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感覺到最美的你——羽泉做客《藝術人生》

  從詩人到海泉


  胡海泉,這個名字是和他的音樂一起走入我們生活的,而當他的詩集《羽泉之泉 靜靜地流——胡海泉詩與寫真》出版後,許多歌迷才恍然大悟——原來海泉寫歌詞的靈氣來源於他深厚的詩歌功底。是的,在海泉自己的內心裏,在他家人的預計中,海泉,都更有可能成為一個詩人。

  海泉的父親是軍中頗有名氣的一位作家,確切地説是一位軍旅詩人。他們從小就對海泉進行了多方面培養,包括教他背詩、練習書法、畫畫,後來以至於買鋼琴。雖然沒有來自於家庭的壓力,可一種無法改變的氣氛——往來于家中的都是文人,以及家裏裝著各樣書的大書櫃都對這個還沒有人生目標的孩子産生了強烈的影響,於是海泉開始寫詩。在日復一日的寫作中,寫作從愛好慢慢變成了習慣。於是當讀高中的海泉真正考慮未來要做什麼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想選擇一個跟文字有關係的工作,那時候確實覺得未來有可能跟爸爸一樣,做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於是,他報考了廈門大學新聞系。然而,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考了一個完全不符合當時自己成績的一個學校,並且是一個沒有興趣的專業。這對從來沒有過一個打擊的他來説無疑是人生的挫折。可也許正因為如此,海泉的音樂夢想被從心底一點點喚醒。因為不喜歡,所以,在學校的時間好象都成了自己的業餘時間,並開始成為他的音樂時間。

  其實,早在小時侯,海泉的父母對他培養時也沒忘記音樂的培養,當父母的工資平均只是一百多塊錢的時候,家裏就投巨姿——兩千六百多元為他買了一台立式的125鋼琴。從那時開始,海泉從最開始的哈農、貝爾開始被迫學起了鋼琴,但關於音樂的神經卻一直緊閉著。突然有一天,他聽到一張叫做《狼》的專輯,他立刻感到,“這樣的音樂才是我最喜歡的。”也是從那時開始,海泉覺得自己唱歌的感覺比寫詩還痛快,於是,他開始把自己夜宵的錢攢下來,去買新的磁帶。在《藝術人生》,主持人給觀眾留下了兩大懸念:海泉寫的第一首歌是什麼,今天他唱出來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後來,姐姐出嫁的時候海泉也寫過一首歌,而且這首歌讓姐姐在婚禮上哭得很嚴重,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


  海泉真正成為一位歌手,還是緣于來北京的契機。當時他正處於大學畢業前夕,父親的一個北京的朋友來家裏做客,當他聽到海泉的歌之後,就欣然問海泉,你願不願意到北京去,對海泉而言,這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於是他給父母留下一句話,“如果25歲還不成的話,我就打道回府。”直到今天,海泉依然清楚記得自己當初的抑制不住的興奮……而到北京的生活並不是想象中的絢爛,他也一度很不在狀態地生活著。來北京後,他覺得跟瀋陽的生活最大反差應該是物質生活的反差,因為沒有地方住,每個月拿到的薪水是五百元——連一個平房也租不了。於是辦公室就成了他的家,他放了一張折疊床,上班的時候就把它收起來,晚上睡覺的時候把它撐開。而這些在他的回憶裏還不是最苦的,最拮據的時候,他還曾住到了鍋爐房裏……即便如此,他從沒想過要放棄自己的音樂之夢。

  為了增加自己的樂理知識,他開始了一段特殊的學習經歷——到軍藝去蹭課。在海泉的記憶中那是一段很辛苦但是很自豪的日子。他每天早晨五點多就把自己叫醒,先騎一二十分鐘自行車到一個汽車的總站,然後坐到長安街某一個地方,再倒車到魏公村的軍藝,這樣到課堂正好是八點多的時候。因為是蹭課,所以沒有課本,他就得記錄下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而在這期間,軍藝有一個同學幫了他很大忙,因為這個人上課經常不聽講,就把課本借給海泉,而這個“助人為樂”的人今天也成了我們所熟識的一位歌手,他是誰呢?

  那段時間對於海泉而言是苦澀的,以至去買一個漢堡對他來説都是比較奢侈的事情;那段時間對於海泉而言,也是幸福的,因為那個時候真的有太多時間跟音樂在一起。海泉真的特別幸運,當《最美》那盤專輯發行的時候,他恰巧25歲。

  在《藝術人生》劇組到瀋陽採訪海泉父母的時候,這對老人和羽凡的父母一樣,無不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與疼愛,只是他們還表達出了另外一個願望……



<<上一頁下一頁>>
第3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