,又特別強調“台灣安全”與“民眾利益”,同時強烈“反共”,聲稱“絕不接受中共統治和‘一國兩制’”。8月28日,國民黨召開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正式通過連戰、蕭萬長為國民黨2000年“總統”參選人,宋楚瑜則沒有出席會議。在此之後,宋與國民黨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激烈。不過,宋楚瑜一直打“尊李”牌,在李登輝多次責罵後,仍避免與李正面對抗,只是鎖定國民黨的“黑金政治”、“官僚體系”予以還擊。
11月11日,一直沒找到競選搭檔的宋楚瑜,出人意料地公佈長庚大學校長、曾為陳水扁重要幕僚的高雄籍人士張昭雄作為自己的副手。“宋張配”的成型,不但使宋楚瑜的支持度由原來的30%上升到35%,還使自己的看好度一度躍居首位。宋楚瑜獨立參選對國民黨造成巨大衝擊,由於連、宋票源重疊性高,連戰的支持率因此一直徘徊在20%以下。為了不讓宋楚瑜在暗中瓜分國民黨的資源,國民黨中央考紀會于11月16日召開會議,一致通過開除宋楚瑜黨籍,理由是違紀參選“總統”和對國民黨造成嚴重傷害。隨後,國民黨又開除了十幾位擁宋“立委”和地方議員的黨籍。12月9日,國民黨籍“立委”楊吉雄舉證宋楚瑜兒子的賬戶上有“中興事業”的鉅額票券,李登輝也親自出馬攻擊宋楚瑜“姦巧”和“賣臺”,並指示國民黨控告宋楚瑜所持鉅額票券是貪污國民黨黨款,令宋的支持率大幅下滑至25%,宋楚瑜和國民黨的正面戰鬥由此正式開始。
2000年3月18日,受“興票案”衝擊,宋楚瑜以466,4932票,與陳水扁僅差31萬票落選。3月31日,宋楚瑜在支持者擁護下成立親民黨,在島內形成3黨鼎立的局面。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