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出版社幫你實現個性化出書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13:37


  播出時間:2004年5月22日CCTV—12 23:30 首播

  出鏡記者:黃剛 編導:楊燕怡

  董鐵鷹:董鐵鷹 國家知識産權出版社社長

  導語:

  歡迎收看《新聞夜話》。從現在開始,你不用再為尋找一本珍貴的脫銷書而跑遍所有書店,也不用為自己新書的出版貼錢拉贊助,去湊夠那“可惡”的最低印數。如今哪怕是你只要出版一本圖書,也可以立即印刷。這在以前是讀者和作者都不敢想象的事情。這种先進快捷的圖書出版方式就是按需出版。更吸引人的地方是,按需出版還可以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你可以直接參與到圖書封面,版式的設計當中,甚至可以實現每本書都是獨一無二的。

  今年4月,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下,知識産權出版社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按需出版工程。今天我們要專訪的就是知識産權出版社的社長董鐵鷹。他將告訴我們,出版社是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按需出版能夠提供哪些個性化的出版服務。

  訪談:

  主持人:出版社的按需出版工程已經啟動了,如果現在我捧着這麼一摞書稿找到你們,作為出版社如何才能夠滿足我出書的願望,讓這一摞文稿變成鉛字?

  董鐵鷹:如果這個書,包括作者和出版者都認為,它只適合於印比較少的數量,這個就要採取按需出版的方式。就是把要出版的內容放在計算機裏,實際上(它的)庫存就在計算機裏,需要印刷的時候,就通過一個數字印刷設備,直接把(需要印刷)的內容打印出來。實際也是一種打印,但是它適合於工業化生産。打印出來以後,它把頁碼、順序,需要裁切、折疊、組合的內容都已經準備好了,這樣中間的一些環節就都省掉了。

  主持人:我現在想印幾本就印幾本?

  董鐵鷹:想印幾本印幾本。

  主持人:甚至一本也可以(印)?

  董鐵鷹:一本就可以(印)。

  主持人:那現在按需出版可以印一本書了,它的成本是不是會很高?


  董鐵鷹:按需出版在印刷量少的時候,它的成本比傳統出版要低得多,平均到每一冊書要低得多。它有一個大概這樣的測算,如果是一個傳統圖書的出版,一般起印要超過一千冊,它經濟上才能合算。而且費用在幾千塊錢到一萬塊錢以上,按需出版像印這樣一本書,大約是十塊錢,那麼印兩冊就是二十塊錢,印的冊數越多,錢越多。但是它不像傳統出版那樣有一個很高的起步價,它(按需出版)沒有起步價,每一冊是這麼多錢,可以説是線性的,就是冊數乘以印刷成本,所以它就可以適合需要量很少的圖書來印刷了。

  主持人:這是按需印刷。

  董鐵鷹:像有一本書,這本書《濤聲依舊》,這是一個新聞作品集。這個作者在我們(出版社)試驗按需出版,他就指定要七十四冊。

  主持人:要七十四冊?

  董鐵鷹:有零有整的。

  主持人:有零有整的。

  董鐵鷹:我們就給他做了七十四冊。

  主持人:你像他印這七十四冊,大概需要多少錢?

  董鐵鷹:現在在按需出版的試驗階段,我們有一個大概的收費標準,如果是作者自費出書的話,(還要)編輯加工,這樣一本書的編輯費,這本書可能是十九萬字,大概兩三千塊錢,三千塊錢左右,編輯加工(的費用)。

  主持人:編輯加工?

  董鐵鷹:因為出成書還是要對文字進行編輯加工,還是要對內容進行了解,還要讀一下這個書,修改一下這個書。(而)印刷一本也就是十多塊錢。

  主持人:最後七十四冊出完之後,(作者)總共需要花多少錢?

  董鐵鷹:三四千塊錢吧,我覺得是三四千塊錢,一本書(印刷費)是十幾塊錢,可能也就三千多塊,因為印刷費才幾百塊錢,七八百塊錢。

  主持人:那如果要是按照以前的傳統方式來印刷,首先出版社就不會給你印這七十四冊。

  董鐵鷹:對,因為你還要編輯加工,這是肯定的。不管傳統出版還是按需出版,編輯加工肯定是要做的,要花費代價。如果作者就需要七十四冊,當然也可以只印一百冊,也可以這樣,但是收費是不會降低。因為印刷廠有一個規定,印刷廠的印刷收費,實際上它是以五千冊為一個單元計算的,就是(印)五千冊以下是一個收費標準。

  主持人:是一個收費標準,就是一本也是這麼多。

  董鐵鷹:印刷費是一樣的。

  主持人:5000冊以(下)也是這麼多。

  董鐵鷹:不同的是紙價有一些差別,但是印刷費是一個價格。

  主持人:對於這樣的作者,只想印七十四冊的作者來説,他就不划算了。

  董鐵鷹:對。

  主持人:那現在如果説按照按需出版,我們出這樣一本書需要多長時間?

  董鐵鷹:如果僅從印刷裝訂看,可能十分鐘,二十分鐘。其實打印的時間可能一分鐘,兩分鐘就出來,一兩分鐘就出來。

  主持人:要是傳統的方式呢?

  董鐵鷹:(按照)傳統的方式,整個要做完這樣一本書,可能要兩天的時間,因為要不斷地換版,一個版印不下來,還要上一個金屬版,印完了再上一個金屬版,最快也要一兩天,兩三天的時間。

  導視2:

  (邊印邊賣,一冊圖書也可立即印刷。)

  主持人:出書這麼方便快捷,那現在出書是不是也就變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

  (先進的出版方式,能否取代傳統印刷。)

  主持人:我印多少冊,用傳統的印刷方式還是用按需出版方式,哪一種才更划算?

  董鐵鷹:如果在三四百冊以下,那絕對是按需出版合算。

  主持人:比較划算。

  董鐵鷹:對。

  訪談2:

  主持人:那既然這麼好,是不是按需出版的印刷方式,就可以取代傳統的印刷方式了?

  董鐵鷹:我們覺得在可預見的時間,不可能取代傳統的出版方式,應該是互相補充。我這裡有這樣一本書,就是這本書。這是一個作者寫的,他沒出版過圖書,他沒有經驗,他就寫了一本,在我們(出版社)做按需出版的試驗,實際上就是給他用按需出版的方式,只做了大概是五本。我們把這個書做好了以後,在一次書展上,我們就宣傳按需出版(工程),把它放到展臺上,介紹我們這種按需出版的新的出版方式,這個時候有一個出版社看中了這本書,(那家出版社)就認為這個書可以大量出版。這是今年年初的事情,幾個月以後已經正式出版了。據説這個書第一次印刷印了六千冊。就是最開始是按需出版,他搞不清楚,或者沒有準確的估計會有多少印量,自己出了一些費用,做了一些樣書,市場上有(出版社)看中了這本書,那麼就大量出版,印了六千冊,就採用傳統的方式。

  主持人:有沒有這樣一個數的限定,就是印多少冊,我用傳統的印刷方式,還是用按需出版方式,哪一種才會更划算?

  董鐵鷹:有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當然是它是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浮動的。我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測算,比如現在如果在三四百冊以下,那絕對是按需出版合算。

  主持人:比較划算。

  董鐵鷹:對。

  主持人:如果是一千冊以上,一般地説是傳統出版比較合算。而且這個平衡點可能也會隨着技術的發展來變化。按需出版的設備,我們知道,就像計算機的價格在不斷地下降一樣,按需出版如果它的設備不斷地改進,那麼整個按需出版的量,這個規模不斷地擴大,它的成本還有可能降低,這個平衡點可以在不斷地向上移動。據我知道,國外採取這種按需印刷,總的産值已經達到了整個印刷産值的10%以上,在我們國家還比較少。

  主持人:你們是知識産權出版社,主要是以文獻為主,而且我知道文獻它是範圍比較寬,但是印數比較少,以前按需出版試點在這方面書籍的試點工作做得是比較成熟的。那是不是説,只有這種特定範圍的書,才適合按需出版?

  董鐵鷹:按需出版我想適用的範圍是很寬的。它不僅僅是對科技資料或者專利文獻,對其它的圖書,實際上只要它是需求有個性化,只要它是印量比較少,我覺得都更適合於按需出版。有些作者他寫完了書,他要把它製作成書,他本身不是以大量銷售為目的的。他就希望把這個書做出來,留下來。甚至有的書是他一生的經歷,希望給子女親友,他需求量本身就不很大。

  主持人:出書這麼方便快捷,那現在出書是不是也就變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任何人是不是都可以出一本書,當作家了?

  董鐵鷹:出書從技術上把這個書印出來,把它編輯,應該是就比原來簡單得多了。由於有了按需出版方式,如果這個書的數量比較少,那麼費用上,起點就是門檻也比較低了。

  主持人:比較低。

  董鐵鷹:但是出一本書也還是要經過各種環節,比如需要編輯加工,比如需要它內容要有意義,要比較好,這些環節都沒有變,和傳統的出版是一樣的。

  主持人:我手頭上的這本書,應該是兩本書,封面,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發現它後面有區別,一本書是有價格的,一本書沒有價格,這是怎麼回事?

  董鐵鷹:按需出版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就是這個書,如果説(只是)作者需求,不在市場上進行銷售,那麼我們就做成這樣的圖書,就是還沒有給正式的書號,我們可以叫它作為樣書。如果這個圖書要拿到市場上去銷售,是要作為一個正式的出版物,那麼需要有一個書號。這個書號我們國家是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管理的。按需出版它可能會涉及很多品種的圖書,這個書號最終怎麼解決?新聞出版署正在研究解決這個事情。

  主持人:也就是説,現在對於按需出版這種方式來説,這個書號還是一個問題?

  董鐵鷹:還在研究。但是我想會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這個定價是怎麼定的,是根據什麼來定的?

  董鐵鷹:這個定價只是一個參考定價,因為這個書還沒有正式的銷售。但是我們將來按需出版的圖書,如果拿到市場上去銷售,如果是作者提出來的我要出版這本書,也希望將來進行銷售,那麼我們會跟作者來商量。

  主持人:商量的依據是什麼?

  董鐵鷹:依據,那當然有圖書的製作成本,有作者期望得到的銷售利潤,還有市場上平均的水平。我們估計按需出版的書和傳統的圖書,就是同樣規模的圖書,差不多的圖書,可能定價會稍微高一些。

  主持人:無形中是不是又會加重讀者的讀書負擔?

  董鐵鷹:這個看怎麼理解,我們在調查中,有的讀者也提出來,你這個按需出版的書本身比較少。只有少量的人需要這樣的書,那麼他負擔得起,他認為這個價格是合理的。

  導視3:

  (電子化出版,著作權能否得以保護?)

  董鐵鷹:通過技術手段,把它轉化為電子化的庫存。但是我想這個,只要有明確的需求,只要得到授權,我們現在可以很快地完成轉換。

  主持人:現在很多網站也有自己的電子書,我能不能就從他的這些網站上,下載下來,我直接找到出版社,我就去印刷這本書。

  (出版社如何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

  董鐵鷹:如果給老人看的書,他可以把同樣的內容,把它的字號放大。

  主持人:參與性很強,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訪談3:

  主持人:按需出版的確是減少了出版商和讀者之間的環節,可以説出版商直接面對讀者。那麼現在,如果我想要這樣一本書,是以前出版的,現在這個市場上又買不到了,我該怎麼辦?

  董鐵鷹:我們現在正在建立這樣一個網站,把一些經過我們選擇的,已經斷版的圖書,把它放到這個網站上。我們估計在6月底或者7月份,這個網站就會投入使用,那麼公眾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來查,這裡有沒有他需要的書。

  主持人:如果要是沒有呢?

  董鐵鷹:如果沒有,我們在這個網站上也專門開闢了這樣的欄目。你需要什麼書,那麼通過這個網站反饋給我們,只要它出版過,那麼我們去找。如果我們得到了就是有人需要,有的讀者需要這個書的信息,我們還要找原來的出版者和作者協商,把專有出版權和著作權的問題解決。

  主持人:那現在你們庫存的這個量,是什麼樣的一個水平?

  董鐵鷹:一般圖書的庫存,我們已經收集了幾萬種的圖書的書目。但是還不能説這個已經是電子化的庫存,因為這裡面首先我們還要根據讀者的需求,來確定哪些書把它重新轉化為電子形式。因為書出版時間很長以後,一般的出版社它很難保存原始的電子數據,還要重新加工。另外剛才説到了,這裡還有一個專有出版權和著作權的問題。我們希望得到廣大的作者和原來的出版者的支持,經過他們同意以後,我們才能通過技術手段,把它轉化為電子化的庫存。但是我想只要有明確的需求,只要得到授權,我們現在可以很快地完成轉換,一年轉換幾萬冊是不成問題,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這個能力。

  主持人:現在很多網站也有自己的電子書,我能不能就從它的這些網站上下載下來,我直接找到出版社,我就去印刷這本書。

  董鐵鷹:他(讀者)要直接下載,直接打印成書,那當然他經過那個網站的許可,是可以的。但是據我知道,作者和這些電子載體的網站簽的合同是授予(網站)電子出版權,並不允許同時還賣紙載體的圖書。

  主持人:印刷權?

  董鐵鷹:對,印刷的圖書還是在出版社來出版,就是在原來的出版社來出版,這裡還是有一些界限的。

  主持人:我想弄明白就是,我要想去印刷的話,想印刷成這樣一本書,我是不能夠通過網站上直接來下載這些資料的?

  董鐵鷹:好像還沒有網站能夠同意這樣打印,另外自己打印的成本,你要算一算就會發現,比去購買按需出版的書還要高。

  主持人:我要拿到這本書之後,我要花多少錢?

  董鐵鷹:剛才我有一個大概的測算,我們估計這樣的書,我們現在測算的成本,比傳統出版的同樣的書,價格要高一些,大約是1.5倍到2倍。因為它根據需要再專門製作出來的,可能原來的書售價十塊,可能現在要十五塊到二十塊。但是省去了讀者他去……

  主持人:四處奔波尋找的這些開銷和花費。

  董鐵鷹:四處奔波尋找這個書的開銷。在國外有一些書店邊印邊賣,這個已經成為現實了。因為任何一個書店,很難存十幾萬種圖書到書店去,它只能存一萬種書,兩萬種書就是很多的了。有的書店有這種按需印刷的設備,讀者可以從(書店)內部的網絡上,查到他所需要的書,很快就打印出。

  主持人:按需出版它是電子化的,也就是説,它隨意性很大,它的個性化很大。具體來講,都有哪些?

  董鐵鷹:一個圖書的內容確定以後,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出版。

  主持人:不同的形式來出版?

  董鐵鷹:不同的形式,比如説它的封面可以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就是我這一本書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封面我可以把它設成不同的封面?

  董鐵鷹:採用按需出版的方式,因為在印刷的過程中,它不是像傳統的方式每一面都印得一樣,它是用計算機來控制的,它每一面可以不一樣。你加上一個指令,可以這本書上寫着送給甲,另一本書上寫上送給乙,都可以。這樣它就算是個性化的一個例子吧。另外,如果給老人看的書,可以把同樣的內容,把它字號放大,所以這個變化可以是很多的。另外你比如説裝訂的形式,有的需要送人,裝訂成精裝也可以。有的加上彩頁,有不加彩頁,用不同的紙印刷,各種方式都可以。

  主持人:也就是跟我們現在所説的DIY,自己動手,參與性很強,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董鐵鷹:對,它要比傳統的出版靈活得多,可以滿足個性化的需要。

  結束語:

  節目的最後,董鐵鷹社長告訴我們,按需出版不但滿足了作者和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由於這種出版方式是在有了確實的需求之後,再組織生産圖書的。這樣的話,就有效地避免了出版生産的盲目性,減少了大量的材料浪費和能源消耗。所以按需出版又被稱為“綠色出版”。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新聞夜話》,再見。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