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梁思成:情係唐代木結構建築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2日 15:11

  今天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包括很多中國人都到過紐約曼哈頓島的聯合國大廈,1952年這座大廈建成的時候,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十位建築大師當中有我們中國的建築師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1901年生於日本,他的父親是著名的儒學大師,也是清末的改革家梁啟超。清華大學畢業之後,梁思成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建築,後來又在哈佛大學做研究生的工作。在美國期間他發現中國的建築經典——其中唐代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很少在建築史上有記載。回國之後梁思成開始了一生的對於中國古典建築的研究、探索和保護工作。

  1937年6月的一天,北平儘管空氣中有一絲緊張和不安,但大多數北京人還保持多年來形成的生活節奏。

  居住在北總部衚同三號的梁思成一家,正忙著準備出發去山西五台山,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搜尋一座可能興建於唐代的寺廟——大佛光寺,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人發現過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宛平城外,日軍正在進行實彈軍事演習,演習的內容就是攻克北平,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盧溝橋一帶製造了多起事端,都因為中國軍隊保持克制而沒有擴大事態,可是一切跡象都表明,戰爭已經臨近了。

  梁思成並不是不關注實事,但是全部精力都投在即將進行的考察上。他那年36歲,是中國近代大思想家梁啟超的長子,當時他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學術機構營造學社的重要成員,任法事部主任。

  建築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凝動的音樂,是永恒的藝術。


  1937年6月22日,他們出發了,因為小時候一樁車禍留下的後遺症,梁思成的背部微微有點駝,一隻腳略微有點跛,但他始終保持著充沛的活力。他的夫人林徽因也出生名門,是30年代中國有名的才女,和梁思成志同道合。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赴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日後梁思成回憶説,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1927年,梁思成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

  佛光寺真的存在嗎?如果能真的找到唐代古寺,對中國建築史來説將是最重大的發現。

  從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被稱為中國資産階級的黃金時代,民族經濟接觸現代科技進入了一個繁榮期,西方世界的物質文明大量涌入,動搖了中國文化界對本土文化的信心,而將目光投向了西方,忽視了對傳統的注視。

  1925年,梁啟超把一本新近發現的古書寄給梁思成,在扉頁上樑啟超寫到:“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這本書叫《營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誡,著于公元1100年,它完整記錄了當時宮殿建築的各種建造圖例和標準,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一部建築標準手則。梁思成立即讀了這本書,在一陣驚喜之後又感到莫大的苦惱,裏面有太多術語還無法讀懂,但他已經看到,研究中國建築史的一扇大門已經打開,對於這本書的解讀和研究,伴隨了梁思成整整一生。

  梁思成曾經説過,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自於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夠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産生深沉的民族自尊。在過去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當中,建築不是藝術,頂多是一些工匠們的手藝活而已,正是有了像梁思成教授這樣的一代建築宗師和建築教育家,我們才真正開始了一種對於中華民族建築美學的認識。

  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之後,梁思成決定轉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準備完成一篇中國宮殿式的博士論文。在這個過程裏,梁思成發現,中國建築史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1928年2月,他告訴導師為了完成論文,必須回國去實地考察蒐集資料,從此以後,梁思成回到了祖國,開始了他樹立中國建築史的事業。

  1937年6月26號,梁思成一行人從北京乘火車到達太原,然後再乘坐公共汽車,在平原上經過三四個小時路程後到達五台縣城,從五台縣到佛光寺,梁思成他們走了整整一天,騎著驢行進在崎嶇的山崖小道上,坡陡路窄,十分艱難,像這種探險般的野外考察,梁思成五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他剛剛加入營造學社,引發他們第一次實地考察的是一張照片。當時在北平的古樓展出了一張薊縣獨樂寺照片,梁思成的同窗好友楊平寶看到以後告訴了梁思成,梁思成被照片中的巨大鬥拱所震驚,他想這也許是一處早年的建築物,他決定實地去考察一下。

  1932年4月,梁思成和兩位營造學社的同事,終於從北平出發,前往約80公里以外的河北省薊縣獨樂寺,經梁思成考證,獨樂寺史建於公元984年,是當時已知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對獨樂寺的實地考察,在當時是一個創舉,這種方法意味著不坐在家中,單純以文字方式研究,而是走出去實地考察和尋找測量古代建築,這是中國人用科學的方法,從實物中研究中國建築的開始,第一次實地考察就獲得如此重大的發現,這讓梁思成興奮異常,他迫切想知道,是否還有唐代木結構建築。日本學者曾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要看唐制木構建築,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伊東忠太,日本近代建築史史學博士,1936年,也就是七七事變暴發前一年,他在新出版的中國建築史上提出一種觀點:“究廣大之中國,不論藝術,不論歷史,以日本人當之皆較適當”,言下之意是,中國人不具備研究自己歷史和藝術的能力。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