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0:11
現在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進?在孩子智力成長的同時,如何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本期《讀書時間》節目,知心姐姐盧勤女士將同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主持人:這裡是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的開放演播現場,地點是在北京城南的百榮書店,歡迎各位參與我們今天節目的錄製。有一項中小學生的調查,就是説如果父母可以有一個承諾,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在這個結果出來之前很多人就猜測可能是想要有很多的零花錢,可能有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玩兒的時間。但是最後出來的結果是這樣的,在近4000名的中小學生的調查當中,有56.82%的學生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經常肯定自己;有54.67%的學生是希望爸爸媽媽不要經常説別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強。今天我們要談的這本書就是《告訴孩子,你真棒!》,差不多表達了孩子們這種心聲。今天我們就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盧勤女士,現在我們就用掌聲有請盧勤女士。
主持人:請坐,歡迎來我們《讀書時間》做客。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您説您這本書是説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盧勤:對。是這樣。很多書是應運而生的。就是經常有很多的孩子,很多的父母提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就給他們解答。我覺得現在很多家庭問題吧,父母都是帶着真情,帶着問題,帶着煩惱來跟你敘説的。他只是尋找一種方法,或者尋找一種理念,所以我跟很多父母接觸的時候都特別需要心和心的溝通,了解他,然後他再了解我,我把我的建議告訴他,可能對他會有點幫助。
主持人:最初在組稿的時候,就説,説是寫給父母的一本書。可是我們看起來的感受就覺得,其實父母和孩子共同來讀更好。
盧勤:就是這樣的,我這本書叫《告訴孩子,你真棒!》,真正讓眼睛亮起來的是孩子們,很多孩子看了興奮得不得了。
主持人:為什麼?
盧勤:因為他們告訴我,這本書剛出來有個孩子就給我打電話,説,我告訴你吧,我媽就老跟我説,你真笨,媽媽老説我真笨,終於有人告訴我你真棒了。結果他就告訴媽媽,媽媽,你要買這本書。
主持人:看了您的書之後,您舉了很多例子,説有很多孩子他可能跟自己的父母很難溝通,跟自己身邊的長輩很難溝通,但是看到您的書就很容易溝通了。那今天我們重點談的,是這本書的第三章的內容,就是關注孩子心靈成長,題目是“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在我們進行談話之前先問問家長,然後問問我們的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家長更關注的是你們哪方面的成長?
同學1:我認為家長最關注我的是我的成績和我英語考的級數。因為我爸爸説,你只要級考好了,以後上初中就能什麼考上好的初中啊,然後免去多少多少錢啊,但是關注我的心理一般都是説他心情比較好的時候,然後就説在晚上,晚上快睡覺的時候,雖説也關心我的心理,但是關心得比較少,大多數都是關心學習和成績。
家長1:我確實是比較關心兒子的心靈。他6歲了,該上小學了。社會上有很多複雜的東西,比如説我想保護他,不讓他知道,但是又怕他總有一天會知道,就是這種矛盾不自信的心理特別地多,這是我在教育他過程中最大的困惑。
主持人:這些困惑你很難解決是不是?
家長1:我一直在試圖解決,但是沒有找到什麼特別好的方法。
主持人:今天就再試一次,看知心姐姐怎麼幫你解決。謝謝。
盧勤:我覺得如果有困惑還是好事,她開始關注了,我現在覺得很多父母可能還沒有關注。
主持人:在您説“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我看您把尊嚴放在了第一位,而且您上來就説,一個人心靈的世界是靠尊嚴支撐的,後邊又説了一句,尊嚴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
盧勤:對。這個尊嚴為什麼放在第一位呢,這主要是從徐力的事情説起的,我真的是從徐力殺母的事件中得到的一種教訓。
主持人:您説到徐力,我們就先説徐力這個事,徐力我在您的書裏看到,他因為母親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就把母親殺了,但是更多的具體細節沒有,他母親給他什麼樣的壓力了,您能給我們説一下嗎?
盧勤:這個徐力在看守所的時候,我和他面對面談過100分鐘,當時我面對他的時候就覺的特別地震撼,因為徐力是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也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他成績也很好,但他為什麼走向極端呢?徐力的媽媽控制了孩子所有行為,控制了孩子所有的時間。他的空間非常小,他媽媽基本上不把他看成是一個人,就是一個學習的工具,就在這樣地逼他壓他。最後呢,他就忍無可忍。就在他那天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看到媽媽正在看電視,他就想走過去看一眼,他説平常同學們説起電視裏的事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媽媽發現了,大吼起來,我告訴你,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的,你要考不上大學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沒關係。徐力當時非常氣憤,他心裏想我已經很盡力了,你幹嘛老跟我過不去?拎起書包往家門口走,就看到家門口有一個一尺多長的榔頭,拎起榔頭跑到媽媽房裏,朝媽媽後腦勺咣咣咣打了幾下,這樣媽媽就死了。
主持人:他在杭州看守所裏面,您看了他四次?
盧勤:我最後一次看他的時候,他哭了,他説我現在才知道天下的母親都愛孩子。當時聽到這話,他流眼淚,我也流眼淚了。我就看到眼前的19歲的男孩子,今天終於理解了媽媽,卻永遠地沒有了媽媽。我就覺得愛和恨就像一張紙的兩面,愛轉化為恨就是一瞬間的事,但是恨要轉化為愛卻要付出一生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所以徐力就跟我説,給孩子留點空間吧,給孩子留點秘密吧,給孩子留點尊嚴吧。這是徐力讓我轉給所有的父母的一句話,所以我就把這個問題放在了第一位。
主持人: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對孩子的肯定多了,覺得這是蜜罐裏泡大的,説不得碰不得。而且還會有這種事,他走上社會不光是説和碰的事,還要經歷很多你想得到想不到的磨難。所以您在書裏提到第四點,心靈成長是需要磨難的。
盧勤:對,其實就像天空一樣,有陽光雨露,還有很多風風雨雨。有些風雨是小雨,還有很多大雨,還有很多颱風都會颳起來,所以人生要經歷很多的磨難,不經歷磨難的孩子也長不大。
主持人:在磨難這個問題上特別想問您的就是,對於我們大多數孩子來説,可能碰到的磨難不會是這麼嚴重的磨難,或者有的時候不會經歷什麼磨難。
盧勤:其實人的感悟都是在體驗中感受到的,爸爸媽媽替孩子做了很多事,怕孩子吃苦,實際上你剝奪了孩子的一個機會,孩子只有在自己親身的體驗中才能夠有感悟。所以就要把機會給孩子,比如你摔倒了,爸爸媽媽不要扶孩子,讓他自己爬起來。
同學1: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説有些大人,覺得不把小孩當回事,像我剛來的那會兒,保安也是這樣,跟特別欺負小孩似的,讓我們出去,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盧勤:你説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個社會問題,不把小孩當回事,你看我們小孩都氣哭了。
主持人:是哪個保安啊,是他嗎?他剛才也這樣對我了,雖然我是成年人。
同學1:可是那些家長帶着小孩來的,保安就讓進,就是我們自己來的小孩,保安根本不讓進,根本不拿我們當回事,就直接説:出去。
盧勤:我就説了,他讓你出去你還能坐正中間説明你很了不起,你是怎麼進來的?
同學1:那是後來人來了,我才進來的。
盧勤:你應該這樣,當你看到保安的時候,你應該微笑地走過去:你好,叔叔,中央電視臺是在這兒拍節目嗎,我是今天請來的重要嘉賓,我能進去嗎?
主持人:還有,我也想説兩句。保安是為了覺得今天我們要談“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我們也是説好了,覺得要給你一點磨難,你看你就受不了了。
盧勤:不過,你今天表現得很好,發言很積極。他很有參與意識,我們再給他鼓鼓掌。
主持人:你叫什麼名字?
同學1:我叫馬彪。
盧勤:我們給馬彪一個愛的鼓勵。棒!棒!棒!你真棒!馬彪先生,你真棒!耶!
主持人:您還提到“心靈成長七個需求”裏面還有一個就是自由的問題,而且您切入得特別好玩,您説,現在社會都需要這種發散性的思維,也叫創造性的思維。我們老是説創造性思維,就是説你用創造的理念,還有創造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的一種思維。您覺得培養這種思維,很關鍵的是自由,是思想和心靈的自由嗎?
盧勤:對,是這樣的。人被束縛了沒有自由了,就沒有了創造。他真的需要把空間打開。孩子能夠自由地想像一些問題,這樣他的頭腦不受約束,他才能想像,有創造的動力。標準答案有時候束縛了人的頭腦。你看有個孩子,5歲,媽媽跟他講故事,講大灰狼怎麼怎麼壞,小白兔怎麼怎麼好,小白兔怎麼戰勝大灰狼。講完以後孩子就很困惑,問他媽:為什麼大灰狼就壞,為什麼小白兔就好?他媽就急了,“啪”給他一嘴巴: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然後孩子還依然問這個問題,最後也沒有得到解答。後來就不吭氣了,以後也不問問題了,他就學會了小欺大。後來他就去欺負別人。我就覺得很多創造性的思維,是在孩子童年的時候産生那些想法,沒有得到保護,然後就過去了。
主持人:就是家長這種缺乏想像力,缺少童話色彩,沾染到孩子身上,其實對孩子是特別不利的一件事情。
盧勤: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國家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所以今天特別需要有創造精神的孩子,那麼這些創造精神哪來?要給孩子一個充分的空間,讓他去想像。
主持人:這個“心靈成長”我們説到第六個,您在書裏寫的是心靈成長需要包容。腦子裏第一印象就是孩子錯了的時候,有什麼事情覺得不能理解的時候,儘量去理解他,後來看了書以後覺得,我這種想法太簡單了,您的含義更深一些。
盧勤:我寫“包容”是看到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有一個美國士兵從越南戰場回來,在舊金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説我要回來了,但我要帶一個朋友回來,我這個朋友在戰爭中踩上了地雷,炸掉了一個胳膊和一條腿,我讓他跟我住在一塊兒。他爸爸就很不高興,説,你想沒想過,你把這樣一個殘疾人帶回家會給我們帶來多少麻煩?我想你自己回來吧,他自己會找到活路的。兒子把電話挂了。過了一段時間,媽媽收到了從舊金山打來的電話,説你兒子死了,説兒子是墜樓而死,判斷為自殺。當爸爸媽媽悲痛欲絕地趕到舊金山的時候,跑到太平間裏頭,掀開布一看,兒子沒有一個胳膊和一條腿。原來這個受傷的孩子就是他自己。當他知道爸爸媽媽不能包容他的時候,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當時看到這篇文章就很受震撼,當一個孩子出現變化的時候,父母不能包容,這孩子就沒有了希望。所以我特別希望爸爸媽媽能包容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在不停的犯錯、知錯、認錯的過程中長大的。但是如果説,爸爸媽媽不能包容孩子,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的前程就會非常地暗淡。
主持人:“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中,最後一個是夢想。夢想對您來説是感同身受的。
盧勤:是這樣的。
主持人:您最大的夢想,就是小的時候,覺得是不是要當“知心姐姐”呢?
盧勤:是這樣的。
主持人:那時候您多大?
盧勤:那時候我上小學四年級,10歲,我看了《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就特別喜歡,然後我就給“知心姐姐”寫了一封信,沒想到竟然收到了回信。“知心姐姐”説:盧勤小友。我當時對這個名字感到非常地親切,一下子産生了一個夢想,我也想當“知心姐姐”。於是初三我就決心已下,考人大新聞系,畢業以後到《中國少年報》當記者,當“知心姐姐”。等我上了高三,大學的校門就關閉了,沒有大學可上了,只有一顆紅心了。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四年之後我就調到白城地區知青辦,到知青辦做了六年,後來還當了知青辦的副主任,就成了知青的“知心姐姐”,他們有什麼苦惱來找我。後來就通過團中央組織部和中組部把我調回了北京,1979年6月我就正式跨入了《中國少年報》的大門,那天我真的流下了眼淚,我沒有想到一個知青童年的夢想能實現,我那時候就下決心在這裡工作一輩子。要聽起來也挺神奇的,但是我真的覺得我很幸福,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主持人:我們現在基本上已經談完了“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總結一下就是需要尊嚴、宣泄、肯定、磨難、自由、包容,還有夢想。今天我們談話談到這兒,盧勤老師,我們現場的不管是同學還是家長,在他們提的問題當中,我終於感到他們關心的不光是分數,也關心孩子的心靈關心成長。跟我們做這期節目的目的一樣,我們覺得希望家長,孩子的身體健康需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需要關注,通過我們這期節目,希望他們能夠認識到,孩子的心靈成長更需要關注。打開書本,開闊眼界,走進《讀書時間》,你我相互交流。今天我們的訪談就到這兒,謝謝盧勤老師!謝謝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