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1日 10:52
導視1:
明朝中期倭寇為患,明朝廷多次派兵進剿,但往往大敗而回。由於官軍屢戰屢敗,朝廷不得不調集武藝高強的少林僧兵和勇猛剽悍的土司兵與倭寇作戰,但也無濟於事。最終浙江台州的一個參將,帶領著自己招募的一支民兵武裝隊伍,徹底解決了倭寇對中國沿海的騷擾,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
短片2:
明朝中期以後,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略活動日益嚴重,日本國內由於南北朝分裂的戰亂局面,大批戰敗後失去俸祿的武士,以及失去土地的流民成為倭寇的主力,在這些倭寇的背後,又有日本的商人和沿海地區的封建領主提供資金和武器的支援,這樣倭寇就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中國明朝初期的海防本來十分堅固,但到了明朝中期,由於負責保衛海防的衛所軍戰鬥力下降,再加上朝廷內政腐敗,地方官員的抗倭作戰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有些官員甚至勾結倭寇,所以倭寇在沿海各省燒殺搶掠,造成嚴重災難。
雖然朝廷也多次派兵進剿,但幾乎屢戰屢敗,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提出了招募浙江本地兵員組成抗倭軍隊的策略。
李克峰:
這個時候戚繼光拿出了一個辦法,是用招募的戚家軍,來代替朽壞的衛所軍,因為衛所軍作戰,你能保持一個很好的隊形,很漂亮把它拉出去,但是一旦到了硬仗的時候,(衛所軍)就會跑,頂不住勁 ,就是打順水 順風的仗可以,而且還有很多問題,牽扯到倭寇的一些特點,因為衛所軍的軍紀是很差的,你可以把倭寇一戰打勝,但是倭寇打敗了以後,會在陣前灑一些金銀珠寶,甚至有的時候把搶到的,所有的財物都會丟掉,讓你去搶,然後等你把軍隊分散開的時候,他又會殺回來,這樣往往是初戰獲勝,但是你不可能勝到最後,反倒大敗而還,當你的隊形散了的時候,他又會殺回來,而這個在戰場上作為主將,他是約束不住的,你也不可能看著所有的人,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爭首級,因為倭寇實際上,當時明朝給的賞額很高,一個倭寇的首級給三十多兩銀子,那對於當時的一個士兵來説,是很大的一筆財富,所以在戰場上,往往有的時候為了爭首級,自相殘殺,所以説衛所軍敗壞到這種程度,從根上是不可再用了,最後戚繼光痛下決心,從浙江義烏募集了礦工和農民,完全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這些人,來組建一支招募的軍隊,他認為在浙江,既然當地的浙江人,受到倭寇的禍害那麼大,他有抗倭的積極性,而且他又熟悉當地的氣候,那你為什麼要從遠方,調不熟悉本地的軍隊,(而不)雇傭當地的人呢,所以他就在浙江,來組建一支招募的軍隊,實際上這件事情,一開始招募的軍隊很少,只有三千人,但是這件事情是一個,很重大的一個變革,對於明朝來説。
短片3:
根據明朝的中央集權體制,地方官招兵買馬幾乎是等同於謀反,因此戚繼光提出招募浙江兵的建議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不僅如此,戚繼光作為一個官微職小的參將,其招募計劃還曾受到來自同僚和上級的種種非議和阻撓。但是當時抗倭形勢緊迫,戚繼光仍然力排眾議,建立起赫赫有名的戚家軍。
主持人:
但是我們前面也一直在説,倭寇有時候數量很大,他們又是職業軍人,可能比一般的當時,明朝的士兵要強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你又招的是一些,招募來的農民或礦工,他怎麼可能訓練出一支戚家軍來呢?
李克峰:
因為戚繼光本人,對軍事理論的研究非常深,而且他對倭寇的理解,也比任何其他當時明朝將領,要深要透,所以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軍事理論叫伐其長技,什麼意思,就是作戰一般來説,都是講揚長避短,就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這是常理,但是戚繼光根據倭寇的特點,説要攻其長技,倭寇的長技是什麼呢,他的長技就是善用長刀,倭刀 ,揮舞起來又輕快,動作快而且還比較猛,他針對倭寇用這種刀的戰法,採取了一個什麼辦法呢,就是他設計了鴛鴦陣,上陣是十二個人,這十二個人不是用統一的一種兵器,這個在以往的軍隊裏很少,一般在過去冷兵器時代,往往軍隊是十十制,比如説十個人一隊,百個人組成一個大隊,比如説槍兵隊,槍兵、刀兵、弓弩,都是按照兵器這麼分的,但是這種分法到了浙江那種地形非常破碎的戰場上就不行,所以戚繼光采取什麼辦法呢,他在十二個人的小隊裏面,設置了狼筅、藤牌、長槍 ,還有镋鈀這四種兵器,這是主戰兵器,還有一些比如説飛刀、火箭,還有一些腰刀,是配屬給這些主戰兵器護衛用的。
主持人:
説實話,我聽你前邊説的這幾種兵器,好像是農民用的農具。
李克峰:
實際上這就是當地的特點,就是説既然你招募的是農民,那你儘量要採取他熟悉的武器,特別是镋鈀、狼筅,狼筅其實説白了就像我們用的,常見的大笤帚一樣,它是一個很粗的毛竹,上面有十幾層密密的枝,在前面安了一個槍頭,而且這個槍頭基本上,是藏在枝葉裏邊的,一個隊有兩個狼筅是幹什麼呢,就是對付倭刀的,這個狼筅由於它的竹葉很密,槍刺不穿,刀砍不透,就是説在隊前戳兩個狼筅,用兩個壯漢來舉著,這樣克制了倭刀很遠的距離,殺傷人的這種靈活的辦法,如果説你衝過來的話,他把它對著倭寇的臉,由於狼筅很長,就是説(倭寇)的刀,夠不到持狼筅的士兵的時候,狼筅的頭已經戳到他臉上了。然後在這一個隊裏,還有四個長槍手,這四個長槍手任務很簡單,就是專管殺倭寇,其他的人是輔助,這四個長槍手作戰的,給他們提供掩護,這樣的話,實際上就限制了倭刀,(倭寇)既要躲狼筅,又要防備長槍,即使防住了長槍,前邊還有藤牌手會在底下,用腰刀來對付他,如果説他突破了前面的陣,後面的兩個镋鈀手,會用镋鈀來打砸,镋鈀是什麼意思,镋鈀基本上像我們看到的叉子一樣,它是三個齒,三個齒前面的尖不是很長,就露出一點,旁邊兩個齒寬,適合招架,所以他這一個鴛鴦陣才十幾個人,但包括遠、中、近多層的火力,和攻防的配合,所以那個時候他的想法是很先進的。
主持人:
這只是解決了一個戰陣的問題。
李克峰:
不光是解決一個戰陣的問題,因為戚繼光所處的時代,是火器和冷兵器並用的時代,倭寇裏邊有不少鳥銃 ,倭寇的鳥銃 ,還有倭寇的弓箭就是要求你,必須採取疏開隊形作戰,如果説你採取一個十乘十的方陣,(倭寇)一槍打過來,打不著張三也會打著李四,而這個鴛鴦陣實際上解決了一個,在隊形非常稀疏的情況下,這十幾個人怎麼自保和作戰的問題。
短片4:
戚繼光針對倭寇兇猛而狡猾的戰術創制了舉世聞名的鴛鴦陣。鴛鴦陣是一種適合於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上進攻作戰的陣法。根據地形的不同,鴛鴦陣可以迅速改變陣形,做到既能攻又能守。戚家軍的大部隊作戰隊形也是由許多鴛鴦陣為基本單元組合起來的。
主持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咱們前面也提到了,就是民兵在跟倭寇作戰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隊形散落的情況,也就是軍紀不嚴的結果,比如(倭寇)一扔珠寶,然後紅了眼大夥都去搶,針對這種情況,他制定了什麼辦法?
李克峰:
戚繼光實際上,他的治軍是非常有特色的,對軍紀他是先講禮義,除了中國傳統的忠孝之外,他做心理動員,他還要講倭寇的禍害,還要講民族大義,這是很高的(意念),每戰必要講一下當前倭寇有多麼壞,搶了我們多少人口,多少財寶,殺了我們多少人,有的時候甚至到,搶過的村莊那兒去開憶苦會,開完了咱們就上陣,激起從內心的那種仇恨 ,孫子説 殺敵者怒也 就是這個道理,士兵們當時都已經火了,勒都勒不住的情況下,他才讓他出戰,這是第一,第二個他有很嚴格的軍法,他有連座法 ,比如説你這一個小隊十幾個人,隊長陣亡,這些人跑回來全要斬首,這就是連座法 ,如果下級跑了,隊長回來也要斬首,他這個連座法是很厲害的,而且不光是這樣,他把招兵的當地的縣官,還有一些當地的小官,都編到他自己的軍隊裏做監軍,這樣的話有個什麼好處呢,縣官不如現管,你跑回家,縣官在等著你,你無處可去,所以説,你從個人利益角度説也不能跑,就是作戰的時候,這個連座法是挺厲害的,是挺厲害的,對於財物問題,他的辦法就是平分,不是説誰斬了一個倭寇,這個銀子就歸你,而是説一個隊的人大家都有份,這樣就摒棄了一個,初戰取勝大家就散了,事後咱們再算賬 這個辦法。
主持人:
不過當時他這種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明朝兵的制度,是非常腐敗和混亂的。
李克峰:
另外就是倭寇的戰鬥力確實也強,有一次戰例的時候,爭一個橋,第一哨 三十六人上去了,全部陣亡,連哨官都死了,第二哨又往上衝,如果不是這樣的軍紀的話,他不可能看到前面一下子,那麼窄窄的一個橋,被人家(打下來)那麼多人,還往上衝,最後就是趁著倭寇裝填火銃,那個功夫衝過去的,如果你一猶豫,他打死了三十六人,他又把火銃裝好了,你再上三十六人,他又給你打死了,所以説軍紀在這個時候能看得出來,在危急的時候,如果那種軍紀渙散的部隊,在行軍在什麼時候看著也不錯,但是實際上到了關鍵時候不頂事。
主持人:
而且當時據説戚繼光,還大力發展了火器是嗎 ?
李克峰:
他比較重視研究倭寇的鳥銃 ,所以他的軍隊裏,後來也裝備了大量的鳥銃 ,另外他對火器,一個比較著名的貢獻,就是他設計了一種叫虎蹲炮,這個虎蹲炮實際上,放在桌子上也不是很大,大概也就是這個碗口粗,五十多斤重,實際上就像現在的迫擊炮那樣的,但它的彈道比較低,這種虎蹲炮的好處是,它能夠讓士兵攜帶著在山地上行軍,而且一旦它對倭寇的那種,用集中精銳集團衝鋒的時候,這個虎蹲炮就發揮作用了,就是以強硬對強硬,你來的是最好的武士,在陣前打頭陣衝,我就轟死你,我就一炮把你轟過去。
主持人:
戚繼光用他的聰明才智,編練了一支戚家軍,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部隊不論訓練得多好,還是要靠實戰來檢驗能力的,我們都知道倭寇除了個人能力很強,武藝高強、作風兇猛剽悍之外,行蹤非常飄忽,那麼戚繼光是如何指揮戚家軍殲滅倭寇的呢?我們把這個話題留到下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