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音樂解讀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5日 11:49
影片《後天》以虛構的形式將人們帶到了新的冰川期,它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人類以警示,提醒人類應該珍惜環境。影片並沒有一味的強調英雄主義、灌輸“人定勝天”的思想,而是通過集中筆墨對幾個典型人物的描寫來展現人類的勇氣與魄力!正像音樂製作人戚小源説的:“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是人類震懾自然的勇氣是不可估量的。”
該片音樂突出表現了災難片的配樂風格,強烈的震撼不但烘托出災難帶給人類的恐慌,也交織出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
主題一:災難
當大水排山倒海般的涌入紐約時,人們正處在驚恐無序的狀態中,銅管和打擊樂共同奏響,銅管的聲音近乎破掉,定音鼓以緊密的節奏型營造出危機發生時的緊迫。音樂製作人戚小源這樣講解道:“從它的節奏處理上就是美國大片裏特別愛採用的對比手法,一段驚心動魄以後,馬上一段舒展平復,這在藝術心理學上是心理感受上的一種要求。”
災難已經降臨,人類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才意識到局態的無可挽回!這時一個女聲出現,小音程的變化表現出人類的憂傷與無助。女聲下面襯著銅管的聲音,低音區的不和諧旋律營造出一種抑鬱、一種煩躁不安!
隨著災害逐漸加重,音樂也變的異常緊張激烈。這時作曲家選用的配樂是弦樂器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貝斯),作曲用弦樂來表現人物的驚恐與無措。此時的旋律是無調性的,每組樂器都在演奏著自己的旋律,但旋律的走向又比較一致,這種處理方法將人們面對自然時的忙亂表現了出來。
主題二:人性
人類在自然面前雖然是渺小的,但人類戰勝自然的勇氣是不可估量的。影片《後天》不但對此有所表現,它還表現出了人類團結互助的崇高精神和頑強堅韌的求生意識。
當寒冷籠罩整個城市時,躲在圖書館中的人們為了求生不得不將書籍燒燬。這時弦樂奏出小調旋律,旋律中充滿了憂傷與無奈。低沉的圓號聲好似未來的召喚,暗示著人們即將迎來充滿曙光的未來!
在影片最後,美國人民到墨西哥難民營避難,冰雪也開始融化,人們又開始了新的生活。音樂製作人戚小源是這樣解讀該段音樂的:“這時非常乾淨的和弦鋪陳往前推進旋律,然後是一個主題的反復的階梯式的演變。重復兩段以後加入高音區,樂器數量、音量上都在發生變化變化,這就是作曲家創作出的精神主題。英雄主題不斷擴張后轉成溫暖的主題旋律,配合畫面上萬物的復蘇,創作上把這稱為‘積累宣泄平復’。”這種英雄史詩般的音樂似乎是一種暗喻,它不但表現出人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脆弱感,同時也頌揚了人類的堅韌和寶貴的自省能力。
縱覽全片的音樂,作曲家正是通過音符、音響産生的和聲關係來達到和影片相呼應的目的,它不但起到宣泄情緒的作用,還具有情節因素,讓觀眾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直抵內心深處的敲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