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願你永遠東方紅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劇組聚首《藝術人生》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8日 14:09
1964年10月2日,一群青年才俊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火熱激情上演了一場經典大劇,獻禮年輕的共和國15周歲生日。該劇僅僅用了50天的時間便調動了3000多人的力量,其創造的經典不僅轟動了文藝界,更成為中國文化政治進程不可磨滅的生動手筆。這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2004年,當時間的年輪又轉動了40周,當歷史已經在新世紀邁行,當共和國迎來了他的第55載華誕的時候,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禮物還是這部《東方紅》。因為其響亮的名字中豐富的蘊義,因為其在文藝史上的經典地位,更因為那群奉獻其中的人們的火熱激情。
於是,我們動用了包括報紙、網絡幾乎所有的媒介力量,歷經幾個月的時間找尋當年參與舞蹈史詩創作和演出的人們,期望3000人重新聚首,回顧歷史經典,重溫火熱情懷,激勵未來道路。就這樣,努力得到了回報,雖然有些人已經走遠,但是還是有200多位主要的演職員匯聚到了我們的節目。狹小的演播室坐的儘是當年的“文藝青年”,那晚,所有的話題都隨著“東方紅”展開。
《東方紅》裏的革命夫妻:導演周巍峙與演員王昆
導演周巍峙戲稱自己是《東方紅》的“打雜兒”,理由是劇組裏大小所有的事務都歸他管轄。當年,周巍峙經歷了《東方紅》劇組從創意到雛形到最後完成的整個過程,他帶來的工作筆記記錄了當時的工作歷程。
周巍峙説,1964年共和國15歲生日,中央決定搞一台演出述説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各種創意迭出,開始有人主張音樂會,後來總理建議是否能搞歌舞會,這樣更貼近群眾,更容易反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7月18號決意提出,7月底晚會開始啟動。僅僅用50天的時間搞出一台大型晚會,任務的確很重。總理非常體貼文藝工作者的心情,告知能搞出來很好,搞不出來就當是一次黨史學習,可以用現代戲去頂替這個演出。但是,當時的導演組堅信晚會一定會組織成功,周巍峙説有很多現成的東西可用,心裏有底數。總理作為晚會的總指揮也非常認真地投入其中,細緻到改動節目的串詞、朗誦的詩文以及歌舞,而他的改動總會讓表達更精準,更生動。
“東方紅”這個晚會名稱是周巍峙定的,因為名稱寓意雙關,既包含了毛主席在中國革命中的偉大作用,也意味著中國共産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因此得到了上級的肯定。晚會還冠以了“音樂舞蹈史詩”的名稱,周巍峙解釋説,是參考了國外的概念後又經過討論研究決定的,意為通過音樂舞蹈來闡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歷史進程。
當王昆和周巍峙同坐在臺上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知曉他們是一對革命夫妻,只知道他是導演,她是演員。周巍峙率先表態,選角兒依賴實力,而且要經過指揮部集體研究研究決定,因此當年妻子參與演出並沒有“走後門”。王昆説,即便兩人那段時間都投身《東方紅》,但是相見相處的時間也並不多見。他總是晚歸,因為要等到所有人排練完畢才能離開;她總是早起,除了排練每天還要趕赴歌舞團上班。兩人或許會在清晨打了照面。
東方紅 命運變:《情深意長》的鄧玉華與伴舞趙青
《東方紅》得益於3000人的集體智慧而成為經典,然而這樣的經典也成為許多投身其中的人的命運轉捩點,鄧玉華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當年接到劇組的通知,鄧玉華剛剛從國外演出回來,她拿到歌譜的第一感覺是:很難。不僅僅難在歌曲的音調轉換上,鄧玉華説,自己從前專攻美聲,歌曲是民族風格,如何實現總理建議的“用西洋唱法結合民族風格”讓鄧玉華感到非常困難。於是,她想到了放棄。但是,當她第一次站在舞臺上排練完整地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她産生了另外一種感受:濃郁的彝族風情、農民喜迎紅軍的喜悅以及自己融入其中之後的不自覺的喜悅,她愛上了這首歌。40年過去了,《情深意長》成了鄧玉華一直在舞臺上演唱的經典曲目,一生摯愛。現場她也再次為我們動情地演唱了這首歌。
和《情深意長》不可分割的還有當年這首歌的領舞趙青。他不僅被總理欽點作為歌曲的領舞,還是群舞表演者。趙青説這樣的經歷讓自己深切地領舞到了集體主義的精髓,而正是集體主義讓這臺晚會成為經典。
把話語權留給更多的人:郭蘭英的謙和
郭蘭英有過一次做客《藝術人生》的經歷,此次面對幾百位當年《東方紅》的戰友,郭蘭英在激動之餘更多想把發言權留給幕前幕後戰友們。簡短的十幾分鐘採訪她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説了,沒時間了,留給他們吧。”做的最多的動作是要起身回到座位。她甚至把自己在歌舞會上演唱的《南泥灣》的功勞也推掉,解釋説自己並不是首演,之前在延安已經有了合唱。此外,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開場“三鞠躬”。她先給“祖國的花朵”鞠了躬,再給合唱隊鞠躬,最後給幕後的英雄以及在場不在場的、離開我們的工作者鞠躬。“一退讓”、“三鞠躬”,嗓音甜美的郭蘭英留給我們的是另一種謙和的作風。
唱出了毛主席的感覺:賈世俊的投入
賈世駿當年在劇中演唱的是《長征》,只善歌唱,不善表演的他由於動作的不協調在舞臺上鬧過很多笑話,至今成為《東方紅》劇組人的“笑料”。好在賈世駿天生開朗,且翩翩風度,因此進步飛快,最後的舞臺效果超出想像。而參與其中,賈世駿感受最深的還是劇作體現的精神,用他的話説就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非常的震撼人心。”因為投入,賈世駿在演唱的時候將自己假想成了偉人,因此演唱也頗為有力,具有震撼性。而演出之後確有導演找到賈世駿商量能否出演毛澤東。他婉言回絕,理由是:第一演技不好;第二演唱者的形象在觀眾中已普遍被接受,突然以偉人形象出現,觀眾會不適應。如今,74歲的賈世駿依然如故歌唱,沒有轉行投身電影。
快工出細活:胡松華的緊急行動
中國有句古語叫“慢工出細活”,但是對於當年參與《東方紅》演出的胡松華來説,只能用“快工出細活”來形容。因為他是因為需要最後階段才被緊急調集到劇組的,而演唱的曲目也並不成熟。領導審閱之後,胡松華連夜趕制,身兼曲詞作者重任進行修訂。最後,歌曲《讚歌》不僅獲得成功,而且一炮走紅,至今仍被人們傳唱,在群眾中流行。
56個民族是一家:民族風情盡現《東方紅》
《東方紅》不僅反映了中國現代革命,也同時反映了革命進程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的大團結,而才旦卓瑪、刀美蘭、莫德格瑪、阿依吐拉等就成為這一主題的具體體現者。才旦卓瑪接到演出通知之前正住院準備扁桃體手術,得知成為劇組成員欣然推掉手術從上海音樂學院來到北京。刀美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頭髮,傣族少女天生愛美的天性讓她尤為注意修飾自己的髮型。她説能夠從一個小小的民族走上國家的大舞臺,是自己和本民族的自豪和光榮。新疆來的阿依吐拉最難忘的是自己舞動起來滿頭沉重的小辮子。而苗族的金歐在演出前不幸遭遇了車禍,但是依然堅持了最後的演出……
舞美設計、舞蹈、音樂的艱難
當年《東方紅》劇組的舞美組組長翰林波説,接到這個任務頭都要炸了,因為擺在面前的困難重重:第一,人民大會堂一般為會議之用,四面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要搭建,工程浩大;第二,要建立一個八百人的區域,而承重八百人的建築材質需要專家的精確測量;第三,大會堂太高,燈光打下來效果不是很好,如何改造,等等。面對困難,劇組動員了幾乎所有的力量,邀請專家,自己則日夜堅守陣地,辛苦付出。結果,變形格解決了燈光問題,專家設計出了八百人區域,困難一一得到解決。
除此之外,服裝設計定制了一百多個國家的服裝,美術設計孟曉蘇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意,每一處設計都別具匠心,有些還借鑒了毛主席的詩詞蘊義與風格。
同樣面臨困難的還有舞蹈和音樂。他們説,最難的不是創作,因為他們都是從全國召集來的精英,最難的是排練期間每天深夜總理審閱之後工作人員要進行的緊急修訂。一位作者説,所有創作的歌曲都是統一編號,並不署名,毫無個人的名利而言,但是每一位同志都非常投入,毫無怨言,因為他們是為了國家的榮譽而來。
聚會即將結束的我們請到了當年《東方紅》中的朗誦者林中華和白惠雯。當年初演時的緊張已經當然無存,此時,他們的淡定自若告訴了我們什麼叫經典的洗禮和時間的洗練。
最後,我們把所有的演員都招呼到了臺上,他們又紛紛談起了主席和主要領導當時接見的場景,羨慕才旦卓瑪和主席的親切握手。而我們也把這樣的瞬間保留下來,因為40年後重尋經典的歷程,回顧一個年代的激情是一種難得。除此懷念之外,我們還要告慰觀眾,40年共和國從一個稚兒逐漸長成,我們要為他做的是保留前輩的激情,發揮我們的才能,開創未來的道路,讓我們親愛的祖國永遠東方紅。文:周敏,攝影:劉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