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讓我説出你的秘密——專訪“測謊高手”武伯欣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4日 14:47


  編導:宋楠 主持人:黃剛

  嘉賓: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心理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顧問 武伯欣

  播出時間:2004年9月14日23:30 CCTV-12《新聞夜話》

  次日12:35、18:40、23:30重播

  導語:

  歡迎收看《新聞夜話》。現在大家看到的這臺很普通的儀器,就是神奇的測謊儀,據説謊言在它面前常常會不攻自破,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它的這份威名其實更多的是來自於它的操作者,也就是測謊專家。今天我們要採訪的就是,因精通心理測試技術而名揚中國警界的測謊高手武伯欣,那麼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裏,他運用心理測試技術,一共進行了1萬多次的測謊,成功地協助破獲了數百起疑難大案,那麼這種俗稱是測謊的技術,到底有着怎樣的神奇魔力,這位測謊高手又是如何利用測謊儀揭開犯罪真相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心理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顧問武伯欣。

  記者:大家都稱您為“測謊高手”,是不是所有的謊言在您的測試中都會不攻自破?

  武:倒不能説所有的謊言在我們這能夠攻破,而是説什麼呢,就是凡是涉案的人,因為在這個已經確定的這個嫌疑人範圍內,基本上通過犯罪心理的這種測試,能夠把他找出來。實際上我們反對,所謂測謊的這種提法。

  記者:我們的這種測試方法,不叫測謊嗎?

  武:不叫測謊,它實際上叫測真。

  記者:測真?

  武:為什麼呢,就是你疑難案件,他真實的心理痕跡是什麼。

  記者:心理痕跡是指什麼呢?

  武:心理痕跡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他在特殊事件發生之前,或者發生過程當中,或者發生之後,也包括在測試的這個環節上,他的系統的心理活動,都會有他特定的這種反應。那麼實時同步地把它記錄下來以後,就可以進行分析判斷。

  記者:他做過的事情,會在他的心裏在他記憶當中留下痕跡?

  武:這個可以這麼説,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做過特殊事件的人,在人的記憶中,特別是在長時記憶當中,可能會保持終下生不忘的信息。你比如説,殺人放火,包括投毒,包括特大的一些盜竊,以及什麼這種拐賣人口,什麼這種特殊的事件,這個恐怕終生從記憶的角度,他不會忘的。

  記者:也就是説,在您的測試過程當中,這些事情,都會從您的儀器上表現出來,反映出來?

  武:所以對心理痕跡,他的活動通過這種心理測試儀,能夠給它放大出來。能夠給它很準確地記錄下來。

  記者:那您都要測試哪些指標呢?

  武:這個設備實際上這是咱們這麼多年,一直應用的。主要的指標因為國際上就是三個指標,第一個就是皮膚電的變化。要説到比較簡單就是問他問題的時候,這個汗腺有什麼變化。

  記者:他會有變化?

  武:對。

  記者:還有呢?

  武: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呼吸。

  記者:緊張的話他會很急促?

  武:對,他這個呼吸就會有變化,這個也跟咱們平時遇到特殊的事,有時候呼吸就不自然了。第三個實際上是血壓。

  記者:脈搏?

  武:脈搏。這個第三個應該説佔的比重不大,你比如説學過氣功的人,很容易對這個進行調解,但是他前兩個調解不了,尤其是第一個。他調解不了。

  記者:皮膚電阻?

  武:皮膚電阻調解不了。你比如説晚上,突然看到前邊一個什麼光,你走着走着,沒有什麼注意的情況下,馬上就一身汗,這跟咱們記錄的汗腺變化實際上是一個道理。這也是不自然的,就是你控制不了。

  記者:那在我們這樣的一個現場,我們能做這樣的測試嗎?

  武:可以咱們做一個模擬的游戲,因為這個環境可能現在不大符合,等會兒中間咱們休息一下,稍微做點佈置。

  現場模擬測試:

  記者:你給我測什麼?

  武:你隨便。

  記者:給我測一個屬相怎麼樣?

  武:好。咱們就做個實驗。你寫五六個,裏邊包含着你的屬相就行。

  記者:好。這是我寫的這個。

  武:好,對你扭過身子,然後我們把傳感器給他戴上。

  武:咱們現在準備開始。

  武:你的名字是叫黃剛嗎?

  記者:是。

  武:你的屬相是記得很清楚嗎?

  記者:記得很清楚。

  武:有的人經常説假話,是覺得他很對嗎?

  記者:不對。

  武:你的屬相是屬猴的嗎?

  記者:不是。

  武:你的屬相是屬馬的嗎?

  記者:不是。

  武:行了。現在看,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干擾,應該是這個。

  記者:屬馬是吧,測試結果是對的,我是屬馬的。

  記者:那武教授你是怎麼測出來的呢?

  武:你看這個圖譜。

  記者:那個紅線是代表什麼?

  武:紅線就是皮電,就是皮膚電阻。

  記者:這個綠顏色的呢?

  武:綠顏色就是呼吸。你看第7題上去了。你看紅的,然後上面血壓就開始變,往下來,就是藍的,上面的脈搏就開始發生變化了。第二遍一到馬這就相當清楚,持續時間特別長,這個紅線上去以後,下不來了。這是最典型的一個圖譜。

  記者:我感覺到,測我這個屬相好像很容易就測出來了,是不是我的心理素質太差了?

  武:也不是,可能你沒有做特殊的準備,因為你畢竟不是搞案件的測試,如果是案件的,你比如説確實有案在身,那那個心理準備肯定要有,當然這個游戲,我覺得可能你這個人平時就是很坦誠的一個人。

  記者:武教授,剛才你所提到的心理痕跡,那麼你對問題的設計,是不是就要去問到對方的心裏去,他才會有所反應?

  武:對,我估計就是您看到這本書,為什麼叫心證,實際上就等於用心理測試的結果,要證實一個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您剛才説的那個,就是要問到人的心裏去,如果這個人確實沒有事情,那麼他心裏的反應也不會有什麼。

  記者:不會有變化?

  武:不會有變化。那麼如果確實問過去的話呢,他在心理上有觸動了,而且正中下懷,咱們用個成語説。

  記者:切中要害?

  武:切中要害了,這時候他的反應值非常突出,而且他儘管有思維的對策,也包括他的其他的一些試圖對抗這種測試,都無濟於事。

  記者:那你怎麼才能夠讓你所設計的這些問題,正好能夠問到對方的心裏頭,也就是説,切中要害,讓涉案人員不得不有所反應?

  武:這個就是我們培訓人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犯罪心理的動態分析,要來動態地把握作案人獨有的一些心理的行為的一些痕跡,要到那個發案環境當中去把握。

  記者:但是這個發案環境,有可能就會被破壞了,你還能發現什麼呢?

  武:一般偵查是按照勘察,它當時發生了,我去找他的物證,當時的這個現場沒有破壞,但是我們再看的時候,肯定是破壞了。我們看不是看那些細的。

  記者:那我們看什麼呢?

  武:我們看他宏觀的東西。你比如説他來去的路線,也包括發案時當時的這種氣候,包括光照,也包括當時聲音,周圍有沒有聲音,也包括當時的整個的進出口,大致的一些情況。你比如説,當時是陰天還是晴天,然後周圍有什麼聲響沒有,我們注意這個,你比如説,珠海有一起爆炸案件,那年實際上就是澳門回歸之前,在一個島上面採石場,一發生爆炸,確實這個事情影響很大。説不清楚怎麼回事,然後,隨着這個工作的進展就抓了一個嫌疑人被逮捕了,當時有口供,但是後來翻供。最後心理測試配合,我們跟珠海支隊的同志,到發案環境去一看,也是那個發案的時間,因為爆炸響的那個時間是後半夜的1點來鐘,我們當時就到了那個案發的環境當中,一看四週圍沒有什麼燈光,那麼月光,那天是下着雨。肯定沒有,那麼實際我們身臨其境體會,那個環境之下,單人作案的可能性雖然不能説沒有,但是不能排除兩個人合夥。為什麼呢,風雨交加之夜,包括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單人作案的恐懼感上升了,從心理學講,他為了有安全感,心理上減少他的恐懼,他恐怕要找一個心理上的支撐點,有可能就找一個同夥,所以必須我們分析到這。

  記者:那你怎麼能夠發現,從哪些地方發現是一個人,或者是兩個人?

  武:你比方説爆炸如果是下着雨的話,還得拿着炸藥包,還得把炸藥包放到要爆炸的這個壓縮機上,空氣壓縮機,單人還要撐着傘,要不撐着傘,這個導火索要滅的,導火索澆濕了還不行,還要點火,這一系列的過程,單人完成,難度很大,所以在這樣的發案環境之下,首先要考慮到兩人以上,這是我們心理分析很強調的一點。

  記者:那最後結果呢?

  武:結果呢,還就又準確地能夠通過這個在押的測出第二個來。很快地在當時那天在周圍的那些嫌疑人,都叫來,又找到一個同案犯,這個案子才偵破,否則這個案子就不了了之了。就等於他一翻供,你又沒有任何的其他的別的了,這時候你只能放他。

  記者:也就是這些問題的設計,要根據這個案情的具體的情況,來針對性的進行設計?

  武:對,要針對的是什麼呢,只有涉案人的心理存在這些痕跡,無辜的人不可能有。也就是説,他獨有的這些心理的痕跡,要給他分析出來,然後把它編成題目。

  記者:我知道從1992年您接手第一起案件到現在,已經參與了900多起案件的偵破,有11000多人接受過測試,您告訴我,準確率有多大?

  武:這個準確率是這麼來下的,區分無辜和涉案人的準確率,應該是這麼分的。就是無辜和涉案人,這個區分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8%。

  記者:可以達到98%?

  武:對。

  記者:那2%是怎麼回事呢?

  武:那2%實際上是由於技術上條件可能不具備,這樣,産生一些就是,出現一些涉案的人,可能當作無辜給排除了,而且我們在早期我們都發生過,就是你比如説,涉案了,由於他的身體條件不好,或者説睡眠不好,他很容易在測試的時候滑過去,但是他不會出現無辜的人被錯認你涉案,從我們做的案件不會出現。

  記者:很多人在提到測試方法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就是説心理素質好的人,是不是很容易過關,而心理素質比較差的人,就容易被誤讀,或者説誤判?

  武:這個問題實際上直接涉及到這項技術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測試技術人員的素質問題,因為所有的這些條件,是由主測人來控制的,你無論被試也好,無論環境也好,吃藥也好,主試都應該通過各種渠道把握住。你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把握有偏差。

  記者:也就是我們要想達到一個比較準確,比較可靠的測試結果,人和機器必須要達到統一?

  武:對,就是人實際上是佔7分,這個儀器佔3分。但是如果這兩個因素,它不能夠系統統一的話,這個兩張皮也不行。

  記者: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測試結果?

  武:對,就是説這項技術的成敗,基本上在人。所以,如果過分地仰仗儀器,他不重視人的培養,肯定失誤就很難避免。

  結束語:

  就在幾天前,一本由武伯欣撰寫的新書剛剛出版,書的名字叫《心證》,武教授説,之所以取名叫《心證》,就是希望有一天,心理測試技術能夠從審理案件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變成有力的證據,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它真正地科學性。好,感謝收看這一期的《新聞夜話》,再見。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