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論壇:“大商現象”能否催生商業藍籌(2003.09.16)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7日 18:09
主 持 人: 李 楠
採訪嘉賓:袁建軍 華夏證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劉景德 北京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證券》。在以下的節目當中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華夏證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袁建軍先生,你好,一位是北京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先生,你好,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是大商現象能否催生中國商業藍籌。所謂大商現象就是今年7月份大連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拿出1億多元收購了北京天客隆集團有限公司92%的股權及債權部分,據我們了解截止到2002年年末,天客隆的負債高達4億多元,作為一個以經營百貨業為主的大商股份為什麼要收購一個如此高負債的超市企業。我們來看記者的報道。
大商股份:東北虎吃掉“客隆”虎
自1998年開始大商股份先後並購了撫順、瀋陽、牡丹江等地的51家百貨大樓,在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境外超市巨頭搶灘東南沿海零售業市場發起圈地運動的時候,大商股份悄悄完成了在東北市場的電網建設,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達到25.56億元,實現凈利潤3.5億元,然而號稱佔據了全國百貨業關把交椅的大商股份為何在北京收購不同業派的天客隆呢?
呂偉順(大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在收購天客隆以前我們已經開始發展我們超市業態,收購天客隆超市一方面是為了發展壯大我們超市這種業態,另外也是大商集團這幾年一直在東北發展,下一步我們重點準備就是要發展華北店網,所以收購天客隆超市集團本身也還有為我們下一步進入華北打基礎這樣一個目的。”
據了解並購一直是大商股份的發展模式,其資産規模已從98年的8.38億元上升到39.82億元,此次收購天客隆使大商股份的超市規模可以提高2倍以上,但在超市業激烈競爭的北京地區,大商能否成功跨越由經營百貨業態到超市業態的轉變呢?
呂偉順(大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我覺得在百貨店的超市和在不是百貨店單獨的這種超市,在管理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我倒覺得這種做超市比單純做一個超市在管理上要求做的特色這些方面會嚴格一些。”
無論如何百貨店裏的超市與單純的超市業態終究有所不同,大商股份所收購的天客隆是在1996年開業的北京市最早一批超市企業,33個超市遍佈10城區,另外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有11個大賣場,觸角還延展到澳門、莫斯科,這樣一個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集團為什麼會走到被賣掉的地步呢?
楊啟瑞(北京天客隆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超市這幾年(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從超市行業來講利潤越來越薄,成本越來越高,由於加入WTO還剩1年多時間,可以説全球的連鎖業巨頭在北京已經匯合了,沃爾瑪已經開了,家樂福、好又多、萬客隆這樣全都齊了,所以北京下一步可以説是近距離的肉搏戰要開始了。”
據了解北京超市業的利潤已經由開始時的15%下降到10%,而天客隆去年的將利潤只有4%左右,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資産負債率偏高,此次異地擴張大商是否會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呢?
呂偉順(大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從大商現在的情況來看,資金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面臨其他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一些我覺得是大環境的問題,也有一些是發展中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剛才你提到家樂福,我覺得我們也到國家經貿委(商務部)也都呼籲過,比方説現在我們這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多政府,包括從國家宏觀政策國家是很支持民族企業的發展,但是我覺得在很多地方大家比較熱衷於引進外資,好像我能把沃爾瑪引進來了,把家樂福引進來了,這是我算地方政績。”
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國內超市企業每平方米營業面積投資在3000元左右,而沃爾瑪、家樂福等的投資大概在8000元,並且準備3年之內不盈利,看來民族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管理者的責任,更是我們民族的責任。
主持人:通過剛才記者報道看到大商股份真是一匹來勢洶洶的東北虎,吃遍了東北,又殺到了中原,這次我們也看到天客隆有個特點就是負債比較高,這次大商股份會不會消化不良?
袁建軍:大商股份上市以後經過幾年發展已經形成一定資産規模和融資能力,現有的天客隆資産規模相對於大商股份來説比例還是比較低,而且大商股份還具有再融資的知覺,我相信能夠消化天客隆對大商股份來説應該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
主持人:劉先生你認為大商股份這次收購成功嗎?
劉景德:我想是這樣,作為大商股份可以説它前期的收購基本上都是比較成功的,而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這一次進入北京市場我想主要目的還是佔領市場,從長遠發展角度應該是一個戰略性的比較好的表現。
主持人:我們這次關注大商收購是從以點來觀全局,想看看中國商業零售業的上市公司目前發展的狀態到底怎麼樣,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袁先生,我知道你是專門研究商業零售業的行業,目前商業零售業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是什麼樣的?
袁建軍:應該説我們中國零售業上市公司情況並不是很好,特別是最近幾年不論從每股收益,還是從凈資産收益率,它的水平低於整體市場的平均水平,應該説在98年以前,整個零售行業高峰的時候,整個零售業上市公司規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六七十。
主持人:現在呢?
袁建軍:最新的統計可能只有57家左右,而且這個勢頭還在不斷的向下,還會不斷有一些地方性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最近不斷有上市公司退出零售行業。
主持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零售業上市公司在不斷的縮水,縮得越來越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袁建軍:這主要從中國零售業發展一個歷史有關係,因為我們中國零售業應該是一個高度封閉市場,但在若干年後,經過從高度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在高度封閉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條塊分割,對零售業上市公司都不能形成有效規模,在外資巨大衝擊下,還有一些領先巨頭企業衝擊下,紛紛敗下陣來,所以這個市場肯定要經歷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巨變的過程,所以説有這麼多家零售業上市公司,目前來看不算很正常。
主持人:袁先生認為這些零售業上市公司經過優勝劣汰之後必然會有一部分資質比較差的會被淘汰出局,劉先生你認為這種上市公司之間競爭而形成現在並購、重組是不是零售業上市公司發展趨勢?
劉景德:我想是這樣的,從目前來看,可以説商業企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國外的一些公司進入到國內市場以後,這種競爭就更為激烈,但是我個人認為應該説從目前看,一些商業企業包括聯華等一些商業企業走資産並購這種模式,有利於企業擴大規模,而且有利於擴大市場佔有率,這樣對未來情況來看,商業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可以説有可能會形成一些比較有規模有實力的商業企業。
主持人:像這些上市公司他們之所以要花這麼大的力量去並購,去重組,他們要搶佔什麼樣的資源,主要是經營的網點是嗎?
袁建軍:對,因為從世界零售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網點本身是一個稀缺資源,因為我們知道實際上在法國、美國,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實際上要新開新的管理幾乎不可能,所以沃爾瑪在歐洲是選擇了並購的方式,因為這個成熟市場它的網點已經被一些大店所限制住了,不允許開新的網點,在中國遲早也會走到這一步,但是目前來看還是有些控制網點,但是並購的活躍程度在加大,本身就證明了這個市場的控制在不斷的減少,並購來説零售業上市公司,甚至零售企業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主持人:這個網點是大家都要搶到手的肥肉,像大商股份並購的能力非常強,我們剛才也看到一些報道,並購這麼多家百貨大樓、超市之後,它會不會成為所謂中國商業藍籌股,有沒有這種可能?
袁建軍:應該説完全有可能,因為我們看到大商股份實際上大商股份成功應該是並購成就的大山,自從上市以後98年以來不斷的進行系列的並購,目前來看它的並購基本上沒有挫敗的案例,這一次它向華北地區的一個並購實際上表明它在東北地區的並購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佈局,所以説開始跨地域的發展,這表明從真正的地域性公司走向全國性的公司,另外從大商股份並購一個很核心部分可能是比較注重控制並購的風險和並購的成本,所以它的並購相對一些目前我們知名的跨國零售企業在國內的並購不見得有大商的成功,所以我覺得大商已經初步掌握了並購的技巧。
主持人:劉先生你覺得比如説通過這種並購的方式是不是一個必需的方式來催生中國的商業藍籌?
劉景德:我想通過資産並購應該説是有希望催生中國商業藍籌,不管從大商股份還是從聯華超市,它的並購情況來看,尤其是聯華超市,並購以後確實是利潤明顯增長,而且市場佔有率也是大幅增加的,成為國內商業第一股,從第一點看,應該説資産重組以及一些並購方式是催生藍籌最好的方式,但是也有一些失敗的案例,但是我個人認為只有通過資産並購或者與外資合作才有可能壯大規模和擴大市場佔有率,在這一點來説我是謹慎樂觀。
主持人:我們也注意到現在這些商業零售業的上市公司他們面臨的不僅是國內的競爭對手,還有一些國外的競爭對手,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等,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業內人士就抱怨説目前國內對零售業的開放程度是不是有點過了,不知道這個問題兩位有什麼觀點?
袁建軍:我國零售業最近2年開放度比以前控制得更好一些,特別是家樂福最近一兩年甚至在中國沒有新的網點開設,但是從今年1年半的時間來看,如果零售業過渡期結束以後,外資進入中國的束縛基本上解除,我們國家零售業將會面臨一個更加激烈的競爭形式。
劉景德:商業企業從現在來看國外進入的程度我個人認為並不過分,而且像家樂福以及沃爾瑪等進入國內企業,給國內帶來一種新的商業運作理念,並且在管理方式以及其他的資金運作模式,包括對客戶的服務方式上應該説有了比較大的改變,這對國內來説應該説也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感謝兩位嘉賓進行的分析,面對境外零售業航母在我國的排兵布陣,我們的證券市場需要打造自己的商業藍籌支持,更需要在管理以及資本運作上,儘快的趕上國際先進企業,感謝收看今天的《中國證券》,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