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頻道 > 音樂之聲 > 正文

原生態的音樂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7日 09:08)

  影片《布達拉宮》通過充分調度光影表現手法,綜合運用剪輯、音樂等多種手段,引導觀眾領略西藏獨特的宗教文化,了解歷史的真相和原貌。影片中所有的音樂也均為紀錄片原創,既有西藏風格,又帶有恢宏氣勢。

  布達拉宮是在1300多年前由偉大的君王松讚幹布修建的,當時因為宮殿是紅色的所以叫紅山宮。後來到了明朝,西藏五世達賴喇嘛成為了西藏正教的領袖,他想用松讚幹布修建的宮殿作宗教活動的場所。雖然這時宮殿已經損毀,但仍有一些房間被用作宗教活動,因為它是拉薩最高的一個建築,在拉薩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它。後來五世達賴喇嘛決定重新修建它,先修了白宮後來修了紅宮。紅宮,也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是達賴喇嘛生活的地方,他們死了後也埋葬在宮裏面。直到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後,達賴喇嘛出走,布達拉宮就成了一個博物館。

  為了保護布達拉宮,在觀光遊覽時是不讓打手電筒的。所以當作曲程巍走進宮殿時,他看到宮殿透出暗金色的光彩,這種感覺讓他想到一種名為雄領的藏族樂器。説到雄嶺,它的音色界乎于笛和簫之間,特別符合布達拉宮裏面幽暗的感覺。後來在錄音時,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戴雅在簫上貼著各種各樣的膜,最終找到了比較接近的音色。影片中為了凸顯藏族風情,還運用了其它原生態的藏族樂器,除雄嶺(一種形似豎笛的樂器),還有鈸、藏族嗩吶、法號(類似長號,但共鳴管比長號長的一種樂器)、筒琴、發鑼等等。另外,在片頭片頭尾處,寺廟的慶典儀式音樂具有濃郁的藏傳佛教音樂特點--很粗壯、很厚重的感覺,宗教氛圍非常濃郁。

  片中出現的“打阿嘎歌”也是非常有特點的原生態音樂之一。“阿嘎”一詞來源於西藏建築裏的一種名為“阿嘎”的土,在給房屋鋪好土之後要打石,打石以後再磨光。每當這時他們就成群結隊一起來用石塊打,很有節奏。“打阿嘎歌”的即興性很強,而且非常詼諧,用男女之間情歌對唱的形式來演唱。“打阿嘎歌”聽上去總是很歡快,但據導演陳真講藏民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快樂,因為他們要忍受高原缺氧等生活上的困難,但他們樂觀的生活態度很讓導演和作曲感動。

  説到民歌不能不提《格薩爾王》。它是最早的史詩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之一,以傳唱的形式流傳至今。唱《格薩爾王》傳奇故事的藝人都有奇特的經歷,像影片中出現的藝人玉梅就是在一次大病初愈後突然間會唱《格薩爾王》的。它是轍韻相結合,它的伴奏樂器主要有藏族的鼓和鈸。藏鼓是非常有特色的樂器,敲中間、整鼓、邊鼓都能有截然不同的音色奏出。

  當然,在影片《布達拉宮》中還有更多的音樂片段等您欣賞。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原生態音樂請關注本期的《音樂之聲》!

責編:趙蕾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