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驚心動魄》配樂解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9日 10:54
在一輛飛馳的列車上,上演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影片《驚心動魄》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非典”的回憶,更是眾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寫照,同時也帶給我們一份軍人捨身為民的感動!本片以恢弘大氣的交響、激情澎湃的音樂,譜寫出一曲當代軍人的讚歌!
影片《驚心動魄》以“非典”為背景,以女軍醫楊萍在火車上救治“非典”病人為故事主線,展開了一條危急時刻的特殊旅程。該片懸念迭出、危機四伏,仿佛讓我們又呼吸到“非典”時緊張的快要凝固的空氣。影片反映出人內心深處的自省、良知和民族的凝聚力,而軍人挺身而出的勇氣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心跳!
該片導演王伽試圖將主旋律的思想溶入商業片的元素,同時挖掘出人性的光輝。基於這種考慮,他認為音樂既要有恢弘大氣的篇章又要有描繪人物內心的樂段。作曲裴東風按照導演的要求先後寫出了“鐵橋燃情”、“軍人集合”、“愛情主題”等特色分明的配樂。
“鐵橋燃情”是作曲裴東風寫的第一段配樂,導演也是在聽完該段配樂後決定與裴東風合作的。該段講的是當旅客們知道列車上有“非典”病人時紛紛四散,而那將有可能造成更大範圍的病毒傳播,疫情將更難控制。這時女軍醫楊萍奮不顧身,以動情的話語勸説着旅客,旅客們被楊萍的勇氣和真誠感動,他們重新回到車上。該段的配樂交響宏大、氣勢磅薄,弦樂旋律鋪在最底層,長笛、英國管等樂器有層次的一一齣現,配合畫面將情感推向高潮。嘹亮雄壯的銅管樂器烘托緊張氣氛,婉轉細膩的長笛與弦樂的交織出女軍醫的內心世界。據作曲介紹,該段配樂是由我國著名的“中國愛樂樂團”演奏的,弦樂組的編制是“9642”,即9個小提琴,6個中提琴,4個大提琴,2個倍大提琴。後來作曲為了製造出更龐大的音響效果將十幾個人演奏出的弦樂旋律複製合成,這樣做能夠使音樂與該段落畫面更加吻合。
在採訪中我們得知,“軍人集合”樂段可謂令作曲裴東風煞費苦心。“軍人集合”講的是女軍醫楊萍召集列車上所有的軍人一同完成尋找病人、拯救病人的任務。裴東風看完樣片後認為這段情節是該片最煽情的段落,為了達到烘托情感的目的一定要將音樂做好鋪墊。當女軍醫等人在車上召集軍人時,大提琴和圓號演奏出的旋律響起,大提琴的頓音形式好似軍人內心的激昂,圓號聲聲好似對軍人的召喚。當眾多軍醫一同走向“非典”車廂時,旋律發生了四度的轉調,情感得以迸發!此段沒有軍人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有音樂,軍人的精神在音樂中得以昇華!
另外,由於作曲不一般的從影經歷,他能夠把音響、音效等其它聲音元素很好的融進配樂中。比如説影片開始就是一名“非典”疑似病人逃離醫院,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該段的配樂除了運用厚重的管弦樂、強勁的打擊樂外,還有救護車、警笛聲、人的腳步聲等音效,音響、音效與音樂的交織表現出了“非典”時人心的恐慌。
縱觀《驚心動魄》,它的配樂交織着激情與浪漫,它將多種聲音元素交雜糅合,給我們以強烈的聽覺震撼,直抵我們心靈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