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影快訊

展現人與熱的生動歷史 關注氣候變遷影響的人類命運

------CCTV-10《歷程》欄目2004夏季專題《與熱浪同行》近期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5日 12:52

  為什麼在地處中原的河南曾經是大象遍地的熱帶叢林?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傳説是真是假?中國古代的冰箱和冰激凌機是什麼樣子?拿破侖遠征埃及的龐大軍團為什麼會神秘消失?世界上最小的海國為什麼要被迫遷徙?這些有趣的問題構成了一部的人與熱的生動歷史。近期即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的系列談話節目《與熱浪同行》您將看到這些精彩的“熱點”話題。


  《與熱浪同行》是科教頻道《歷程》欄目2004年夏季推出的重點節目,節目追溯了人類與熱浪同行的歷史,同時更加關注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的人類命運。來自氣象界的多位權威專家將向人們解釋為大眾關心的“熱點”疑問:人類歷史上最炎熱的年代出現在什麼時候?人類怎樣依靠自然抵禦炎熱?人類到底能夠承受多熱的天氣?人們有沒有辦法迅速提高抵禦酷暑與炎熱的能力?在緩慢的氣溫變化的背後潛藏着什麼樣的氣候危機?地球的下一次冰期將在什麼時候出現?

  每晚19時45分在CCTV-10播出的《歷程》欄目秉持“萬事萬物皆有來歷”的信念,近期該版之後節目指向集中於“日常熟知事物背後不為人所知的歷史”。在《與熱浪同行》之後還將推出《二戰科技秘聞》《臭氧層消失》《傳説中的動物》等一批極具收視潛力的優秀節目。


  人間溫暖:地處中原的河南又名”豫”,在象形文字中表示的是一個人牽着一頭大象,豫的別名暗示着這裡曾經盛産大象。為什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大象會出現在寒暑分明的中原地區,科學家對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做出了最簡單的解釋: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時期,那時的溫度比現在還要高出2-3攝氏度。


  清涼之屋:人類建造避暑建築的歷史源於洞穴。黃土高原的人利用自然挖掘窯洞,北方地區的人們發明了重達數噸的大屋頂,南方地區的人們發明了懸空而立的吊腳樓,每一種古老的方法都給今天的人們無數的啟迪。


  冰的故事:“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傳説存在無法解釋的疑點——即使快馬三天可以從南方趕到長安,令楊貴妃開懷的荔枝早已變色變味了。因此科學家們推測,其中除了快馬,還有冰的功勞。

  中國自古就由存冰用冰的歷史,甚至冰箱、冰激凌機早已出現。有趣的是冰箱是用木頭製成的,而冰激凌機僅僅是一隻盛滿冰塊和鹽的木桶。


  挑戰熱極限:1799年11月,遠征埃及歸來的拿破侖宣佈,他已經征服了埃及。令人奇怪的是這位偉大的征服者是孤身一人回到巴黎的。他帶領的三萬多軍團戰士哪去了?幾個月後謎底終於揭開,拿破侖製造了一個謊言,他的軍隊大部分葬身於浩瀚炎熱的沙漠之中了。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拿破侖的悲劇能否避免?人類到底能夠承受多熱的天氣?極熱狀態會導致什麼樣的生理心理反應?人們是否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抵禦酷暑與炎熱的能力?


  熱極生悲:過去100年間,地球平均氣溫增長0。6攝氏度,這個看似微小的數字可能會帶來意料不到的後果……海平面上升、沙漠擴張、河水乾涸。更令科學家擔憂的是地球溫度的漸變會引發氣候系統驟然突變,也許下一個冰期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突然出現,那時人口繁盛的北半球將變成一片冰雪覆蓋的無人地帶。


  【大象從河南逃遁了!】且不要叫苦連天,其實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並不是最熱的。遙想3000年前的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熱高峰。因為天氣炎熱,現在的中原地區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充滿熱帶風光。這裡不僅植被繁盛,而且有很多大象慢吞吞地成群結隊,悠閒地散步。人在森林邊緣勞動,和大象群和睦相處,如果你現在去河南,看到因為乾旱而龜裂的土地,真是難以想象這上面曾經有大象的足跡。不管怎樣,這裡人象結伴為鄰的風景的確給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河南被簡稱為“豫”,在繁體字裏,這是一個人和一頭象的意思。不過,隨着商朝以後氣候逐漸變冷,河南的原始森林逐漸消退,大象也就逃遁到了更遠的南方,也就是現在的雲南廣西。

  【地球最近的三次氣候波動】除了商朝外,地球上還有兩次巨大的氣候波動。每次氣候波動都導致了嚴重的後果。第二次熱高峰大概在中國的唐朝,因為氣候越來越熱,所以本來只能在南方種植的水稻,到了唐朝,也可以在淮河流域、山東和山西等地區播種了,不僅如此,原本只能種植高粱玉米的山東濟寧地區,竟然生産出來中國最優質的稻米,專門供應皇室專用.由於持續高熱天氣,引發了大面積的蝗蟲災難。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就是在全國蝗災氾濫的危機下爆發的。最後一次高溫,出現在明末,那個歷史高溫蜂期表現得更是可怕:全國赤地千里,蝗蟲遮天,方圓百里尋找不到任何食物,百姓出售子女,最後人相爭食,仿佛回到了野蠻時代。


  【抵禦熱浪的恒久之戰】哪還有比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更能抵禦熱浪侵襲呢?這僅僅是人類抵禦熱浪的一次簡單而有效的嘗試。每當皮膚被熱浪灼燒,人的聰明才智就不停地被激發出來,文明跟着熱浪同步發展!在中國南方,由於空氣濕度大,人們發展出來適宜前後通風的房屋,而在中國北方,人們則使用高聳的屋頂來加強室內的對流。從很早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非常熟練地使用冰窖,把冬天的冰塊存放到夏天使用。為了滿足楊貴妃對新鮮荔枝的喜好,廣東地方官員用冰包裹荔枝,然後快馬接力日夜奔波送往長安。但毫無疑問,更令人瞠目結舌的發明,則是空調。

  【取代上帝的工作】美國醫生與社會責任組織的負責人曾經對美國電視觀眾提過這樣一個噩夢般的問題:假如世界沒有空調……在人類變得越來越不耐熱不耐寒的體質條件下,一個沒有空調的世界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100年前,美國人開利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調機,人類在漫長歷史中,一直在高溫天氣下表現得被動、沮喪和不快,只能祈禱上帝之手儘快驅走炎熱,帶來清涼,從某種意義上,開利的工作最能表現人類取代上帝的極大野心。開利不僅是空調的發明者,而且創辦了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空調公司之一:開利公司。在紀念開利發明空調100周年的會議上,強烈重復了這樣一種説法:假如沒有空調,世界的工作效率會降低40%。


  【百年空調功過多】每個了解空調工作原理的人都知道,空調並不能徹底解決熱的問題,它僅僅是把熱從屋裏轉移到屋外了。毫無疑問,站在空調房間裏的人會感到格外涼爽,但這是以站在屋外的人感到格外炎熱為代價的。空調的發明正如人類的其他愚蠢行為一樣,總是以製造另一個問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空調每天消費的龐大數量的製冷劑,正是人類破壞大氣層的罪魁禍首,也正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最關鍵的原因。即便我們廣泛推廣無氟空調和無氟冰箱,依然無法阻止全球變暖的迅疾腳步。某些科學家稱,即便人類完全停止使用一切電器,全部汽車統統銷毀,地球的自然狀態也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給地球留點喘息餘地,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海潮澎湃,吞噬文明?】全球變暖似乎是一個與我們日常生活並不相干的問題。但正如科學家所推算的,由於全球變暖,極地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以歷史罕見的速度升高了。荷蘭因為海平面上升,很多陸地已經被淹沒了,不得不斥鉅資修建堤壩試圖將海水拒國門之外。假如海平面繼續升高一米,英國最繁華的工業重地均會成為海底世界。

  讓我們祈禱,在一百年後,我們的子孫不要必須借助潛水艇才能一睹紐約大都會的風景。


  【熱浪毀滅人類?】事實上,科學家並不僅僅憂慮全球變暖的問題。由於熱浪逐年高漲,科學家已經開始擔憂變暖之後的冰川時代。全球變暖改變大氣層的溫室結構,這種結果不僅可能是更加炎熱,更有可能突然變得寒冷可怖。在電影《後天》中,已經以藝術的手段表現了這種令人畏懼的前景,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不僅是想象,而更有可能是現實災難的預演。在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越來越巨大的同時,自然對人類的反擊力度也會越來越令人驚駭。

  【僅僅是祈禱不夠的】很難忘記災難電影中的那些鏡頭,高傲的人類面對大自然的肆虐突然變得如同易碎的玻璃杯,不堪一擊的生命瞬間消失無影無蹤。自從文藝復興把人的地位提高的萬物之靈的神聖高度後,人對自身的力量是不是過於自信了?是不是把自己看成了地球的主人,而把地球及萬物看成供自己任意奴役的對象?

  讓人回到地球的參與者吧,讓人回到人本身的位置,讓人成為地球家園的平等一員。也許這才是我們的生命能夠恒久的惟一可靠的途徑——然而,僅僅是願望和祈禱是不夠的,因為,任何事情,行動都比願望更艱難。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