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 講故事

《驚心動魄》的拍攝故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9日 11:04

  《驚心動魄》呈現出的是軍民一心抗擊“非典”的動人場面,而在銀幕背後也上演着一齣出感人的拍攝故事……本期《音樂之聲》為您講述影片《驚心動魄》拍攝的艱辛!

  影片《驚心動魄》於六月十八號開拍,七月十九號結束拍攝。拍攝時由於“非典”疫情還沒有解除,劇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拍攝場所受限、群眾演員難找、病毒傳播肆虐……但是,劇組在各方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阻礙,完成了影片的拍攝! 首先,鐵道部在拍攝場地上給予很大支持。他們專門調了一列火車作為拍攝道具,還提供了一個三公里的鐵道試驗場作為拍攝場地,這些幫助在鐵道部都是絕無僅有的,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列車飛馳的場景也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場景、道具問題解決了,劇組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拍攝電影講求場面調度,要選擇攝像機的最佳擺放位置,然而火車車廂狹長的空間沒法完成場面的橫向調度,也沒有地方擺放攝像機、支燈光架。但是他們憑藉豐富的實踐經驗克服了困難,利用現有條件出色完成了火車內的拍攝。比如説車內光源不足,又無法支燈光架,他們就通過換燈管的方式改善車內照明條件,拍出了自然真實的影像感覺。

  在拍攝中最有趣的還數挑選群眾演員。“非典”時期為了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很多大型集會都被迫停止,但《驚心動魄》仍然堅持拍攝。他們需要很多群眾演員來扮演列車上的乘客,於是八一電影廠的領導動員全廠的職工家屬擔當群眾演員,使影片拍攝能夠順利進行。採訪中,王伽導演告訴我們:“劇組裏的外請演員都説這部影片的群眾演員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專業的群眾演員。”看來“耳濡目染”的影響還真非同一般!

  據導演王伽介紹,該片作曲裴東風是第一次為電影配樂,那麼導演為何會選擇一個新人為這部題材如此厚重的電影配樂呢?導演説:“通過交談我發現這個作曲能夠理解我們的意圖。其實這個技巧上的或者業務上的東西是可以去學的,而作曲對影片的理解能力不是説能學來的。相互的理解在在創作中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尤其導演和作曲的這種合作,如果在溝通上不存在什麼障礙的話,那麼作品的分數應該是會很高的。”

  作曲之所以能很好的領會導演的意圖、能深刻的理解影片,跟他的實踐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作曲裴東風從音樂學院畢業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又學習了兩年的錄音,所以他在作曲時還會把音響、音效考慮進去,使音樂、音響等聲音要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在2003年的七月“非典”疫情解除了,《驚心動魄》也拍攝完畢。當我們問起導演拍攝的感受時,他説:“我比較懷念的創作中的激情,大家的那種工作狀態。在當時那個時期拍攝這麼一部影片,肯定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大家當時的心態都特別好,沒有考慮自身的危險,而且都很投入。”

  《驚心動魄》不僅僅回顧了那段難以忘懷的歷史,展現出當代軍人的英雄氣概,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面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是戰勝困難的勇氣!

(編輯:趙蕾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