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1日 10:34
導視:
戰國末年,烽煙四起,秦國以一國之力,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但是在中國的北方卻一直控制在兇悍的匈奴人之手,他們不斷騷擾中國北方,成為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將北擊匈奴,這就是名將蒙恬。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給大家講一段很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我們一提到北擊匈奴,就自然而然想到漢朝的衛青、霍去病,但是實際上在他們之前,就有一位將領曾經痛擊過匈奴,而且可以説仗打得更漂亮更輕鬆,這就是秦國的大將蒙恬。我們今天就一塊聊一聊名將蒙恬,我們的嘉賓還是金鐵木先生,金先生你好。
嘉賓:你好。
主持人:能不能給大家先介紹一下,蒙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將領。
嘉賓:他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是在統一戰爭的時候,在伐楚的時候,伐楚的時候你知道事實上有兩個階段,這個在史書上記載特被清楚,第一個階段就是青年將軍李信,李信當時他就告訴秦始皇,我用二十萬軍隊就可以把楚國消滅。然後秦始皇就答應了,然後李信帶著二十萬軍隊果真就去討伐楚國,當時蒙恬是作為李信的助手,作為副將去的,這是蒙恬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當時蒙恬的年齡很有可能就是二十歲左右。
主持人:青年才俊。
嘉賓:對,但是那次戰爭以失敗而告終。李信從此就從史書上消失了。
主持人:是成為一個大話將軍。
嘉賓:對,很有可能李信從此就完全喪失了秦始皇的信任。但是那次戰爭帶給蒙恬的是一次特別好的一次教材,就是説,蒙恬在那次戰爭以後,非但沒有被放棄、被拋棄,反而得到了秦始皇重用。這個很有意思,但是我們現在從個人的角度來推測,很有可能就是那場戰爭讓正處在發展期,就是作為一個正處於年輕時代的蒙恬上了特別好的一課。那一刻事實上就助長了蒙恬日後飛速成長。到了公元前221年的時候,那是最後一場消滅六國的戰爭,就是齊國的時候,是王減的兒子王泵作統帥,蒙恬作副將,蒙恬作王泵的助手,消滅了齊國。事實上蒙恬作為一名將領他的戰功是在消滅齊國開始的。
短片1:
在秦國統一中原,消滅六國的十年戰爭中,蒙恬雖然並沒有立下赫赫戰功,但卻積累了足夠的戰爭經驗,他的才華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都咸陽的安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戰爭的結果讓所有軍事愛好者吃驚,蒙恬似乎毫不費力就把稱霸北方1000多年的匈奴騎兵趕出了河套地區,並且再不敢來犯。
嘉賓:蒙恬是完全把匈奴人最後的結局是趕跑了,司馬遷有記載,匈奴人撤退了七百餘裏,世不敢彎弓而抱怨。
主持人:這是什麼意思?
嘉賓:就是説因為有了蒙恬在那,所以匈奴的戰士,連彎弓射箭的機會都沒有啊,對於這樣一個生下來就是戰鬥的這樣一些人,這樣的遊牧戰士來講,無法彎弓打仗多麼鬱悶。
主持人:就是説,只要蒙恬在那裏,匈奴人就不敢過來。
嘉賓:他就沒有拉弓的機會,他不敢。
主持人:蒙恬把他們打服了。應該可以這麼説,那麼現在歷史上有沒有記載,比較典型的大戰役有沒有?
嘉賓:蒙恬北擊匈奴,事實上現在所有的史書裏都是特別片斷的。
主持人:只言片語。
嘉賓:特別簡約的這種記載它的具體細節特別特別少,它大概的經過是這樣的,就説蒙恬只帶了秦國三十萬軍隊,去北擊匈奴公元前215年。戰爭最早發生在應該是在公元前215年的冬天,蒙恬把匈奴人打過了黃河以北,就是説,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是蒙恬把匈奴人打過了黃河以北,匈奴人從黃河以南,撤到了黃河以北。冬天過去以後,是公元前214年,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了最後決定性的戰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爭,最後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匈奴人就向北,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因為史書上有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餘裏。史書上的記載就這麼一些。
主持人:等於大規模的戰爭就是兩次。
嘉賓:就是兩次,就是黃河以南一次,黃河以北一次,就這樣兩個階段。
主持人:當時蒙恬到底採用了什麼戰術?
嘉賓:這個事實上我們做了一些推測,這些完全是推測,但是因為從我們的研究來講這種推測是特別合理的,我認為是特別合理的。首先我們從匈奴跟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戰方式來看。匈奴人主要是騎兵,而對於秦人來講秦人的主力仍然是步兵。步兵怎麼跟騎兵發生戰爭,事實上,這是兩三千年整個戰爭史上,所有的軍事專家。
主持人:一個未解之謎。
嘉賓:一個一直都在最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步兵跟騎兵如何打仗。現在看來,結果是什麼呢?秦的步兵徹底打敗了匈奴的騎兵呢?
主持人:對,這怎麼可能呢?
嘉賓: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我們現在只能去推測。
嘉賓:我覺得第一個跟秦的戰略(發展)有關。跟秦當時的軍事發展有關。在秦統一中國前後,事實上秦人的軍事實力發展到了極致,在當時那個年代,事實上秦的軍事實力,我認為在公元前210多年的時候,秦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整個地球上它是沒有敵手的。軍事上就是這樣,就在那個年代的時候,它的軍事實力是巔峰之期,主要是第一就是説秦人的整體軍事力量處於巔峰時期。第二個我認為是跟它的作戰特點有關係,咱們千萬別忘了,對中原人來説,對中原的軍事裝置來講,軍事制度來講,秦主要的有一個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這個東西,匈奴人是沒有弩的,因為弩事實上是代表著當然軍事氣數的高峰,
主持人:因為弩我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防禦性武器,
對,騎馬的時候裝箭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立在原地,才能射箭。這種防禦性的武器, 進軍推測 它是怎麼在戰爭中用於對付匈奴的?
嘉賓:蒙恬很有可能把弩不僅僅用來防禦,他可能是把弩變成一種主動性進攻(武器)。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匈奴人肯定還是想跟秦軍作一次試探性進攻,無論如何,兩軍很有可能要決定打一仗,從匈奴這個角度來講,他更多地肯定會採取包圍戰遊擊戰。什麼意思呢?我趁你秦軍沒有準備好,我偷襲你,我不偷襲你的主力,我從兩翼來進攻你,我用速度,我用騎兵的速度。
主持人:對,這是騎兵的普遍戰法。
嘉賓:這是匈奴人可能會用這種辦法,但是可能是匈奴人幾次這樣試探性的進攻主要是遭到了秦軍弩兵射擊。這個弩做密集性(射擊),殺傷力是相當強的,肯定是有很多匈奴的騎兵做試探性進攻的時候,被弩射殺了,匈奴人就感覺到弩的威力,所以他就不好(偷襲),所以他肯定不能去做這種無謂的試探性進攻。它肯定會有類似這樣的戰爭細節。第三個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跟蒙恬有關,蒙恬在當時那個年代,在公元前215年的時候,作為秦人三十萬大軍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華是在最巔峰的時候,他個人也是在最巔峰的時候。跟蒙恬個人有關。有一支強悍的軍隊,這支軍隊本身的實力在巔峰,然後它有一個軍事統帥,這個統帥蒙恬他在個人上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他也在巔峰上。兩個巔峰加起來導致了步兵戰勝了騎兵的第一次傑出的範例,雖然説他如何戰勝的細節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這個細節肯定是很有意思的。
短片2:
雖然這場戰爭還有許多待解之謎,但是我們從中不難看出蒙恬的卓越才華。 經此一役後,當時的秦軍再無敵手,蒙恬也一躍成為秦帝國最為出色的將領。但是蒙恬載于史冊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將帥之材,他的許多才能都是當時其他的將領所難以比擬的。
嘉賓:蒙恬的這種才華,事實上在整個秦國是首屈一指,沒有人能趕得上他,甚至秦國的丞相李斯也自嘆:蒙恬將軍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我。這是史書上面記載的。
主持人:聽您這話,好像蒙恬不是一位武將,是一位儒將。
嘉賓:對,他很有意思,蒙恬我們現在來推測,因為關於他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他跟白起他跟王鹼還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説,他似乎有儒將的影子,有一個傳説,我現在都不敢確認,有一個傳奇很有意思,中國人做筆的一些人,就是寫字用的毛筆,制筆的人把蒙恬作為他們的祖師爺,有意思吧,一個的能徵善戰的傑出將領,作為毛筆中國這種特産的祖師爺。
主持人:像咱們軍事愛好者,咱們知道蒙恬是一位將領。但是可能很多老百姓知道蒙恬就是一個造筆的人。
嘉賓:對,(造筆的)祖師爺。這個人特別有意思,他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將領。從你剛才説的我覺得啟發了我,他跟很多將領都不同,他不像白起那是為戰爭而生的一個人,他不像王鹼,好像從史書記載裏他更多的就是(武將)。他就是一個打仗,他就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統帥。但是蒙恬,他更多的是,他是一個皇帝不僅僅在軍事上,在很多的方面都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主持人: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比如你剛才説的,比如白起是一個戰爭機器,為戰爭而生,是一個勝神,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是百戰百勝的一樽戰神。那麼我們現在來看蒙恬,他也打過敗仗,比如剛才我們説的,他第一次就打了一個敗仗,他也打過敗仗,但是他最後也取得了非常驕人的軍事成績,而且他是一位儒將,他既然是儒將,就可能不僅在軍事方面,他可能會在政治方面對君王有一些影響,所以有可能就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