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鄒承魯:一個與諾貝爾獎兩度擦肩而過的人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1日 15:36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説,沒有運動員不想獲得奧林匹克金牌的,同樣的,對於一位科學家來説,沒有一位科學家不想獲得諾貝爾獎的,但是遺憾的是,中國近百年來,與諾貝爾獎一直無緣,但是最近一條消息被炒的沸沸颺颺,説中國的科學家在六七十年代曾經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這個件事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呢?今天我們就為您請來了這件事的主人公,鄒承魯先生,同時他也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化學界的泰斗。

  鄒承魯,中國生物化學界的泰斗,有人甚至發過這樣的評論。在中國,學生化的只要一提起鄒承魯,幾乎沒人不知無人不曉。之所以贏得這樣的讚譽,是由於鄒承魯在上個世紀60年代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研製工作。這一重大發現,當時在國際上的影響,絲毫不亞於中國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從而成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主持人:人工合成胰島素是在1965年研製成功的,你還記得最後測定的那一天,也就是在實驗室成功那一刻的情景嗎?

  鄒承魯:當然記得,最後的實驗是在一個房間裏進行的,因為房間小,所以參加這個工作的人沒有很多。

  主持人:當時有幾個人呢?

  鄒承魯:當時只允許三個人進那個屋,其他人都在外頭等,等他們裏頭實驗成功了,門開一個縫,跑出來就説成功了,那麼大家都跳起來了。

  主持人:那一刻,當大家都跳起來的時候,你最大的一種感受是什麼?

  鄒承魯:終於完成了。

  主持人:這項課題是1958年上馬的,按當時的國情,條件應該是比較差的。所以你是不是也遇到很多困難?

  鄒承魯:是相當差的,不過這個工作還是得到了領導很大力的支持,在經費上各個方面都給予保證。

  主持人:所謂差的條件和國外比,當時相差有多少呢?

  鄒承魯:那就差得很遠了,比喻來説,好像是六十年代和現在的北京比吧。

  主持人:60年代和現在的北京,有這樣將近四十多年的差異。

  鄒承魯:對。

  主持人: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你們當時提出這個課題的信心又在哪呢?或者説當時是不是有新的科學發現或者見解讓你有一定的把握呢?

  鄒承魯:沒有,是一股熱情。

  主持人:那您覺得在這樣一個年代,科研成果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鄒承魯:是努力。

  解説:在40年前蛋白質的合成,哪怕像是像胰島素這樣的一個僅含51個氨基酸殘疾的小蛋白也是件令人生畏的事,因此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主持人:當時的新聞報道是這樣説的,人工合成胰島素它重要的價值,就是在於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打破了生命與非生病的界限,是由實驗室代替了生命體,那麼當時在實驗室裏,你是做了多少次的實驗?

  鄒承魯:好像並不是很多,因為一開始就走對了路,我們是很仔細地查閱了文獻,查閱人家做過的實驗,人家是怎麼失敗的,我們想的失敗原因會在哪兒?因此找對了路,在我腦子裏記得好像是……經過的實驗次數並不是很多,有些地方報告什麼600次、800次,我記得沒這回事,第一次成功了不是像後來得做得那麼好,但是畢竟路是走通了,以後就是怎麼樣改進,走得更順利一點,得到的産量更高一點罷了。

  主持人:那按您的説法,好像研究出來(人工合成胰島素)很輕鬆?

  鄒承魯:也不能説很輕鬆,做起實驗來,也許不是 ,實驗次數不是太多,但事先想到怎麼樣走能走通呢,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主持人:不管你做實驗多也好,用腦也好,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特別枯燥,作為科學家,你是靠興趣還是毅力呢?

  鄒承魯:興趣是第一位的,你要想要幹它你才會去好好幹它,你要不想去幹,你會好好幹嗎?做任何工作都一樣,再説你對自個兒做的工作根本不感興趣你會好好去做嗎?所以我想興趣是第一位的,有了這個興趣以後你才會去好好幹它,你幹這個科學研究工作之後,每一步的成功都給你很多的樂趣,很大的安慰?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完成好,當時就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國內廣大公眾對此一無所知,近年來,許多媒體重提舊事,紛紛指出這一成果,當年就差點兒獲得諾貝爾獎,而鄒承魯作為主要當事人,更被媒體稱為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人。

  主持人:工作完成後,也就是一年以後,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化學組組長Tiselius,剛好來華訪問,那麼當時他説過一句話,給您的印象非常深刻,你們可以從教科書中知道怎麼造原子彈,但是你們絕不可能從教科書中學會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樣的評價應該説非常高的,當時人們很自然把他來訪與物色諾貝爾獎候選人聯絡在一起,我想知道你當時有沒有想過,這項研究成果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鄒承魯:做的時候沒有想過,假使一個人做科學研究工作,他做工作就老想得諾貝爾獎我想他永遠得不到。

  主持人:我覺得沒有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他不想獲得奧林匹克獎牌,也沒有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不想獲得諾貝爾獎的。

  鄒承魯:當然不能説不想,但是不能説是想的就是把它放在第一位了,搞科學是第一位的,得獎是第二位的,我覺得現在炒作過頭了。

  主持人:你曾經在國外留學過,在劍橋你是怎麼看待諾貝爾獎的呢?

  鄒承魯:在國外對諾貝爾獎也沒我們看的那麼重,也許他們人比較多,得獎人比較多,特別是劍橋,是諾貝爾獎的大戶。應該説,在馬路上在實驗室走走,動不動就可以碰見一個,我辦公室挂了一張照片,是我有一年,帶領中國生物化學代表團去訪問英國照的一個相片,六個英國人吧,六個人中三個諾爾獎獲得者。我想一個科學家他應該是真正熱愛科學的,真正熱愛科學才能夠把科學搞好,假使是為了名利去搞科學是搞不好的。假使你是為了熱愛科學,是為了探索真理去研究科學事物,也許有一天你就真能得上諾貝爾獎。

  (鄒承魯在工作單位)

  鄒承魯:我的學生差不多都退休了。

  學生:就先生還在這幹。我們也快退休了,但是老先生還得幹。

  鄒承魯:我是退休嫌悶得慌。

  學生:其實搞科學的就是這樣,他也不求什麼,就求一個能幹自己想幹的事的環境。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栗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