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精彩回顧

中國星座(三):巡游星際四方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9日 15:09

  一 觀象臺: 四象與圖騰的關係


黃道

  王雪純:各位好,天工開物,我們還是接着説説中國古代星空的故事。這幾天咱們一直在説,中國古代天上星座,西方古代天上星座。現在星座好像已經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學生和比較年輕的人。張口閉口就説你是什麼星座,我是什麼星座,然後把它同自己的性格啦,包括血型都對應起來。

  王榮彬:他們説的那些星座是指的黃道十二宮。古希臘人把黃道帶分為了十二段,就叫“黃道十二宮”。所以大家説的我是哪個哪個星座,是黃道帶上的某一宮。

  王雪純:剛好可以同一年的十二個月份可以對應起來。您説的這個“黃道”,同我們總説的“擇一個黃道吉日”中的“黃道”是一回事嗎?

  王榮彬:有關聯的。一般情況下説的這個,古代定義星空的時候,為了研究行星的運動,一般都是以黃道的左右為基礎來定義一些星座,我們國家是把黃道帶分成四象,每一象有七宿,四象一共二十八宿。

  王雪純:這“四象”是分別代表着四季嗎?

  王榮彬:也代表着四個方位上古代所對應的那些民族。相傳在三皇五帝時代,帝嚳叫高辛氏,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閼伯,小兒子叫實沈。有兩個部落,一個叫東夷,一個叫西羌,弟兄兩個人都是相應部落的首領。可是親兄弟倆一見面就打架,經常兩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後來到了帝堯的時代,覺得手足之間不應該相殘,於是,把閼伯遷到東方的商丘這一帶,讓他以觀測大火星來定時節,大火星是蒼龍這個星座的中心。把實沈遷到西方的大夏那個地區,讓他觀測參星定時節

  王雪純:索性他倆就再也見不了面了。

  王榮彬:對,因為參星和大火星之間基本上是相對的,一個升起一個就要落下,所以他倆永遠也見不着面。

  王雪純:那您講的這段是指天上的事情,其實在遠古的時候,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的遠古的這些民族,好像也就是這樣劃分的,那時也有東夷、西羌、南蠻、北狄之分。這都是有相應的非常具體的位置。比如説東夷,就是現在我們東部沿海這一帶,他們的圖騰過去是龍:東夷當中有一支後來是南遷,和當時的苗蠻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南蠻,他們的圖騰是鳥,所以在現在那個地區出土的很多的文物裏,還有很多鳥的形象。西羌的圖騰是虎。北狄的圖騰是龜蛇。

  王榮彬:四象建立在圖騰基礎上,同相應的民族是有關係的,如果要理解成,四像是以我們剛才説的那四種動物的形象來命名就大錯特錯了。

  二 小片:簡單介紹“四象”的含義。


蚌塑

  這是從河南出土的,6000年前的龍虎蚌塑星象圖,由此説明遠古時期的中國各民族,就有了自己所崇拜的星座,同時也為圖騰的推斷提供了實證。在中國古人眼裏,天空被分為三垣四象。三垣位於天頂,那是皇權的範圍,而四象則是皇權統治下的四方臣民。不同於皇權的奢華,我們可以通過四象中的星座名稱,發現天上的每一個星座都在天帝的統率之下,沒有一個不是天帝的臣民,沒有一顆星不與天帝聯絡着。作為皇權的統治,軍隊是必不可少的,在廣闊的星空世界中分佈着南方,西北方,北方三大戰場,各種軍車和兵種都由各種將領統率着。銀河既然是天上的河流,天帝在銀河的沿岸就要建起關梁,以利於交通和關防。除此之外,還有農丈人種植着大片天田。水域中生長着魚、鱉、龜等水生動物資源,以供人們採集利用,而在南方地區的地平線附近有一顆星,即使其它的星星都隱去了也能看到它的存在,人們稱它老人星,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老壽星,也有人稱它為南極老人星。

  三 觀象臺:老人星是最亮的星,引老人星對社會的影響

  王榮彬:説它叫南極老人星,並不等於説我們剛才説的北極對應的那個南極,只是因為它在靠南方的緯度特別高,在我國的黃河流域是很難見到它的,比如在我們北京就永遠也看不到老人星,因為到了南方,到了極南的地方,所以把它叫做南極老人星。在我國南部地區,在春季農曆二三月的時候,在黃昏南極老人星會升到最高,這時能上到地平線上,可是上來沒一會兒,就會在黃昏的余暉中又落下去了,要想看它一眼特別不容易。

  王雪純:仙翁嗎,哪能那麼容易見着。

  王榮彬:南極老人星的四週,還有一些其它的星星,比如説丈人星,還有孫星、子星。

  王雪純:像個大家族一樣。可是它為什麼就叫老人星了呢

  王榮彬:因為這顆星是這樣亮,我想很容易引起古代人的重視。在漢代的時候人們有尊老的習慣。所以因為重視,人們也會把這顆星與老人聯絡起來。

  四 小片:

  這是一幅,在成都出土的漢墓石刻上,拓下來的養老圖。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敬老的風氣。這個老人扶着拐杖站在樹下,他的左邊是一個儲存糧食的倉房,前面有一個人手捧着器械向老人走來,這可能是政府的官員,來向老人送糧食或者是送物品,供養老人。而這個老人穿戴整齊,不像很窮的樣子。由此説明漢代是注重尊養老人的。

  五 觀象臺:

  王雪純:我估計這顆老人星,過去人們觀測它,也是會把它的動向和自己家裏老人,他的健康狀況,他的壽命聯絡起來。然後又通過這個老人的健康長壽的狀況,來推測國家的繁榮安定。

  王榮彬:你説的不錯,而且漢代敬老的這個風氣還真的同皇上都有關係。我們現在文獻上有記載,在漢代時每年到仲秋的時候,都會在國都南郊舉辦敬老的活動或是敬老的儀式,京城要這樣辦,全國各地甚至到縣城都要做相應的活動。向70歲以上的老人授王仗,送糜粥。在首都,皇帝自己還要親自在儀式上,舉行儀式,宴請當地高壽的老人。

  王雪純:這個風俗現在就沒有了,不過也許慢慢演化,就變成重陽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這老人星的故事聽得倒是挺少的。説到天上星星的故事,最熟悉的莫過於牛郎織女的故事了。

  六 小片:有關牛郎織女的幾個故事

  在秋季的夜空中有兩顆非常明亮的星,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由於它們這時位於天頂的方向分立在銀河兩邊,所以很早就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並由此而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

  家喻戶曉的黃梅戲《天仙配》,更是讓我們重溫了,那個浪漫而淒美的故事:美麗的七仙女愛慕人間青年董永而私自下凡,並與董永結為夫妻。正當一對恩愛夫妻憧憬美好未來生活的時候玉帝卻令七仙女返回天庭,從而拆散了天上人間的一段美好姻緣。雖然從天文上看,真正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是不可能相聚的,但是人們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還是會在銀河上,為牛郎織女搭起想像的鵲橋,讓他們相會。在晉人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更是記載了一位蜀人探訪牽牛星的故事,這不僅表達了古人對牛郎的同情,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還可以看到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故事是這樣的,一位蜀人在一個筏子上面蓋了一個小屋,並備足了食物,就乘着這個筏子出海了。在海上航行的前十天還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的出沒和晝夜的循環變化,又過了十天,他就只能見到茫茫忽忽的狀態,不再覺得有晝夜的變化。這時他的眼前出現了一處地面,那裏建有城市和房屋,而宮廷中有許多織女在織布,還有一名男子手牽一頭牛,走到水邊讓牛喝水。於是筏子上的人問牽牛的人:“這是什麼地方?”牽牛的人叫他回去後問當時的天文官嚴君平,於是他乘着筏子如期返回到蜀地見到了嚴君平,嚴君平告訴他: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牽牛。而屈指算來那天正是他見到牽牛人的日子。有詩云:“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七、觀象臺:由上面的故事説明古人天水相連的意識

  王雪純:有時候看了古代的傳説故事,我就會覺得有點恍惚的感覺。因為它描述的事情總是會讓你覺得亦真亦幻的。如果説上天真是就做一個木筏子這麼簡單,那咱們還做航天器,這麼費勁幹嗎呀。


浮槎

  王榮彬:浮槎訪牛郎的這個故事,從內容和他訪牛郎的方式來判斷,可能不是真實的故事,也不像是實地考察的記錄,但是這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觀念,在古人的宇宙觀念中認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這是我們宇宙結構的一個觀念。如果按照這樣他就會想,那浮着大地的水是不是同銀河是通的。所以我就乘着一個小筏子,在海上按照一定方向走,就能通天。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可以放在一邊,但是它反映出古人對宇宙觀念的認識。

  王雪純:但是他們能夠想到地水和天水的連接,這應該是一個很偉大的壯舉,能夠就放在一個木筏子身上就完成了,這充分説明古人認識世界很質樸的一種方法。

  王榮彬:這個故事雖然是虛構出來的,但是這個故事對古人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那麼他乘坐的船可不是那個小筏子了,是鄭和寶船。他乘着這個船下西洋沿途會看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它的物産都會記錄下來。這樣這些記錄就會整理成一本書。這樣一本書叫什麼名字呢?叫《星槎勝覽》,槎就是木字旁加一個差字。其中這個“槎”就是小筏子的意思。《星槎勝覽》這個書名從字面上的含義就是:乘着一個小木筏在海上航行,觀測天象。記錄各地的風土人情,物産。這樣一個記錄整理成的這本書。(編導:秦雪竹)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