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種超冷物態
------物理學家即將發現一種新的物質狀態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0:14
超流體?一團6Li超冷原子氣起初被壓縮成薄圓柱形,一旦釋放,它就急劇膨脹。這個結果很有可能意味著超流體的出現,但我們尚不能下定論。從左到右順序展示出從氣體被釋放後的0.1毫秒到2毫秒之間的變化情況。
超導體、原子核以及中子星等多種物質中都能出現這種狀態。目前有幾個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競相工作,希望在超冷氣體中觀測到微小斑點,再現這種狀態。目前它還處於理論研究領域,一旦他們獲得成功,就能夠開展實驗研究。這是一種超流態,根據理論預測,通常情況下相互排斥的量子粒子彼此結合成對,這時它們的集體行為表現就像一團流體一樣。
這種超流態涉及一大類被稱為費米子的量子粒子。根據量子力學,自然界中的量子粒子要麼是玻色子,要麼是費米子。這兩類粒子特性的區別在極低溫時表現得最為明顯: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一量子態上,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費米子則與之相反,它們更像是個人主義者,各自佔據著不同的量子態。當物體冷卻時,費米子逐漸佔據最低能態,但它們是在不同能態上堆疊起來的,就像人群涌向一段狹窄的樓梯時那樣。大部分最低能態都被單個費米子佔據,這種狀態稱為簡並費米氣體。
1999年,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實驗一文物理學聯合學院(JILA)的Deborah S.Jin和Brian De-Marco,在磁阱的一小團鉀原子云中首次生成了簡並費米原子氣。然而這種簡並氣體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在液態3He的超流體性質就源於此,而在超導體裏,這種特性使電流無阻抗流動。
這樣的超流態能在氣態費米系統中實現嗎?理論推測,生成原子庫柏對所需溫度比出現簡並態所需溫度要低得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在要實驗室裏獲得這種低溫還是不現實的。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了另外的解決辦法,因為庫柏對的生成不僅依賴於溫度,還依賴於原子間的相互作用。與其降低氣體的溫度,何不嘗試增強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呢?幸運的是,自然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來調整原子間的相互作用。通過施加強度合適的磁場,産生核磁共振效應,這時原子間會産生強大的引力或斥力。生成庫柏對需要的是引力。
2002年末,杜克大學John E.Thomas領導的小組利用這項技術對6Li原子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明顯表現出超流體特性。被囚禁的氣體呈薄圓柱體形,一旦撤去製造磁阱的激光束,氣體就會迅速膨脹成為碟形,這是因為它在圓柱體軸心方向的膨脹很小。根據此前的預測,膨脹的各向異性被認為是超流態出現的標誌。
然而杜克大學研究小組指出,其他效應也可以導致膨脹的各向異性。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Jin的小組以及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Christophe Salomon和同事們,都在不可能存在超流態的情況下,實驗觀測到了類似的各向異性膨脹現象。
我們需要能夠找到直接檢測到庫柏對或超流體的技術。Jin和麻省理工學院Wolfgang Ketterle的小組最近提出了新方法,用微波研究被囚禁的簡並氣體中原子的精確狀態。如果真的存在庫柏對,它們的束縛能就應該可以清楚的顯示出來,沒有一個小組發現庫柏對形成的跡象,但他們都獲得了有價值的新資料,了解了費米態原子在近核磁共振時相互作用的細節情況。
近期有幾個小組正在研究束縛鬆散的雙原子分子在氣態時的構成。Ketterle説:“我們希望能把(這些分子)變成庫柏對。”八月,理論物理學家Yvan Castin和他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合作者們提出了一種可行的方法:首先讓這些分子形成玻色凝聚,然後再使之産生核磁共振。如果能實現,那實驗學家離他們的目標就只有兩步之遙了。(來源:中國科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