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中華民族 > 正文

寨子系列——大簸箕小板凳(2004—第45期)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6日 14:42)


  中華民族2004-45大簸箕小板凳

  首播日期:2004年11月29日

  編導:韋燕燕

  解説:南皋河在這裡不經意間拐了一個彎,留下了一片沃土,於是便有了今天得大簸箕苗寨,大簸箕苗寨位於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境內,因為形狀像半邊的簸箕而得名,寨子裏居住著九十二戶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這個簸箕寨裏。

  解説:這天一大早,李榮芬就急急忙忙的來找王文才商量排練板凳舞的事,因為王文才十寨子裏第一個走出山寨的人,去的地方最多,走得最遠。因而他是寨子裏見識最多的人。

  再過十幾天,大簸箕寨裏要來一個一百多人的文化旅遊團,這是大簸箕寨有史以來客人來得最多的一次。李榮芬帶著村裏的婦女們,想把村裏最好的東西展示給客人們看。

  解説:大簸箕苗寨的婦女們人人都愛跳板凳舞,家家戶戶都有的小板凳在女人們的手裏碰出很整齊響亮的聲音,不難想像這小小的板凳給苗家人帶來了多少的歡樂。

  同期聲:外國人來我們寨子旅遊,來我們寨子參觀,沒有人接待他們,他們只能在寨子裏面照一些照片,我覺得應該把大家組織起來表演一些節目給來旅遊的人看,於是我就把大家叫到一塊兒,湊錢吃了頓飯,討論這事,最後大家決定,寨子裏的每一戶人家都來一個婦女,我們一起來排練這個板凳舞。

  解説:紡車悠悠,歲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這裡傳唱了幾百年,無論現代文明如何點綴這個古老的村寨,這裡依然上演著,男耕女織安詳平靜的田園生活,在寨子裏服飾繪畫的能手要數李榮芬了,她刺繡的圖案都來源於她的生活靈感,因而不僅女人們佩服她,就連男人們也對她敬重幾分。

  同期聲:我是從附近的寨子裏嫁過來的,已經有兩個小孩了,都是男孩。原來我們家並不富裕,生活非常的困難,我就想辦法克服這個困難。後來我想起來我會畫刺繡畫,於是我就畫一些刺繡畫到市場上去買,一開始知道的人不多,不是很好賣,後來越來越好賣了,買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現在我每天都去賣畫,每天都有50多元的收入,我們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解説:到了秋收的季節村民們開始忙著割稻子了,在秋雨到來之前,村民們要把來年的糧食都儲備好,因為李榮芬的丈夫前段時間也在外地打工,家裏地裏的活都得李榮芬一人操持,加之她還要時常帶著婦女們排練節目,迎接山外來的遊客,所以村裏的婦女們都會來幫她分擔一些地裏活,在大簸箕苗寨,無論是誰家裏有事,大家都會來幫忙,這也算是這個山寨裏的一個傳統。苗家人世代生活在山裏,他們用辛勤得勞動經營這自己得山寨,他們唱著山歌,使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而這種農業勞動在簸箕寨裏也延續了幾百年。

  收穫的喜悅在這秋天的氣息裏變得很濃很濃。

  同期聲:前幾天,潘鄉長叫我們到鄉政府開會,潘鄉長就説,寨子裏要選舉出一個婦女來當隊長,專門負責組織編排這個板凳舞,顯得正規些。大家就都推舉我來當隊長。因為我們家有兩個小孩,生活很困難,我還要到集市上去賣畫,確實很困難,不願意來當這個隊長,但是大家都還是希望我來組織這個舞蹈,我覺得大家都那麼熱心積極的推舉我,最後我還是同意來編排這個板凳舞了。

  解説:吊腳樓是苗家人的傑作,在大簸箕寨一棟棟桿欄式的吊腳樓依山而建,一層使用來圈養牲畜的,二層是用來生活起居的,三層是用來儲存糧食的,。有些地方建在用鵝卵石壘砌的石基上,寨子裏青石板鋪的小路也因山勢的起伏而起伏,平時寨子裏顯得很寧靜,只有在節日或有客人到來的時候,小板凳一敲,整個山寨就沸騰起來了。

  (片花)

  解説:為了寨子裏的旅遊開發,縣裏決定在寨子裏修一座苗家人的風雨橋。為了擴大板凳舞的表演規模,李榮芬來找到木匠師父,再做幾個小板凳。

  李榮芬:大伯,我們跳板凳舞還需要再做一些板凳,我今天來定做一些板凳。

  大伯:規格是多少?

  李榮芬:規格來説,要十來寸這麼長的,就按照這個來,做這麼大就可以了吧。就照著這個做,你儘快做完。

  大伯:我會加班加點的。

  李榮芬:那你加班做完。

  大伯:好,應該是可以的。

  李榮芬:好那就這麼定了。

  解説:這時候,婦女們利用農閒時間,抓緊時間,進行著排練。

  李榮芬:板凳舞過去是在生孩子的時候跳的,生了小孩以後婆家要挑著穀子、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滿月酒的時候跳的,每當這個時候,婆家會到寨子裏來,挨家挨戶地請寨子裏的人吃飯喝酒,當酒喝得高興後就會跳起板凳舞,板凳舞以前是在家裏跳的,現在搞旅遊了,可以到外面來跳了。

  解説:平靜的山寨,平淡的生活,這就是簸箕寨。而當大山捧出豐收的果實的時候,這裡的每一戶人家、每一棟吊腳樓,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他們豐收的喜悅,糧倉裏裝滿的玉米,吊腳樓上挂著的玉米,都顯示著簸箕寨人豐收的記錄。

  在簸箕寨,慶祝豐收的儀式比過年還要隆重。李榮芬家也不例外。她定了一個良辰吉日,特別邀請鄉里的客人和村民,來參加她家豐收的午宴。

  李榮芬:今天晚上寨子裏要來客人,五點鐘的時候到我家去。

  解説:簸箕寨裏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習俗。在豐收後糧食入倉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篩出一簸箕新鮮米,供客人品嘗。米飯的製作過程雖然簡單,但席間所有的客人都要一邊吃著米飯,一邊對糧食大加稱讚。他們生命的含義,全飽沁在這稻米的醇香中。

  “簸箕風光美如畫,河水彎彎繞寨流;魚米酒香情未了,客寨他鄉願久留。”這首詩不知道是那位遊人所賦,但卻表達了對大簸箕苗寨的讚美,對大簸箕人的依戀。大簸箕苗寨的人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一家有客,鄰里相待。去過大簸箕寨的人都知道,只要你走進寨子裏,是不愁找不到食宿的;你要擔心的,就是你的酒量如何了。

  解説:李榮芬已經把晚飯準備得差不多了,客人們也陸續到達。

  解説:大簸箕苗寨的人家都有個特點,飯桌上擺滿了好酒好菜,主人卻要對著客人這樣唱:“鍋裏沒有菜,碗中沒有酒;客從遠方來,慚愧又內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謙虛呢?其實,當你看到這種場面就會明白,這是一種獨特的好客。他們用這種方式,讓客人不停地品嘗,不停地喝酒。直到日落西山,客人一醉方休。

  待客人有了幾分醉意之後,大家就一起來衝樓板。衝樓板也是苗族慶豐收的一種方式。通常要選在一間加固後的房子裏舉行,而且還必須在吊腳樓的二層,這樣衝出來的聲音全寨的人都能聽見,響聲越大,賓主雙方就越盡興,板凳舞就是産生於衝樓板。在衝樓板的場合,人們往往覺得聲音不夠大,加上板凳的敲擊聲,更能表現這種歡樂,於是便有了板凳舞。

  如果大家還未盡興,主人家還會給客人挂上沉沉的玉米,讓你著實感受他們豐收的喜悅。這種舞蹈無需華麗的燈光,歡樂卻溢滿了苗家的吊腳樓。

  簸箕寨的女人不願意放棄這次機會,這些天,她們始終為旅遊團的到來忙碌著。除了板凳舞的排練外,她們又想出了一個新招,利用老祖宗傳下來的手工技術,製作一批苗族的手工藝品,作為向旅遊團的客人們贈送的禮品。然而,這個禮品的製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首先,她們要將染好的線拿到河邊,拉到固定的架子上,梳理抻展。最後,把繞好的線用一種特殊的工具收起來,這就是經線。女人在簸箕寨擔當著重要角色。她們不僅沿襲著千百年來男耕女織的傳統勞動,而且還要挑起家裏家外的所有重擔。

  同期聲:

  李榮芬:我跟公公、奶奶、叔叔你們講一下,前幾天,南皋鄉的潘鄉長來我們寨子裏開會,讓我來當這個板凳隊的隊長,各家各戶都已經出一個婦女來跳舞了。大家都很忙,但是我們每天還是要排練這個板凳舞,家裏的事都還要大家來幫忙,不好意思了。

  叔叔:公公和奶奶老了,我當叔叔的肯定幫忙,俗話説,老人不管了,老刀不砍柴,所以你們好好的編排這個板凳舞,大家團結,統一思想才能幹好,你們放心的去做,家裏面的其它事你們都不用操心,我們會幫你們做好的,我知道你們本身也很困難,但是我們大家都會支持你們的。

  無論無何都要把這個舞好好的排出來,機會很難得。我們老了,幹不了什麼。你們放心的去做大家的事,孫子們要好好的讀書,我會好好照顧他們,我們大家都會支持你們的。還是要好好搞,跳整齊一些,才好看。

  解説:説起板凳舞,還要再次提起王文才這個人。他是簸箕寨唯一一個跳板凳舞的男人,因為從古至今,寨子裏的板凳舞都是由女人們來跳的。他相信,這個古老的舞蹈,總有一天要走出山寨。因此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幫助李榮芬,解決排練上的難題。

  王文才:你好好地把它編排出來,你再去教他們。我們要定一個時間,每晚的九點鐘來跳這個舞。

  李榮芬:我們寨子裏的年輕人對編排這個舞的積極性很高,大家都很喜歡。都説我們搞這個板凳舞,我們在隊形上再下一點功夫,那就好看了。

  解説:板凳舞的排練終於有了起色,這不僅因為李榮芬的辛勤勞動,加上姐妹們的熱情參與,她們堅信,總有一天,簸箕寨苗家人普通的小板凳,定會派上大用場。

  李榮芬:現在你們聽我指揮,把隊形站好,往後退一點,注意看我的動作。注意。注意看。

  王文才:後來人家也比較喜歡,我們跳的動作比較有特色,人家寨上也有板凳舞,比起其他寨子來,我們跟他們不同。婦女隊長來跟 我商量,所以我們兩個就是要好好地把這個板凳舞的工作搞好。有些婦女,帶小孩的,她也不管了,有些去幹活兒的,她也不管了,所以我們寨上婦女,父老鄉親,就是特別齊心合力,特別團結。

  解説:就像這緊湊的苗家山寨一樣,簸箕寨的人集中起一個共同的心願,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簸箕寨,他們沒白沒黑地排練這祖先留下來的歷史遺産。

  在南皋河邊,男人們還在加班加點地恢復新建著另一個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産——苗家人的風雨橋。他們不僅想為後人建起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更想借此為山寨的旅遊開發增加一道新的風景。

  王文才:我出去廣東打工八年,就看見人家那些開發地區呢就比較好。人家沒有坡,人家要修成坡。人家沒有水就是要修成水。所以我們這裡就該搞這個旅遊開發,我們這裡是真山真水,真地方。聽到要搞這個旅遊,我心裏想,就是希望,就搞在我們這個寨子,我們帶動那些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我們就是轟轟烈烈幹起來,我把這個道理説給他們聽以後,他們還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説真正你們沒出去過,你們不知道,我們出去以後我們看到人家的那個地方確實好得不得了。後來我來帶動大家,開會宣傳以後,大家就是很積極很高興的來問我那是説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説是真的。

  解説: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簸箕寨的村民們世代侍奉著這條南皋河,也靠著這條河,富裕著自己的生活。據説簸箕寨的先民們最早就是順著這條河來到簸箕寨的。從那以後,他們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

  今天,座落在青山綠水之間的大簸箕苗寨顯得非常的熱鬧,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編排,一個大型的板凳舞已經排練成形。在我們臨行之前,李榮芬組織姐妹們專門為我們表演了一次大型板凳舞。看著她們認真投入的表演,我們回味著李榮芬曾經對我們説的話。板凳舞的動作雖然看似簡單,節奏單一,但是小小的板凳卻傳遞了苗家的質樸和熱情,重要的是,她們要讓小小的板凳留住山外的客人。這聲音回蕩在山谷,回蕩在田間,也許它已經在這裡回蕩了幾百年。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