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背景介紹

走近企鵝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5日 10:29

  據南極生物學家統計,常年或季節性棲息在南極區的鳥類有41種之多,可大致歸為三大類;它們是信天翁類、海燕類和海鷗類;其中最常見到和數量最多的是企鵝、信天翁、巨海燕、雪海燕、南極燕鷗、南極鴿、海鷗、藍眼鸕鶿和南極賊鷗等,其中以企鵝數量最多,總數達2億隻。南極鳥類中,除企鵝不能飛外,其它鳥類都能飛翔,除了雪海燕、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外,其它鳥類都是“異洲僑民”並隨季節性遷移。

  企鵝,被喻為不能飛的海鳥,世界上的企鵝有20多種,大都分佈在南半球的亞南極地帶,一年中多數時間生活在島礁、海灘或海冰處。而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有七種,帝企鵝、王企鵝、皇企鵝、阿德利企鵝、巴布亞(金土)企鵝、帽帶企鵝、喜石企鵝或曰浮誇企鵝。南極企鵝被喻為南極的象徵,真正的“南極土著居民”,它們共同的特徵是,溫文爾雅,紳士風度十足,“訓練”有素,既能直立行走,又能在冰蓋上匍匐爬行,還有游泳冠軍之美稱,其遊速可達60公里/小時,喜在沿海島礁岩石上築巢繁殖,嚴格一夫一妻制,每年産1~2隻蛋,幼鵝成活率僅1/4。企鵝喜群居棲息,少則數百隻,多達10多萬隻,成為數量可觀的大企鵝群,是生物學家特別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也是旅遊觀光的絕妙景點。南極企鵝主要以南極磷蝦為食、魚類和魷魚也是其美味佳肴之一,而它又是南大洋中豹型海豹和虎鯨的主要食物,在南極生物鏈中佔據著重要的一環。

  帝企鵝是惟一常年生活在南極沿岸島礁、海冰區的一種,也是七種南極企鵝中個體最大的一種,體高1.2米,體重為35~40公斤。由於其形態與行為特徵莊重高雅,有“帝王”之相,故被稱為帝企鵝。


  帝企鵝還有其獨特的生態行為和生活習性。南極秋天來臨時,帝企鵝開始停止進食,一直到8月底或9月初,幼企鵝孵化出來為止,雄企鵝在這近4個月的絕食期間,只靠吃雪來維持體中的水分,而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來維持生命。帝企鵝在每年的三月進入交配期,雄企鵝的求偶方式十分特別,他搖搖擺擺的在冰上行走併發出叫聲,以此來吸引雌企鵝的注意,在建立“恩愛夫妻”數天后就可開始交配。“夫妻習性”、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旦結伴,將廝守終生。它是在南極冬季的5月在零下40多度的冰上産卵,不必築巢,每年産卵1隻,由雄企鵝負責孵蛋,約70天左右,正值南極極夜期間(氣溫達-40C以下),在暴風雪肆虐的漫漫長夜中,小企鵝出世,真是飽經風霜和暗無天日來到了冰雪世界。而經歷了70多天艱辛孵蛋的雄企鵝,此時體重減輕了10多公斤,體高矮了20~30厘米,不僅沒有了“帝王之相”的威嚴,連“男子漢大丈夫”之魁梧身軀也蕩然無存,把自己的肌體和愛心無私奉獻給了小寶寶的出世。當小企鵝破殼而出時,也正是雌企鵝飽食終日達2月多而養得肥態高大來到“夫君”和“愛子”身旁之時,夫妻重見、母子初逢、格外親切,竊竊私語、在“愛妻”面前顯得又矮又小且精疲力竭的“丈夫”,立即把“獨生子”面交雌企鵝撫養後,又依依不捨地告別“嬌妻”和愛子,沿著去年夏季來時之路踏上百公里外的海中捕蝦抓魚補充自己的肌體,直到小企鵝長到3個月時,羽翼漸豐,能基本跟隨母親自立時,才準確無誤地返回自己的“家園”接“母子倆”去外海生活,從而完成其一年一度的季節性遷移和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重任。帝企鵝不僅是游泳健將,而且還是海洋捕食高手,能潛入450-500米的水下,閉氣40多分鐘捕獵食物。

  帝企鵝能在地球上氣候最寒冷,環境最惡劣的地方生存至今並繁衍後代,它們無疑是南極冰雪大陸上的真正主人。

  其它六種南極企鵝,體重為6~10公斤,體高約60~100厘米之間。它們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亞南極地區(南緯40~55之間)的海域和島嶼過冬,在南極夏季(10月~3月)才向南遷移去南極沿海冰緣、島礁生兒育女。與帝企鵝不同之點,除了體重、體高有較大差異外,還有一十分明顯的區別,就是這六種南極企鵝每胎一般下兩隻蛋,但多數情況下,只能孵化出一隻幼雛。

  南極企鵝的命運受到人類捕殺和環境變化的雙重威脅。19世紀後期—20世紀初期,南極企鵝與南極的海豹和鯨一樣,曾被南極探險者捕殺過,用來提煉油脂、加工食品,據説味道鮮美、營養很高。20世紀後期,有的國家又曾提出過捕殺企鵝的主張,但因國際上未達成一致意見,故未進行。因為企鵝不會飛,再加上它憨厚又與人為善的習性,是很容易一捕而光、難逃厄運的。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而南北極又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最敏感區,這就給世代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帶來了滅頂之災。據研究南極南設得蘭群島企鵝的生物學家指出,由於近年來地球氣溫升高,氣候變暖,致使生活在該地區的阿德利企鵝數目已從1975年的1.5萬對減少到目前的9000對左右。在南極的其它地區,也有類似現象存在,這足以引起人類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關心和重視。

  目前,南極的海鳥、企鵝、海豹、鯨及其它南極和南大洋的生物都受到“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公約”(CCAMLR—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和南極海豹保護公約(CCAS—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Seals)的保護,把人類對南極企鵝的捕殺慾望暫時凍結起來,今後是否會合理的、科學的、有計劃的捕殺企鵝,加工成食品,有待進一步探討和國際協商。擅自濫捕濫殺的行為都會給南極生態系統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險,都會遭到世界大眾的譴責。

  經常有人問我,你食過企鵝肉嗎?我答,從來沒有過。企鵝怕人嗎?不怕。在南極,不僅企鵝不怕人,海豹、海鳥,甚至連海中的鯨也不怕人。因為,南極企鵝及其異種“兄弟姐妹”都是南極的象徵,是那塊荒漠冰源的“主人”,是我們共同賴以生存的地球上不可缺少的生態家族成員之一,也是南極考察隊員和南極旅遊者最忠實的“朋友”。我們是為和平和考察南極而來的,我們將永遠友好相處。如果有朝一日,企鵝和南極的其它動物見人就怕了,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肯定是做錯了什麼?今天,南極企鵝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已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威脅,人類更應愛護地球、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加強南極的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和措施,不能破壞企鵝生存、繁殖的環境,也不準干擾,更不準隨意捕獲或殺生,因為作為地球的家族而言,我們都屬“一家人”,都是地球的兒女,如果地球上缺乏了生物多樣性,世界將是一片慘白,這將是人類的一大悲劇。(作者:顏其德)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