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探索?發現 > 正文

《紫禁城》之一 宮門大開(探索?發現2005-65)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5日 18:02)


紫禁城

  看到這樣的一組建築物,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這是故宮。也可能會有人説,這是紫禁城,這是故宮博物院。這樣的説法都對,紫禁城、故宮、故宮博物院,這些名字的演變,道出了它的歷史變遷。

  紫禁城屹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心,已經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了。人們對它的印象半似清晰,半覺朦朧,雖然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但常常還會有人問起,它的名字為什麼叫紫禁城呢?

  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中國古代星象學認為紫微垣星座位於中間,是天帝所在的地方,皇帝號稱是天子,他所住的皇宮就比喻為紫微垣。又由於皇宮門禁森嚴,警衛相當森嚴所以它就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像傳説中的紫宮一樣,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從公元十五世紀初,明、清兩朝的廿四個皇帝曾經在這裡統治全國、生活居住。他們是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10位皇帝。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貴文物

  紫禁城裏沒有一個人走動,沒有一丁點兒聲音,然而,人們還是可以從這裡想象出皇帝在位時,那鼓樂齊鳴、刀弓林立,金甲逼人的森嚴場面。一切是那麼輝煌莊嚴,氣勢磅薄。然而,似乎從什麼地方,隱隱約約傳來一聲聲哀怨。

  大約過了500年,在公元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辛亥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改變了紫禁城的命運。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隆裕皇太后被迫宣佈清末代皇帝、六歲的溥儀退位。這就是當年的退位詔書。

  紫禁城被收歸國有,紫禁城不再是皇權統治的地方,這時的它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故宮。

  鄭欣淼:“故宮就是舊時的皇宮的意思。它是歷史上後一個朝代對前一個王朝皇宮的稱呼。就像明代的時候,就對元大都稱為故宮,明朝滅亡以後,紫禁城由清朝來繼續使用,直到清朝滅亡以後才稱為故宮。”

  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要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瀋陽的文物移至故宮。

  按照《清室優待條件》,清皇室小朝廷暫時居住在故宮後宮。歷時十三年的時間裏,清皇室除了密謀復辟,還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故宮轉走大量文物。 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這年十一月五日上午九點多鐘,清朝遜位皇帝溥儀,收到民國政府的一份公文,上面寫著:“大清宣統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其一切公産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清宮收藏的古董

  當天下午,溥儀被清出了宮。緊接著,清室善後委員會前來點查宮內物品。 根據《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初步清點出的文物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這些文物都是稀世珍品。

  這些是商朝的甲骨文。那時候,奴隸主常常用龜甲獸骨來占卜吉兇。這件甲骨上寫的是,問一個人生病了能否好,回答是可以好。

  這些戰國時期葬墓裏的陶傭,告訴了人們,戰國以後由於發展生産的需要,封建貴族逐漸用泥、木、陶塑代替活人殉葬。

  兩千年前漢代精美的織繡印染工藝品,仿佛在為人們講述著為什麼會有昔日“絲綢之路”的貿易盛況。這種呈絨毛狀的起毛錦,不是用毛線編織的,而是用蠶絲織成的。

  這幅元代的壁畫《七佛説法圖》原來在山西興化寺,1926年被商人分割為六十余塊,盜運到北京,被北京大學研究所發現並保留下來。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中,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它們有的像這些舞傭、樂傭一樣,在墓葬裏埋藏了幾千年;有的在收藏家手裏輾轉幾百年;歷代帝王又以風雅自命,把天下藝術珍品攫為己有,藏于深宮。


溥儀退位詔書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徐啟憲:“1924年11月4號馮玉祥將軍發動了北京政變,驅動了溥儀趕出了故宮。當時北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護故宮,使故宮的文物不至於流失。 第一在驅逐溥儀的同時,把保衛溥儀的皇家部隊全部繳械,派駐國民衛隊進行保護故宮,這樣的話是保證了故宮文物不至於從宮內流失;第二條的話,馬上組織清宮善後委員會,對故宮裏面的文物進行清點登記;第三方面的話,進一步地分清楚哪些是溥儀的私人文物私人的用品,哪些是國家的文物。溥儀在他搬出去自己的帶自己的用品的時候不至於把國家文物 能夠流落出去。”

  溥儀出宮的第二年,一九二五年的十月十日,故宮更名為故宮博物院。開放的當天,故宮博物院的參觀門票是1塊大洋。那個時候,民間有俗語,4個大洋1頭牛。但儘管這樣,據報道,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

  這位17歲就進故宮工作的單老先生,回憶起博物院創業之初,清室遺老遺少要求將故宮還給溥儀,而段祺瑞政府為把持故宮,接二連三藉故通緝、逮捕當時博物院的負責人。

  故宮博物院顧問單士元:“在沒解放以前我們故宮的同仁,那心情非常緊張,因為故宮裏都是國寶文物,大家都害怕它受損失。所以在沒有解放以前,我們職工值班的值班,巡邏的巡邏,日日夜夜地來保護宮裏,生怕發生意外。”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緊逼華北。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於遭受戰火的毀滅,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南遷。

  在194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南京國民政府挑選出近3000箱文物運往台灣。現存于台北故宮博物院。近8000箱文物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有2000多箱至今封存于南京庫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南遷期間,部分文物還到國外展出。


文物遷移路線圖

  這是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第一次在國外展出,展覽引起了世界的轟動。然而,這時的紫禁城皇宮裏其實是一片蕭條景象。宮殿油漆剝落,院內雜草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次大清理,單單院內的垃圾和渣土就清除了二十五萬立方米。有人説,如果把這些垃圾堆積成兩米高、兩米寬的土方的話,它們可以從北京一直延伸到天津。更重要的是,這座宮殿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火災,所以這時,故宮博物院建築及其文物的安全被放在首位。

  新中國成立後的故宮博物院,百廢待興。建立庫房、修繕建築,清理藏品、徵集文物,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從頭開始。這時的文物保護重點是對這裡原來收藏的文物重新清點核對,並且,增補遺漏的文物。比如,從雜物堆中發現了用草簾裹著的象牙席。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象牙席,清雍正皇帝曾經因為它過於奢侈浪費而傳諭不要再做。不過,到了乾隆五年,那一年的貢單中,就有三處貢進象牙席的記載。這張象牙席,雍正皇帝曾經使用過。這個時期的文物保護,除了像象牙席一樣將文物從雜物中清理出來;另一種就是把所謂的“非文物”,確認為文物,比如,宋朝宋徽宗趙佶畫的《聽琴圖》。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徐啟憲:“趙佶的《聽琴圖》是非常有名的,是宋朝宋徽宗的一件名著。 解放前故宮博物院把它列為贗品範圍,始終存放在贗品庫當中。解放後經過專家的鑒定整理,通過認定它不僅是一件珍品,同樣也是件國寶。”

  這件從資料庫中發現的龜魚方盤是戰國時期的絕好作品,盤內龜、魚在水波裏游動,盤外有各種幾何形紋飾和浮雕的獸。裝飾細密,神態生動。

  就像這樣,原來清宮收藏的很多歷代藝術品,真品、贗品混雜于各個宮室之中。建國初期的故宮博物院學者、專家們將它們一一鑒別、審定、修復、分類、整理、登記、註冊。據統計,這時從故宮博物院裏的非文物、贗品、材料庫中共發現了文物2876件,其中一級文物就有501件。


遷移的部分故宮文物

  故宮博物院裏舊藏的文物主要是明清兩代皇家的典章文物,皇帝生前珍藏的文玩古董、帝後生前使用的陳設用品。這個時候,專家們不僅要將所有的文物清點整理出來,還要將受損的文物進行修復。

  故宮博物院的建築、檔案,也都是第一手的材料,能夠提供歷史的見證,可以解決爭議的問題。比如歷史劇中乾隆時期那個神秘的香妃,果然是進到皇宮行刺的嗎?在博物院裏也得到了澄清。

  故宮博物院顧問朱家?:“根據故宮檔案上的第一手材料,説明她在宮裏的過程是這樣的,她的家族是幫助清朝政府平叛的,對於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鞏固是有貢獻的。戰爭完畢之後,她們家族把她送來,乾隆接納了她封為貴人,最後封為榮妃。榮妃在宮裏邊生活了幾十年,乾隆常常賜給她鹿肉、羊肉、奶油、鴨子,完全是依照她的生活習慣。最後她五十多歲死了,在她的棺材上還用維文寫出‘以真主的名義’,葬在東陵。”

  經過故宮博物院長達10餘年的努力,最終清理出紫禁城內舊藏文物70多萬件;同時,以向社會徵集、接受私人捐贈的方式,新納入的文物有20多萬件。

  解放後的故宮博物院,還經歷了一次文物保護的大考驗??十年動亂。當時,社會上傳聞有一些人要衝擊故宮博物院,這樣故宮博物院和院內的文物都會受到很大威脅。那麼,這時的故宮博物院是怎樣度過那個特殊的年代呢?

  徐啟憲:“總理當即決定故宮博物院實行軍管,故宮博物院從此就不開放,閉館,這樣的話,使故宮免遭了一次大的劫難。”


宋?趙佶聽琴圖局部

  然而,就在故宮博物院閉館期間,國際國內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傳聞。傳聞説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已經被嚴重破壞,宮內文物所剩無幾。

  徐啟憲:“周恩來總理他就及時地,為了粉碎國外的一些謠傳,故宮博物院就重新開放。71年重新開放,開放的場面非常熱烈。”

  重新開放的故宮博物院,吸引著人們。每天早上,都有眾多遊客帶著自己對皇宮的臆想在這裡等候著。每天早上,當紫禁城內古老的自鳴鐘敲響,曾經專供皇帝出入的宮門大開了。宮門大開了,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善的皇宮向全世界敞開了。

  在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當中,除了歷代皇帝生前收藏的文玩古董,還有清代皇宮的許多遺物。它們數目多,儲存分散,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而現在,人們對它有了新的認識。


修復古畫

  這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著近九千間宮室的紫禁城,如今,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八百多萬遊客,也就是説,平均每天就會有兩三萬人來到這裡參觀。像這樣在舊皇宮的基礎上建立的大型博物院,全世界只有三個,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前蘇聯的列寧格勒阿爾米它博物館,再就是中國的故宮博物院。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