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身心發育

小兒生長髮育的規律及特點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12:49

  人的生長髮育是連續不斷進行的,有時快些,有時慢些。在體格方面,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越快。生後半年內,生長髮育最快,半歲以後生長速度減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長髮育中,各功能的發育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例如用手拿東西,4-5個月的嬰兒是用整個手張開去抓,以後逐漸會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小的物品。整個身體的運動功能,按“從頭到腳”的順序發育,先會抬頭,其次挺胸、獨自坐,然後會站,最後才會行走。

  在小兒發育過程中,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腦子的生長髮育先快後慢,7-8歲大腦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發育先慢後快,幼兒時期發育並不明顯,青春期時發育明顯增快。皮下脂肪在嬰兒時期增加比較快,以後減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這在女孩表現更為明顯。

  胎兒時期至成人身體各部發育比例見圖1-1,但這些標準不是絕對的,每個個體存在著差異,只要大致在正常標準範圍內就可以了。小兒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各系統、器官的功能和形態在不斷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齡的不同特點。

  小兒年齡階段的劃分

  根據小兒年齡階段的生理解剖特點,一般可將小兒時期劃分成七個階段:

  胎兒期:指受孕到分娩這一段時間,共280天;

  新生兒期:指出生到一個月;

  嬰兒期:自出生後一個月到一週歲;

  幼兒期:指1-3歲;

  學齡前期:指3-6歲;

  學齡期:指6歲到青春期;

  青春期:從十三四歲開始到十八九歲左右。

  體重增長規律及測量方法

  判斷一個孩子體格發育是否正常,體重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同時根據體重還可以推測出小兒的營養狀態。

  正常小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為3.1-3.3kg,男孩比女孩稍重一點。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小兒可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但下降範圍一般不超過300g,生後3-4天體重就不斷增加。體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齡有關,生後3個月之內生長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g,4-5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1周歲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1歲以內每個月的體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個月小兒的體重(g)=出生體重+月齡 600g

  7-12個月小兒的體重(g)=出生體重+月齡 500g

  1歲以後平均每年大約增加2kg,2-10歲小兒的體重(kg)=年齡 2+8kg

  例如:1個4歲小兒,他的體重為42+8=16kg

  一般在10歲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歲女孩較男孩重,以後男孩又較女孩重。增長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勻,受多方因素影響。

  身高增長的因素及測量方法

  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正常小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為50cm,身高增長的規律和體重一樣,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即生後6個月以內,平均每月長2.5cm左右。6-12個月,平均每月長1.2cm左右。1周歲以後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計算:

  身高(cm)=年齡5+80cm

  例如:4歲小兒的大概身高(cm)=45+80=100cm

  青春期身高增長速度加快,12歲以後,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了。

  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種族、內分泌、營養和疾病等。身高顯著異常者大都由於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或由於內分泌疾病所致。

  頭圍及其測量方法

  頭圍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3歲以下嬰幼兒定期測量頭圍,有助於了解大腦發育情況,並對診斷智力低下有一定參考意義。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頭圍約為34cm,前半年增長較快,10歲左右停止增長。

  頭圍的測量方法:小兒取立位或坐位(嬰兒坐于母親腿上,由其母親扶住頭)。測量者立於被測者之前,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於小兒頭部右側。軟尺齊小兒眉弓上緣處(軟尺下緣恰位於眉毛上緣),經枕骨結節繞頭一週的長度為頭圍。軟尺緊貼皮膚,左右對稱。長髮者應先將頭髮在軟尺經過處向上下分開。以厘米為單位讀數保留小數點後一位,即讀出毫米數。

  胸圍及其測量方法

  胸圍反映胸廓骨骼、肌肉及軟組織和肺的發育程度。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約小1cm;12--18個月時二者約相等;以後胸圍大於頭圍。

  胸圍的測量方法:3歲以下小兒取臥位,3歲以上小兒取立位,不要取坐位。被測者處於平靜狀態,自然躺平或下垂兩手,兩眼平視。測量者立於小兒前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於被測者胸前乳突下緣,右手拉軟尺使其繞經右側後背以兩肩胛骨下角下緣為準,而經左側回至零點,各處軟尺輕輕接觸皮膚(1歲以下小兒皮下脂肪松厚者宜稍緊),取平靜呼、吸氣時的中間讀數,以厘米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後一位,即讀出毫米數。

  骨骼、肌肉的生長髮育

  [骨骼的生長髮育]

  (1)頭顱的發育:在頭顱的生長過程中,顱骨領先於面骨。嬰兒出生時顱骨縫開,後囟已接近閉合;而位於兩額骨與兩頂骨間的菱形前囟則到1-1.5歲閉合。顱骨縫約3-4個月時閉合。繼顱骨之後,面骨及鼻骨開始加速生長髮育;鼻骨、面骨變長,下頜骨向前凸出,下頜角傾斜度逐漸減小,使嬰兒期的額面比例及面形發生變化。

  (2)脊柱的發育:脊柱的變化反映椎骨的發育。在出生後1年中,小兒脊柱生長比四肢快,以後則反之。新生兒脊柱無彎曲,僅呈輕微後凸。出生3個月後當小兒能抬頭時,出現頸椎前凸;6個月後能坐,出現胸椎後凸;能走後出現腰椎前凸。這樣的脊柱自然彎曲,到6-7歲才被韌帶的發育所固定。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對身體平衡有利。脊椎的生長完成後,椎間盤的繼續形成是青春後期兒童軀幹繼續增長的主要因素。必須教育兒童注意正確坐的姿勢,以保證脊柱的正常形態。

  [肌肉的發育]

  肌肉的生長髮育基本與體重、身高增長的規律相同。新生兒肌肉佔體重的25%,成年時佔40%;青春期由於雄激素影響,男性肌肉發育較女性快得多。肌纖維數從胎兒32週到出生後4個月增加1倍,其後主要是纖維的增大和細胞核數的增多。從5歲到18歲肌肉總量男童增加5倍,女童增加4倍。最後達到成人肌肉細胞核數為出生時的約10-14倍。

  牙齒的生長髮育

  牙齒情況大致可反映骨骼的情況,發育好的及時出牙,牙質也比較好;如骨骼發育不良,出牙也將延遲,而且牙質也不理想。

  小兒出生時無牙,乳牙牙孢隱在頜骨中,上面為牙齦所蓋,出生時已骨化。每個孩子乳牙萌出的時間,早晚不同,有的4個月開始出牙,但也有晚到10個月才開始出第一顆牙,出牙早晚和智力高低沒有關係。大多數小兒到1歲時出6-8個牙,2歲時出18-20個牙。如果想了解嬰兒出牙的數目是否正常,有一個推算方法,即:用月齡-4(或6)=應出牙齒數。例如一個16個月的孩子,他應該出的乳牙為16-4(或6)=12(或10)顆牙。

  乳牙一共20個,2-2.5歲時全部出齊。乳牙還為在它下面的恒牙萌出引路,如果1個乳牙脫掉過早,它旁邊的牙齒位置就會改變,甚至影響下頜骨的發育,使之變形。

  6歲左右開始出恒牙,首先萌出的不是門牙,而是第一磨牙(又叫“六歲牙”),它排在所有乳牙之後。6-7歲的孩子開始換牙,9-13歲全部換完。恒牙總數共32個。

  動作的發育

  小兒的運動方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粗大的運動,如抬頭、坐、爬、站立、行走等;另一類是精細運動,主要是手的運動。有時這兩類運動是密切配合的,如爬的動作,手也要參加。

  [粗大動作的發育]

  孩子生後1個月時,下巴能離開床面,但時間很短。到8周時,下巴離開床面的時間長些,面部和床面的角度可達到45度。3個月時,胸部也可以部分地離開床面,上肢可以支撐部分體重。4個月的時候,胸部可以完全離開床面,用腹部承受身體的重量。5個月的時候,坐在母親身上,頭就穩當多了。6個月時扶著兩個前臂可以站得很直。7-8個月時,自己可以穩穩噹噹地坐著玩耍並可以向前爬動。8-9個月的時候,扶著欄杆能站立,如果向側面傾斜時會跌倒。到了10個月,向兩側歪斜時不再跌倒,並能推著小車走幾步。11-12個月會自己站立,牽著一隻手會走。13個月的孩子,不用扶就能自己行走了。15個月的時候,雖然走路的技巧大有提高,但還不會轉彎,也不會突然止步,不會抬腿上樓梯,只能手腳並用向上爬,爬上去再站起來。1歲半的時候,會雙腳同時跳。2歲時能自己上下樓梯了,但不會兩腳交替上下樓梯。3歲的小兒上樓時可以一步一個臺階,還可以單腳站立數秒鐘。

  [手部動作的發育]

  新生兒的手常常表現為握拳的形狀,偶爾能張開。到了3個月,手便經常呈半張狀態了。

  4個月的時候,小兒的雙手能夠湊到一起玩。能把衣服拉到臉上或用手去抓周圍的東西,位定位較差。

  5個月能主動取物品並願意往嘴裏放,但動作不協調,不準確。

  6個月能雙手握著奶瓶,可以有意識地去取面前的物體,但再去取第二件物品時,他便會把第一件物品丟掉。

  到了7個月,孩子就會將物品從一隻手倒換到另一隻手了,而且知道拿著食品放到口中。

  9個月的孩子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比較小的東西,而且不論拿起什麼東西都願意往嘴裏放。

  10個月的孩子會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東西,如若要他手中的玩具,他會把玩具伸給你,但不松手。

  1歲的孩子喜歡把東西往地上扔,當你揀給他後,他還會再次扔到地上,並且越扔越高興。1歲3個月後就不再亂扔東西了。此時孩子的手已比較靈巧,可以搭簡單的積木。

  2歲的孩子可以將6-7塊積木搭起來,能旋轉圓的蓋子。3歲的孩子可以用筆畫一個圓形,會自己脫衣、穿衣、扣扣子。4歲的孩子會用筆畫“十”字形。

  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制約,同時也與社會條件、鍛鍊、教育、營養等外界條件密切相關。

  語言的發育

  語言是表達思想、觀念的心理過程,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隨著腦發育和社會生活發展而發生、發展的,與智慧有直接聯絡。

  語言能力分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小兒學説話,先理解而後表達,先會發音,然後會應用詞和句。在詞的理解應用上,先是名詞而後為動詞、形容詞、介詞等。

  語言能力發展的程序如下:

  出生:哭。

  1-2月:哭聲分化並具有簡單含義,饑餓、不適和疼痛的哭聲在時間、音調及音量上均有不同。

  2個月:發a、i、u元音。

  6-7月:發唇音,如“ba”、“ma”。

  8個月:會合併兩個相同的音節,如“baba”、“mama”等。

  9個月:對大人要求有應答,喜歡模倣發音。

  12個月:聽懂幾個以上的詞,包括自己的名字,呼親人。

  18個月:聽懂50個詞,指出身體部位,會説幾句1-2個字的簡單話。

  2歲:説的話50%-60%能被聽懂;用代詞我、你。

  3歲:説的話70%-80%能被聽懂,仍有語法錯誤。

  4-5歲:説話能全被聽懂。

  6歲:説話流利,語法正確。

  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有人認為是9個月(或更早)到24個月,此係指理解而言;有人提出為2歲開始,此係指包括正確輔音的表達語言。當孩子到3-4歲左右時,説話尚不流利,有類似口吃的現象,但不可誤認為口吃。

  視覺的發育

  嬰兒自呱呱落地就有視覺,當燈光照射他的面部時,可引起閉眼的動作。把一個出生後幾天的嬰兒抱起來,你的臉朝著他,當你慢慢移動頭部時,他的眼也能隨著轉動。生後兩個星期的嬰兒凝視母親的時間要比看生疏的人長。3-4周的嬰兒,當母親和他説話時,可以看著媽媽的臉。4-6周時開始會對媽媽微笑。4周以內的嬰兒,看東西時兩眼尚不協調,有時一隻眼偏左,一隻眼偏右,有時兩眼又內斜對在一起(俗稱“對眼”)這不算異常。6周以後兩眼能共同注視一物體,但一直要到4個月時才協調得比較好。如果到6個月時兩眼還不能協調共同注視一物體,或表現斜視,就算不正常了。

  1-2個月的嬰兒,眼睛大約能看到1-1.5m範圍內的物體,3個月能看到4-7m 範圍內的物體。從5-6個月起,可以注視遠距離的物體,如天上的月亮,街上的汽車、行人等。6個月的時候,可以彎腰或低頭來調節身體姿勢,去看感興趣的東西。大約從4個月開始能區別顏色,紅色最容易引起孩子的興奮。

  聽覺的發育

  小兒出生幾小時以後就能聽到聲音,讓小兒分別聽100分貝的高強度聲音與80、70和50分貝的低強度聲音,發現聲音強度越大,嬰兒的心臟跳動就越快。新生兒還可以把頭轉向聲音的方向,但動作很微弱,而且轉的速度也較慢。3個月時,小兒頭部可以明確地轉向聲響的一側。4個月時,不但頭部向聲音方向轉動,眼睛也朝聲音的方向看。5-6個月時,若聲響在一側耳朵的下方,頭先轉向聲響一側,然後再低頭朝下。6個月的時候,若聲音在一側耳朵的上方,頭先轉向聲音的一側,然後再向上看。10個月的時候,能將頭直接轉向聲音的發出方向。

  3-4個月的嬰兒能傾聽音樂的聲音,並且對輕快、柔和的旋律表示出愉快的情緒,而對強烈的聲音表示不快。7個月時,叫他的名字有反應,9-12個月時能聽懂幾個字,包括對家庭成員的稱呼,逐漸可以根據聲音來調節、控制自己的行動。一歲時,在判斷聲音來源方向上,能達到大孩子或成人的水平。

  觸覺、味覺和嗅覺的發育

  嬰兒一齣生就有,口唇部分最為敏感,當用手或物品輕輕觸動其嘴唇時,可引起噘嘴動作。手掌、足底的皮膚觸覺也很靈敏,輕劃其手掌、或足底時,可引起手指或足趾的運動。平時應該讓孩子的手多接觸外界,不要縫個布套把手包起來,應盡可能地讓他多摸一些不同物質的物品,如柔軟的布娃娃,毛茸茸的動物玩具,光滑的塑料球等等。觸覺受到多種多樣的刺激,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新生兒的味覺極其靈敏,對甜的東西是吸吮,對苦的、酸的、鹹的反應不太一樣,小兒對很淡的檸檬酸溶液反應很強烈,而都出現怪樣子。但成人品嘗同樣濃度的檸檬酸溶液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嗅覺在新生兒期就發育的很好,他能根據母親乳汁的氣味找到乳房。對強烈的氣味表現為呼吸節律的改變,或暫時屏氣,有時睜眼或啼器。7-8個月時嗅覺比較靈敏,到2歲時才能很好地鑒別各種氣味。

  影響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

  影響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

  [內在因素]

  (1)遺傳:遺傳是很重要的內在因素,父母的種族、身材、外貌等特徵都會影響子女的生長髮育,父母身體高的,子女往往也較高。

  (2)性別:女童一般比男童稍矮、稍輕。除青春前期外,男童的平均身高、體重均超過女童。女童青春期比男童提前約兩年,所以在11-12歲以後的2-3年中,女童的身高、體重增長均較快,超過男童的標準,但以後還是被男童趕上且超過。女童成骨中心出現得早,骨盆較寬,肩距較窄,而男童則肩寬,肌肉發達,這是性別對體格外形的影響。

  (3)內分泌:甲狀腺、垂體和性腺的功能都對生長髮育起重要作用。嬰幼兒甲狀腺功能低下時,骨骼發育阻滯,長骨停止生長,小兒顯得就矮小。垂體功能低下時,出現垂體性侏儒。性腺促進骨骺接合,使身體停止生長,所以青春期較早的小兒,最終身高往往落後於青春期較晚的同齡小兒。

  [外界因素]

  (1)母親的健康狀況:母親妊娠期患病毒性疾病、X線照射、服用某些藥物、中毒等均有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2)營養:營養對小兒的生長最重要,且年齡越小影響越顯著。乳兒期營養不足可影響腦的發育。因此,在嬰兒出生後頭4個月最好用母乳喂養,4-6個月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幼兒的膳食必須供給足夠的能量,合理分配三大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3)疾病:感染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二者協同損害小兒的生長髮育與健康。慢性疾病也如此。

  (4)其它因素:日光、新鮮空氣、遊戲、鍛鍊均有利於生長髮育。若缺乏這些因素,生長髮育就不能達到最佳狀態。環境污染則有害於生長與發育。

  性格的發育

  性格表現在“個人--社會行為”中及感情的流露上。在不同年齡階段,因神經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小兒對物和對人的認識及反應則不相同。神經生理成熟程度相同的小兒,在不同社會、家庭和不同經濟文化條件下,其心理髮展和性格類型也完全不同。此外,不同小兒的性格也表現出個體的差異。

  [情緒反應]

  嬰兒的姿態及面部表情很早就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早期的微笑是模倣性;以後的微笑常受親人逗引;1歲可在沒有直接刺激下出現微笑。

  (1)愉快:嬰兒對哺乳、抱、搖有愉快反應。表達愉快的形式隨月齡而發生變化,3-4周高興時表現為活躍眼神及眼周肌肉收縮;3個月被抱起哺乳時會高興地發出響亮的尖叫聲;到5-6個月高興時全身亂動;6-7個月雙手拍鏡中影;8個月時,悅目的玩具可引起大笑。

  (2)不愉快:不愉快的表現隨嬰兒的月齡而有所不同,早期不愉快時伴隨啼哭的全身亂動逐漸減少,而代之以面部的表情。發怒是與不愉快聯絡在一起的,而真正發脾氣多見於3-4歲以後。

  (3)恐懼:在嬰兒早期表現為擁抱反射。5-6個月就開始有畏陌生表現;8-9個月拒不讓別人抱;1.5歲在生人面前表現為少有的安靜。

  [遊戲]

  嬰兒很早就喜歡在浴盆中玩水,3個月玩手用擺弄手中玩具,5-6個月懂得別人和他玩“捉迷藏”,10個月玩手中的毛巾並用毛巾遮臉。

  1歲嬰兒對其他小兒會有興趣,但2歲以前是自我為中心的,常獨自玩,或偶爾和別人爭奪玩具。2-3歲若兩人並會則喜歡各自玩各自的玩具,但同時也互相模倣。3歲以後才能二人同玩,4歲開始要尋找夥伴。3-4歲出現互相競賽的現象。5-6歲能自由地參加3人以上競賽性遊戲,有合作行為,懂得遵守各種規則,在小集體中可以出現&&人物。到了9-10歲競賽與合作能力都有高度發展,在遊戲中出現中心人物。

  青春期的體格生長髮育

  青春期的體格生長受內分泌影響,呈明顯的性格差異。男性身高增長速度高峰的到來,比女性晚約2年,而每年的增長值較多。

  不論男女,在青春期發育前1-2年中生長速度均略有減慢。然後,女性在青春發育早期身高開始加速生長,到乳房開始發育後約1年達身高增長速度高峰,此年身高平均增長8厘米。在發育開始至停止的約6年中,身高增長值約佔最後身高的15%,其中3/4發生在月經初潮前,1/4在月經初潮後。月經初潮早者,身高增長速度高峰大,但身高增長的停止也早。

  男性生長加速的開始和身高增長速度高峰的年齡比女性晚,約在15歲骨齡時達到最終身高的95%。男性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數比女性多,故成年男人比女人高。

  體重的增長基本與身高平行。女性由於恥骨及骼骨下部的生長及脂肪的堆積,髖部加寬。男性則肩部增寬,下肢較長,肌肉增強。

  青春期生長髮育還伴有面形的變化。下頜迅速生長,下頦前突,鼻梁長高,使成人面形又與兒童不同。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