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學人文

測謊儀——破解懸疑要案謎團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7日 15:53

  沈 冰: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測謊儀在我國刑偵系統已應用20年,它現在的準確率到底有多高,它的使用又存在哪些問題?請大家一起先來看看最近利用測謊儀偵破的一起案件。


  2004年10月14號,河北邯鄲市魏縣公安局的幹警們,在長時間的緊張之後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因為在這一天,一起發生在當地的強姦殺人案在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工作之後,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案件發生在今年5月21號的中午,在魏縣縣城郊區兩個村子之間的麥地裏,一具當地的小學女老師的屍體被人發現,

  經過現場勘查,發現死者死亡時間離接到報案時只有大約幾個小時,公安局偵察人員初步認定這是一起剛剛發生的強姦殺人案,但是由於當時圍觀的人有很多,案發現場被破壞嚴重,給偵察人員增加了很大的取證難度。

  由於犯罪人實施犯罪是在光天化日的中午時間,這起案件影響惡劣,並在當地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情緒,

  當地幹警:“很多人都不敢一個人下地幹活了。”

  為了儘快破案,魏縣公安局迅速組織了一個20多人的專案組,經過初步偵察,排除了是外地人流竄作案的可能性,確定犯罪人就是案發周圍幾個村子熟悉這一帶地形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專案組兵分幾路分別駐到周圍的村子裏,每天對群眾和可疑人員進行了大量的仔細走訪,並逐步縮小和鎖定了嫌疑人的範圍。

  根據分析和排查,專案組最後將20人左右列為重點嫌疑人,但是,在對這20多人經過多次的詢問和分析之後,仍然確定真兇,案件偵破工作陷入了困境。

  不知不覺間,離案發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案子的困境給專案組帶來巨大的壓力。經過對案情的再次梳理,專案組認為兇手應該就在這20人左右的範圍之內,只是犯罪人非常狡猾善於隱藏,在這種情況下,專案組想到了利用測謊儀來幫助破案,他們迅速打電話給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測謊專家,武伯欣。武教授趕到邯鄲魏縣,聽了專案組對案情的梳理和分析之後,對這些犯罪嫌疑人進行了實施了測謊,在對第三個被測人進行測謊時,武教授和專案組的心裏有了底。

  那麼,武教授和專案組為什麼認為這個人就是真兇?測謊儀又是如何測出這個人説的是謊言呢?

  沈 冰:今天會客廳的客人就是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測試中心的武伯欣武教授,我非常好奇,為什麼一用測謊儀,案子就有了眉目了?

  武伯欣:邯鄲這起案件屬於比較特別疑難的一個案子。這個特別難主要表現在哪兒呢?就是一般的案件如果鎖定嫌疑人了,用這種手段,基本上就是增加一個心理壓力。排除所有的嫌疑人,等於沒有最後認定的人,他排了20多個人,我們看完了整個發案環境,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跟幹警一塊研究。我注意到這點非常特殊,這個案件這四個多月,將近五個月,他始終偵查的出發點是依據一個證人,這個證人説是看到作案人在麥地裏作案,我們就請畫像專家,根據他所説的來畫作案人的特徵,然後又一一讓這個人對嫌疑人進行多次辨認,比如拉過一個嫌疑人讓證人看這個人是不是,他説不像,拉過一個來,又不像,辨認了很多嫌疑人,其中就有他們介紹的20多個裏邊的。但是我説,不管畫像還是辨認,他的證言首先不一定準確。如果他是真的,那我們偵查的出發點就是有支撐點了,如果支撐點是假的,整個就是錯的。

  沈 冰:您怎麼會想到懷疑這個目擊證人的證詞?

  武伯欣:因為現在國際流行的,就是有目擊證人心理學,這方面研究證明證人證言的失真做偽確實在案件當中很明顯。

  沈 冰:聽您講下來,當時始終建立在這個證人所言,始終以他的證言為依據。

  武伯欣:對,就是以證言為偵查出發點,而且作用偵查的支撐點,這時候你越走可能越偏,也就是受他的誤導,所以我説把這人也畫進來。

  沈 冰:連他一塊測。就像您剛才講的這些,問這個案情,問那個證人的證詞等等,就這麼一個階段花了你多長時間?

  武伯欣:這個實際上我們研究,包括看完這個發案環境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

  沈 冰:然後您幹什麼,我一直在等著聽您説啥時候用這個。

  武伯欣:編題。

  沈 冰:還記得大概問一些什麼問題?

  武伯欣:比如説第一組題,我們也不談殺人,也不説是什麼,只説小學有個女教師在路上被傷害,做這事的人因為什麼。這是關於因素動機,所以先問,這組題問了有七八道題,比如説是為了搶錢?是想強姦,有別的人一塊幹嗎,是不是無可奈何才滅口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沈 冰:你問得都特別細。

  武伯欣:這是因素動機,這是任何行為的始發處,這得先問。第二組問題問的是做這個案件的人是幾個人幹的?

  沈 冰:這也是成為一組問題。

  武伯欣:也是問題,比如一二三四,再有就是做這個事兒的人,當時是看見這個教師騎車過來了,這是必要條件,誰要是做了這事兒心理痕跡一定有。這組題我們緊跟著問了幾種可能性,比如是從後邊追上這女的嗎?

  沈 冰:為什麼這麼問呢?

  武伯欣:後邊還有是從前邊攔住這女的,還是在路邊等著這女的,等等這三種可能性,作案跳不出去的這三種可能。

  沈 冰:您問這三個可能性是看他的心理。

  武伯欣:因為無辜的人他就沒這個心理。只有涉案的人會對這個有特殊反應,這個反應是心理映象就變,儀器馬上就變。

  沈 冰:像這樣問題一共問了多少組?

  武伯欣:問了九組。一共50來個問題。問完一遍是半個小時。

  沈 冰:難道還問兩遍?

  武伯欣:認定人至少兩遍。

  武伯欣:這個事兒我在實測當中,我是先把他們認為的一號、二號重點測完了,都是無辜。

  沈 冰:確實當時都是無辜?

  武伯欣:我説這幾個人你讓他回家吧,肯定不是。

  沈 冰:為什麼這麼確定?

  武伯欣:這套題目是個中性題目,所有人都是這一個標準,大家同一把尺子,要通過這些題檢測,看這些心理生物指標有沒有異常,這幾個人沒有, 把他們定下來的一號二號重點嫌疑給排出去了。

  沈 冰:第三個人是您選的嗎?

  武伯欣:我選的,我説把證人提前,不要排在第20多個。為什麼?我覺得這個證言得先驗證一下是不是真的。

  沈 冰:後來檢測結果出來以後,他認了嗎?

  武伯欣:我們又重復測試一遍,同樣的題,發現他在有些問題上,在涉案的目標問題上,有很多特異的地方,心理活動十分劇烈。後來兩遍測完,我説不用再測第三遍,就是他。太明顯。

  沈 冰:他自己認嗎?

  武伯欣:他當時説,我欺騙你們了嗎?我説你自己下去考慮考慮吧,給你點時間,你考慮好了主動説,他於是隔了兩天,主動把事情交代清楚,包括他當時編造的東西。實際上這個在心理學叫做角色的轉換,本身是作案人,為了掩蓋自己,他轉換為證人,以便不引起懷疑。

  沈 冰:警方在整個過程當中感覺怎麼樣?

  武伯欣:這個人確實是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沈 冰:壓根一直都沒懷疑他。

  武伯欣:對,整個他們偵查工作就是始終以他的所講為支撐,為依據,付出了很多的勞動,包括畫像的,包括這些辨認的。

  沈 冰:等於一下全部推翻了。

  武伯欣:整個都被他誤導了,所以後來跟當時的支隊長,還有一些市局的領導,包括具體辦案的濰縣公安局局長,我説這個案子很值得總結,就是疑難案件,從我們心理測試,確實是難度比較大,我説從這個案件的測試,從偵查上,能總結很多經驗和教訓。

  沈 冰:聽上去測謊儀確實挺厲害,關鍵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今天演播室桌上放的就是測謊儀,到底他是怎麼工作的,到底它測得又準不準,我們可以來更多地了解一下關於測謊儀。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誰在説謊(上集)[視頻] (2004/11/17/ 15:57)
  • 誰在説謊(下集)[視頻] (2004/11/17/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