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名人檔案

一毛兩毛攢出的大門道

------記相聲老藝術家楊少華的藝術人生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4日 09:42


  有他在的《藝術人生》,當然不會缺少快樂,雖然説大半生的艱辛勞苦,讓他的人生早早浸透了淚水與血汗,但是他仍舊會以一副笑面為你娓娓道來,讓你在笑聲中品味他的人生百味、喜怒哀樂,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楊少華,當然少不了加上個前綴:著名的相聲大師、曲藝藝術家。多年以來,他始終不想把那些繁瑣的褒揚加置在自己的名字前,按照他自己的説法,就是自己仍舊是個平凡的相聲演員,給大家帶來笑聲與快樂是本分,喜歡他的,就不妨稱呼他為老朋友,如果戴著一個“家”的帽子,自己以後再給大家説相聲時,會一身的不自在。

  老先生的樸實與風趣,正是無數觀眾無比喜歡熱愛他的原因,在得知楊少華即將作客《藝術人生》欄目之後,很多人都是不辭勞苦、千里迢迢地趕赴演播現場。幾個小時的時間,大家仍舊感到有點短暫,不太盡興,都説能夠在楊少華笑言笑語的背後感受這麼多,再多的週折也都值得。

  吃苦在先

  很多人説,銀幕上的楊少華嬉皮笑臉、妙語連珠,而現實生活中的他是不是也如此呢?答案是一半一半。何謂一半一半,也就是他把舞臺上的笑面帶給了自己對人生的領悟,以及身邊的朋友,但是卻不會帶給現實中的家庭生活。


  楊少華1932年出生於北京的貧苦人家,排行老四,打小就不得不早早為生計奔忙,和母親一起揀過廢紙、撿過煤核,從沒敢奢望有天能夠成為受人喜愛萬眾推崇的“家”。當時他的理想是能夠像“看街”的那樣在別人家門口要到錢,能夠養家糊口也就心滿意足了。

  13歲的時候,楊少華的哥哥介紹他去西單鞋廠做學徒,原因人家那裏能管口飯吃而已,不至於挨餓。這時候的他開始學做皮鞋,為了把一些廢釘子砸直了經常把手砸得又紅又腫,雖然辛苦苛刻,但也沒辦法,這就是貧窮的生活所註定的。鞋店邊上的啟明茶社算是楊少華啟蒙課堂吧,這時候常寶華,常連安,于志德等著名曲藝藝人經常在這裡登場獻藝,經常偷偷在旁邊偷聽的他開始為相聲而走神,後來居然辭工不幹找轍進了一家明園茶社做雜工,平時揀場,掃堂,大致也就一個小茶童。

  所謂的舞臺經驗,居然是從要小錢開始的,説出來楊少華是一臉的苦笑,但是,這就是事實,是苦難生活帶給自己的一種無奈的現實啊。那時候的他經常在門口盯著門,手裏提溜一個小笸籮,等著客人給小錢,一元兩元不嫌多,三毛兩毛不嫌少,全憑客人臉色好壞掙錢,必要的時候,自己也要學著貧嘴隨時逗點樂子甩給客人一點小包袱。

  “您看著賞點吧您,我媽在家等著您呢……”,就這樣子的小段子,雖説作踐了自個兒,但也換來大夥一樂,這樣一毛兩毛小錢也就賞下來了。隨後再跟大家貧著來:“您給我錢吧,我這輩子報答不了您,我下輩子報答您,我變一小貓,您一吃飯,我把魚給您叼來,您吃大餅我把肉叼來,我如果過12點還沒來,你吃你的吧,您就別等了,那邊打貓呢……”

  好歹熬到了新社會,戲園子茶社都不見了,而楊少華也閒下來了。


  也許是怕苦日子耽誤自己,楊少華早在18歲時候就在姐姐的撮合下結了婚娶了媳婦。人也輾轉到了天津,到了天津軋鋼一廠混了份鉗工的工作。等到公私合營了之後,他搖身一變成了工會的文藝骨幹,又搞文藝又扭秧歌又唱京劇的,而且時不時的也説兩口相聲。

  但畢竟這些脫産的工作不是天天都有,多數都是趕在節日前後忙活一陣,而平日裏依舊得搞勤雜,也就是看看大門,看看自行車,洗個澡堂子,而且掙的工資不多,那時候老楊早早就有了三個孩子了,為了養家糊口,老楊開始私下裏在業餘相聲界謀點出路。

  繼續受苦

  雖然説老楊的相聲功夫是業餘的,但是多年裏在名家眼前熏陶著,也算是有了點專業的底子。因為觀眾緣好,所以就在一些場合不斷給大夥説相聲,而且一説相聲就要收錢。

  收錢?新社會了,全國上下都在提倡為人民服務,都在提倡學雷鋒講奉獻,如果這時候提錢字,可謂是有點頂風作案的意思。但是沒辦法,身後一大家子人口,都在眼巴巴等著這點錢生活,之所以老楊人前人後賣弄著笑臉,再跟大傢伙要小錢,也都是沒辦法。


  雖然説已經在工廠上班,熬了個鐵飯碗正式工作,但是孩子多工資低,也正好趕上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挨餓是難免的,家裏新添了一口,轉眼四個孩子吃飯成了問題,錢也不多糧食也不夠,老楊一個月才37斤糧食的配額,你説怎麼夠用。

  為了生計,為了更好的活下去,楊少華就不得不在天津的人民公園,水上公園了“撂地”説相聲,全憑嘴皮子討人緣,先把大夥説樂了,説樂了之後就要錢。這時候的人當然也不是好答對的主,不僅要學著把人逗樂,還得跟他們講理讓人家心甘情願地把錢掏給你。無論寒暑炎涼,老楊必須得站在當地吆喝如下幾句:“我們得吃飯哪是不是,幾位在座的諸位,您都是福大量大造化大,您拿一毛兩毛一塊兩塊不在乎,大夥捧柴火焰高,您不給錢,還帶一幫人走了,我熬一碗粥,您也不吃也不喝,您往裏抓一把沙子,您也帶不走我也吃不了,千萬別往來抓沙子,都是養兒女的錢……”

  收到了錢,當然興高采烈往家奔,但遇到點背的時候,不光收不到幾毛錢,還被人家帶到派出所去訊問。那還是後來回到北京的時候,在街頭説了半截,警察來了給趕走了,説是影響交通,嘀咕説現在怎麼還有幹這個的,説罷就帶派出所去,好在單位工會周科長來了給解釋,要不送往看守所住上一陣子也沒準。

  回頭想起那時候最難過的事,是輾轉到塘沽的時候,下火車的時候他身上只有五毛錢,結果又趕上了下雨天,街上什麼人都沒有。這時候晚上連住哪都不知道呢,老楊的火可是登時上來了。為了找住處,他不經意轉悠到了電影院,居然趕上剛剛散場,人太多都堵在門口,老楊趕了上去,一頭扎到人堆裏給大家説開了相聲,結果大家反而不往外擠了,都來聽他説段子。一場意外收穫,讓老楊的收入超過百元,等到人群散了剩下自己的時候,看著手裏這來之不易的錢,眼淚刷的一下子止不住,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該回家了。

  享受在後


  數十載寒來暑往,當年的街頭藝人,現在已經成了全國上下家喻戶曉的曲藝藝術大師,是人們心中的溫暖,是人們眼中的一塊寶。然而,你想知道現在功成名就之後的楊少華,在現實生活中會是個什麼樣子嗎!這一點還是他的兒女們説的實在,都説:“現在的老爺子,就是太愛錢了,可能是以前的窮日子過得多,害怕了……”

  聽到這話老楊有點憋不住樂,很不好意思的模樣,想來這些年來演出多,賺的也不少,但是惟獨自己財務大權攥得死死,不僅自己不亂花,即便是兒女們跟他張嘴挪一點,他也都一點不給面子不輕易放開財務閘口。

  這就是真實的生活,所謂的生活積累就源自於此,想想一個受苦受了大半生,晚來有所大成的老藝術家,如果不是養成了如此勤勞簡樸的習慣,也不會把這麼一大家子人口侍弄好。摳門,是為了更好的利用,過慣了窮日子的楊少華即便是日子紅火了,也不知道怎麼奢侈上一把。

  每當人家笑話他摳門的時候,他都會心的一笑了之,想想老人家幾十年的風霜雪雨,你又怎能理解他是如何盤算自己的明天,怎樣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呢!兒女們伸手要錢,他要看理由,錢再多也不是用來作踐的,一定要用在實處。你不理解不要緊,將來如果再遇到危機你就傻眼了。人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富足一輩子,要有危機意識,老楊的心裏做如此盤算。

  59歲那年,還不到退休的年齡,老楊就選擇退下來好好休息。按照他的説法就是有點受不了了,天津曲藝團裏演出的任務挺多,但是給的錢挺少,團裏羅玉生,馬三立,王玉寶,常寶挺,都是尖子,自己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就回到了北京。雖説表面上是想過點安生日子,其實還是離開舊集體想自己多賺點錢而已。老楊愛錢嗎!這一點,那時候人們不理解,但現在地球人都知道。


  楊少華:“我到今天這兩年不管是裝束膚色都往青年人追求,今天又弄弄頭髮,穿最好的服裝,我讓這些人們看什麼呢?楊少華不是過去了,他現在是改革開放以後,政策各方面家裏面現在不一樣了,穿一點紅的,穿點現代的服裝,讓我這些父老鄉親們看看,楊少華現在享點福了,不像過去那樣,這是我內心的話……”

  真情冷暖

  為錢為家為兒女,老楊風雨裏奔波了這麼多年,一直都把最快樂的一面帶給大家,然而回到家裏,需要的只是家人一句知冷知暖的話。每當他推開家門,老伴總是喊上一聲:“受累的回來了,快給你爸包餃子……”這時候的老楊鼻子裏發酸,心窩子裏最暖。

  少年夫妻老來伴,18歲時結婚至今數十年風雨歷程,讓兩人有了相濡以沫的心靈依賴與默契。老楊年輕的時候脾氣不好,由於生活壓力大,還曾情急之下動手打了她。可是人家不埋怨他,還跟人家外人解釋説臉紅只是因為喝酒,而半點不提自己的委屈。老楊自責,埋怨自己臭脾氣,打那以後再凡是心裏憋悶也沒再跟她動過手。

  然而老伴跟著老楊受了一輩子苦,老了,終於有了好生活,卻沒能跟著老楊享點清福,早早撒手人寰。世事難料,生死無常,老楊慨嘆她走得太突然,心肌梗塞突發也就只有三分鐘時間,自己正給她蓋毯子的功夫,這人就眼瞅著不行了。當時老楊一手抱著她,沒法接受這個現實,誰知道這陪伴自己大半生的老伴,就這麼安靜地離開了。


  想想自己推門回家老伴的那聲呼喚,老楊就禁不住淚水,心説那包餃子有什麼了不起的,這一句受累的回來了才最貼己,自己一輩子就等著這句話暖心熱肺,可打這以後,就沒有人再説這話了。老楊説相聲大家都愛聽,但惟獨老伴在家裏不聽,你説為什麼不聽呢!老伴説,“老楊在臺上裝男裝女的,把錢掙回來了,我看著難受”。

  這就是老楊的情感生活,笑聲的背後浸滿淚水,更掩飾著一世的哀愁。如果你想知道老楊一生的嬉笑怒罵是不是都是為了這一句貼己的話,老楊會對你點頭。

  這就是人生,千金換一暖,一笑蓋炎涼。你的笑聲與老伴的淚水,是老楊這一輩子的精神追求與心靈依靠。

  江湖路長

  楊少華的隨和與風趣,感染了《藝術人生》現場每一位遠道而來的觀眾,他們附和著老先生的嬉笑怒罵、插科打諢、真情流露,領悟著一種從未曾想象到過的人生真諦。更在老先生笑面的背後,領略了人生的苦難與辛酸。


  在人人都不可能天天餓肚子為人民服務的今天,看老楊的故事、聽老楊的敘述,你或許有太多陌生而離奇的感覺。但是,這可能就是你從來沒有經歷,也從來不曾想象過的現實,它會讓你讀懂一個人能夠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有多麼的不易,更讓你懂得在每一份笑聲的背後,都埋藏著或多或少的傷感與哀愁。

  只能説,這樣子的人生才是完整而真實的,有笑有淚、有哀有樂,拼湊著一個個根本就無法把握的人生目的,而隨波逐流著。對比著老楊的人生,我們發覺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卻又如此的渺小可憐,我們或許應該在老楊為我們帶來的笑聲中得到更多,把人生過得更出色。

  人生苦短,江湖路長,在陪著老楊哭哭笑笑的這幾個小時裏,能得到平凡而悲涼的人生領悟,也領教了趣味橫生的處世心得,即便是午飯沒吃餓得前胸貼後背,也值了。文/宋子文,攝影/劉林江

(編輯:曉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