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你有手機依賴綜合徵嗎?(6月8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8日 17:40


  編導:胡彩陽 主持人:荊慕瑤

  嘉賓: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 鄭毅主任

  播出時間:2004年6月8日23:30分 cctv-12首播

  導語:

  歡迎您收看我們的節目,在今天的訪談開始之前,請您和我一樣拿出自己的手機把它關掉,而且未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都不再打開它,現在您的感覺如何呢?有沒有覺得坐立不安,因為看不到手機的內容而感到焦慮,甚至是恐懼,如果有的話,那您很可能已經得上了一種手機依賴綜合徵,這是一種因為手機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現在它已經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關注,因為全中國有將近一點六億人在使用手機,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今天我們要專訪的就是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的鄭毅主任。他要提醒您,手機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但是反過來它也有可能影響您的心理情緒,甚至是身體健康。

  訪談:

  主持人:今天節目一開始,我不想向平常那樣不停地問嘉賓問題,我想讓您來問我,就是現場測試一下,我是不是得了手機依賴綜合徵,當然您這些問題也是問給我們的觀眾的。

  鄭:第一點,比如説您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有帶,您就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它的事情?

  主持人:對,如果沒有帶的話,會比較害怕。

  鄭:甚至也説不清怕什麼,比如告訴您今天您沒什麼工作,您今天就是出去玩,但是他也覺得很不踏實,坐立不安,這也是一種。

  主持人:也會有這樣的徵狀。

  鄭:還有您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這種錯覺或者幻覺,比如説就是一個鐘錶的聲音,您給當成您的手機的聲音,這是一種錯覺。還有一種是幻覺,長期地對手機特別敏感,可能沒有任何的聲音刺激,就覺得耳邊好像老是有手機的鈴聲,要不停地去看自己的手機,實際上不是。

  主持人:我還好,但是我有一些朋友是這樣子。

  鄭:還有第六點就是,您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地拿出手機來看看,有時候甚至手機老攥在手裏頭才踏實。

  主持人:對,這個不光我,周圍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我吃飯的時候要把它放在桌子上。

  鄭:對,總是怕漏過信息,或者漏過電話。還有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經常開着手機嗎?

  主持人:對,我們做新聞的二十四小時必須開機。

  鄭:有沒有這樣,允許您不開機的時候,您是不是關了機也覺得很不踏實,比如出去玩,説您現在可以放鬆了。

  主持人:反正放假,周末也好,從來不敢關機。

  鄭:都要開着。您對別人看自己的手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您是不是都非常地反感,非常地惱火?

  主持人:每個人都覺得別人都不應該,(手機)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鄭:還有第十點,就是您最近經常有沒有那種手腳發麻、心悸、頭昏、出汗、胃腸道功能不好。

  主持人:這已經到生理的問題了,這個我沒有。

  鄭:我們叫心身相關,您心裏的過分的焦慮緊張,就會反映到身體上的不舒服。

  主持人:您剛才説的十條標準我起碼有五條是符合的,這證明是一種輕度的(手機依賴綜合徵)。

  鄭:這證明您已經是手機依賴了,但是有第二個,判斷是否是一種心理障礙,有這麼兩條標準,第一,您有沒有濫用的趨勢?

  主持人:您説的濫用指的是工作以外的時間?

  鄭:比如説非需要的時候,非需要的這種功能您過多地使用,比如説游戲功能、網絡功能、短信功能。

  主持人:可是短信是很正常的一項功能,要聯絡,要溝通。

  鄭:是,但是有人發短信一天要發一千多條東西。

  主持人:有這樣的人嗎?

  鄭:有這樣的人,到我們門診去看,最後他控制不住了。

  主持人:這些短信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鄭:沒有什麼意義。

  主持人:並不是為了聯絡?

  鄭:對,並不是一些功能性的。還有一種就是沒有了手機,或者讓您不用手機的時候,或者是……

  主持人:放假了,可以不工作。

  鄭:可以不用手機的時候,他就不踏實了,沒有手機反而他覺得坐立不安的,工作也做不下去,什麼也做不下去。

  主持人:我相信您説的,每天發上千條短信的人肯定是極少數,可能是像您説的是種病,但是大多數人可能是和我這樣的,是一種手機依賴。

  鄭:對,但是他沒到那種程度。

  主持人:這種手機依賴是一種很嚴重的事情嗎?

  鄭:因為病和非病,他可能就是一個過程,比如説就跟我們用安眠藥,我們用鎮痛藥一樣,您剛開始用的時候可能還是為了治病,或者是為了需要用,等過一段時間以後可能就會進入濫用的階段,所以我們手機現在就開始,有的時候甚至很多人已經開始濫用了,有時候我去一個高中去給他們講課的時候,那些校長、老師就反映同學之間買最好的手機,功能最全的手機,完了呢,在課堂上很多就是來回發短信。

  主持人:就是上着課的時候?

  鄭:就是來回發短信,最後有的時候對家長説,關上門説,我寫作業,關上門以後在那兒沒事,還是在弄手機,結果學習成績受影響了。當然這個情況在中學生,特別是在他人格發展不是很健全的心理狀態,防禦能力不是很強的這些中學生,特別容易被這種手機、網絡影響,所以像網絡綜合徵一樣,手機現在也有依賴綜合徵。

  主持人:您剛才提的是青少年的情況,像我們這些成年人我們是一般的手機依賴,像我們這樣的情況,要吃藥嗎?

  鄭:當然了,還沒有到要吃藥的程度,但是影響到您的工作和生活,那天我碰見我們一個同事,已經到了單位了,轉頭就往回跑,我説怎麼回事,手機沒帶,其實到家裏頭,路上大概有半個多小時,其實按道理,您看單位也有電話,但是他就不踏實,一定要跑回去,最後來回一折騰一個多小時,工作也耽誤了。

  主持人:有些專家認為只有那些很孤僻的,不合群的人,他們才有可能得這種手機依賴綜合徵,是這樣嗎?

  鄭:還有一些就是工作特別緊張的,壓力特別大的人,比如像你們新聞工作者,或者是出去採訪這些。

  主持人:我們也是高危人群。

  鄭:因為他工作壓力比較大,工作壓力大,手機隨時都會誘發您這種焦慮,因為您老覺得手機隨時給您下命令。

  主持人:對,領導在那邊隨時下命令。

  鄭:隨時在命令您,隨時在找您,所以説比較緊張工作的,壓力比較大的人,手機也容易産生這種刺激,使您産生焦慮,産生一種期待,或者是心理衝突更嚴重,就是説它相當於是一種促發因素,所以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但是有的人重有些人輕,可能有些人很嚴重了,但是他意識不到。

  主持人:其實作為通訊工具除了手機我們還有固定電話,還有傳呼機,但是以前就沒有聽説過固定電話綜合徵,也沒有呼機綜合徵,為什麼單單手機出現了之後,各種各樣的麻煩都來了。

  鄭:因為手機的功能比較全,它不單純是一個通信功能,它還有娛樂,還有筆記本功能,還有很多隱私的東西在裏頭,所以這樣它跟我們生活的關係更密切,甚至我們可以把手機説成是一種,就相當於是一種文化,它已經不單純是一種工具了,它已經帶來了一種手機文化,因為它是精神、知識和物質的一個共同的整體的一種和諧的狀態,這種狀態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主持人:而且因為它是無處不在的,您無論在哪,天涯海角。

  鄭:都受到影響,而且特別是那一部《手機》電影,因為説它是文化,它已經影響到人的生活方方面面了,就像其它的一些物質衝擊了我們生活一樣,我們也離不開它。

  主持人:您提到電影《手機》,手機擴大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提供了機會,但是像您提到電影《手機》一樣,它也讓我們的隱私被窺視的可能性更大了,手機到底是讓我們更輕鬆了,還是更緊張了。

  鄭:實際上它應該是使我們更方便了。

  主持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鄭:但是在心理活動方面使我們可能有些人應對不好的話,就更緊張了,因為以前我們比如説人的心態最好,最平和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原始社會,大家不需要……

  主持人:但是我們肯定回不去了。

  鄭:但是我們必須跟着社會發展,現在越來越緊張,所以説很多東西就開始出現了,手機一響意味着什麼呢,比如説您這種場合下可能您覺得您手機來的特別不是時機,您接是不接,影響您的情緒了。

  主持人:不接的話,它一直響心裏很不舒服。

  鄭:對,接呢,可能是一個不希望(的電話)。

  主持人:我在工作,不希望別人打擾。

  鄭:對,所以就麻煩,像這種情況,您就無形之中,給您增加了許多要處理這些不必要的一些手機功能帶來的一些麻煩,實際上還有一些游戲的網絡的,還有,比如説舉個最簡單的,像《手機》電影裏面的那種,它有一些隱私功能,甚至一些短信的功能,當然《手機》電影它畢竟有文學的加工,但是生活上,我不知道你們聽到過沒有,就是我們在門診,我已經看過很多生活中的家庭,在重演着手機電影的這種悲劇,很多人就為了一個短信,就是為了一條手機,離婚了。您看來的這種黃段子,這種短信,如果知道的話,它是開玩笑,或者是無意中是誰發給他的垃圾短信,但是不知道的話,或者是感情正在出現危機的時候,對方得到了這個短信,出了問題。

  主持人:這個和手機依賴綜合徵有關係嗎?

  鄭:有關係呀,因為他害怕了恐懼了,甚至還會産生這種既依賴,又恐懼的一種強迫狀態。

  主持人:手機是個導火索。

  鄭:現在手機裏面存着很多電話、地址什麼一大堆的東西,甚至還可以存一些信息,所以説手機放到這兒,那很多人就很好奇了,您不信,您就把您的手機放到您的公共場合也行,放到家裏也行,您就肯定會擔心您這裡面的隱私功能會有什麼問題。

  主持人:本來用手機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人説自己用了手機以後,反倒更加忙了?

  鄭:你手機實際上是給別人安的,是不是,完全是別人在找你,為別人方便,這樣就給你帶來很多的壓力,如果你的工作安排,你的生活安排壓力太大的話,你這種緊張和焦慮的可能性,就要超出一般的這種正常人,因為以前你這種壓力,就是説你找不到我,乾脆我就這種壓力就沒有了,就逃開了,我可能就不會安排這麼多,所以現在在這種現代的社會中,有時候人覺得反正很方便,我就什麼都應了,實際上你沒想到,你應的太多的話,你有時候經常撞車,調整不好,自己就會産生緊張、壓力,所以一個手機有可能這個信息來了,那個信息同時也到了你自己就很難掌握,就會産生很緊張,覺得我們隨時都可以被手機所叫到。

  主持人:只要開着手機。

  鄭:開着手機你就有可能被老闆呀,或者是其他一些客戶,隨時找到你。你就完全是在別人的那種控制下。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有了手機之後,因為別人無時無刻都可以找到自己,所以説就覺得更加忙了。

  鄭:簡單地講,就是它影響了您的正常的生活,這是被動的對手機産生依賴。

  主持人:像您剛才説的,處於這種高度緊張,或者是競爭很激烈,這樣的環境裏面的人更容易得上手機依賴綜合徵。但我們肯定是不能因為這一點來放棄工作的,也不可能脫離環境,更不可能我把手機扔掉,從此不用,那更不可能。

  鄭:那當然了。

  主持人:那我怎麼擺脫手機帶來的壓力呢?

  鄭:是這樣,剛才我講了就是您儘量地把工作安排的比較有序,或者您産生的這種應激的狀態調的更高一點,就覺得我手機只要一開,我就隨時等着手機,隨時可能在給我影響,就是來給我通話。

  主持人:隨時打斷我正常的工作?

  鄭:甚至隨時可以引起我的,不管我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手機我開着我就做好這個心理準備,老百姓的一句話很簡單,就是有備無患。

  主持人:那像我們這種二十四小時要開着手機的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做這種準備?

  鄭:那你應該做這個準備,你既然開着它,為什麼呢,你就是為了要接,但是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在給你打電話,所以説即使你們,隨時叫你們也是有時機的,就算是二十四小時你可以做這樣的試驗,你都給它打開看,到底有多少電話,到底有多少,很應急很必須的電話,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可能有一半是可打可不打的電話,可能有一點是需要有用的電話,因為我為什麼,我有時候會關掉它,就是我已經做過這樣的統計,實際上真正的必須得有用的電話,實際上並不是太多。

  主持人:那就是您鼓勵大家在其它聯絡方式能夠找到您的情況下,把手機關掉。

  鄭:不要長期地沒完沒了的使用,我覺得這是一種調解的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您平時要把您的心態調整好,會調整自己,會放鬆,等於您弛張有度。

  主持人:我可以這樣理解您的話,如果自己先練了堅強的神經的話,到時候就不怕這些催命的鈴聲?

  鄭:對,您的應激的水平,您的防禦能力應該超過外界給您的壓力,這樣您才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壓力,您才不至於被這些外界的壓力所嚇倒,或者説引起産生過多的焦慮和緊張,這樣您就可以慢慢的擺脫掉它了。就是説您已經有了,像剛才您講了您已經五、六條以上的這種依賴的傾向了,您採取這種辦法您很快就會調整過來,但是最嚴重的,比如我剛才講的,已經有濫用一天發上千條短信的。

  主持人:拇指運動。

  鄭:已經出了很多了,還有就是已經出現了戒斷徵狀了,沒有的話,連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不踏實了,緊張,甚至出汗,甚至手腳出現嚴重的發抖的那種狀態了,軀體的反應都有,這個時候恐怕要看醫生了,甚至要用一些藥物,抗焦慮的藥物,或者是給他一些調整。

  主持人:手機本來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産生的,它是一個工具,但是現在這個工具已經影響了我們的行為,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就像我記得很多科幻片裏面都演過,就是人創造出來的這種工具,機器人也好,電腦也好,最後影響着人類自身,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人和工具的這種關係發生了改變呢?

  鄭:主要還是對這個功能的認識和了解,許多人如果把它確實當成一種工具在使用的話,或者是人的心態很正常不會出問題。

  主持人:不是手機出了問題,而是人本身的。

  鄭:是我們出了問題,手機沒有問題,這裡面當然了,有些人在做一些過多的開發功能,來推銷手機,推銷它的通話費,這是另一方面的問題,但是再好的東西它也要使用有度,就跟我們再好的東西我們最後失控,是我們人類,我們在用手機的人失控,不能説是好東西我們就無限制地,不加控制地去使用,最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所以説像這種情況已經不只是手機了,網絡出來的時候,計算機出來的時候,包括最簡單的游戲機出來的時候,都經歷過這些依賴、使用、濫用的這種過程。

  主持人:像您提到手機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已經是一種文化了,它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情感,還有娛樂方式,我們怎麼樣能夠讓這種科技的改變,生活的改變優化我們的生活,而不能夠帶來這種負面的影響?

  鄭:一個最簡單的檢驗標準:給您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雖然您用手機的次數比較多,但是您一天下來覺得,手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使我少跑了很多的路,覺得生活挺舒服,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成功使用的標準。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