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本山看兩會》 (之三)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7日 20:03)
主持人:本山,跟你打聽個人,你認識不認識?
趙本山:誰呀?
主持人: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你們遼寧團的陳金峰。
趙本山:認識,太熟了。(略)
主持人:聽我們採訪他的記者説,這個老陳特愛逛市場,今年他提交的一份議案,就是逛市場逛出來的。
陳:豆角賣多少錢? 菜農:2.5元。
陳:這個是哪兒産的? 菜農:新西升。
陳:這個西芹賣多少錢哪? 菜農:一斤半一塊錢
陳:這是啥時候儲的? 菜農:這是儲的,都是現種的
聊著聊著,老陳就發現了問題。前年還賣5毛錢一斤的西芹,怎麼今年就降到了3毛錢,又轉了幾家,價錢都是如此。老陳覺得有點不對勁,乾脆到菜農家裏去看一看。
菜農:今年的西芹,一畝西芹出二三百塊錢,最多的出四百到五百。去的投資,一個棚菜得賠上五百塊錢,我種了4棚西芹,賠了兩千多,
菜農:老百姓是啥狀態呢?就是靠賭,説去年瓜貴,我今年就種挂瓜,去年西紅柿貴,我就種西紅柿,西芹就是一個例子。
聽這位村民説,前年和大前年,每斤西芹的價格還在0.45元以上。當時許多人一看,種西芹有賺頭,一年下來,少説也能弄個兩三千。溫飽問題不説,沒準還能奔個小康。於是你也種,他也種,最多的一戶一下子就種了30棚。
菜農:一多了,物以稀為貴,一多,它就便宜了,便宜了,老百姓就沒有啥保障,那就是七分錢也沒要人,到五分錢的時候,就扔了。
村民隨後帶著老陳來到當初扔西芹的地方,大堆的西芹就像垃圾一樣被堆在了那裏。不但如此,在西芹堆的旁邊還雜亂的扔著許多剛剛拔下的小蔥,它的命運和西芹一樣----同樣是由於賣不出去,被農戶扔在這裡的。
菜農:沒人要,你説西芹量大嗎?小蔥量大嗎?賣不了。你看小蔥,你説這麼一棵,現在你説這小蔥長得多好?你長得好不種。你就它扔了。就把它扔了。你就得扔,不扔怎麼辦
更讓老陳擔心的是:那些去年種西芹的農戶今年又一哄而上的種上了香瓜。
菜農:靠老百姓自己的大腦思維和思路,去年還説這句話,説是賭,靠你去年的瓜賣得挺好,那咱就種瓜。
陳金峰:你不能説毫無計劃,一種就賭,賭不上就扔啊
菜農:那我們又有什麼辦法?
主持人:你説這些村民也是,幹什麼都一窩蜂,就不知道整點跟別人不一樣的。
趙本山:談看法(略)
主持人:這種現象還真是挺普遍的,去年這一年裏,光我們欄目就做了好多期這樣的節目。
2004年5到6月,我國南方地區荔枝獲得大面積豐收,産量高達二百多噸,創下歷史最新記錄。然而面對這一喜人的豐收景象,果農們卻始終樂不起來。今年荔枝的産量雖然上去了,但是農民的收入卻沒有增加。果賤傷農的現象,不僅在廣東,在全國許多地區都普遍存在。
北京的平谷大桃一直是國內水果市場上的名牌産品,但是今年的夏天,它卻遭遇了廣東荔枝同樣賣不出去的困境。
在雲南省的阿子營鄉,曾經給當地花農帶來滾滾財源的百合,今年夏天卻成了無人問津的苦菜花。
在素有 “中國玫瑰第一之鄉”美譽的甘肅省永登縣,今年玫瑰的價格更是由往年的四、五十塊錢一公斤,跌落到7塊錢一公斤。巨大的落差使花農們傷了心,在永登縣的個別鄉鎮,甚至出現了花農揮刀砍花的現象。
遼寧省錦州市金峰輪胎廠董事長 陳金峰:(07:10)産量高,沒市場,沒效應,而且心痛的把它扔了,産生無效的勞動,虧本,我的時候看有點心痛。(59:20)實際這是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就是信息反饋管理,沒有這個體系,就是這個地區需要多少,我們在本地區産多少,這個産量往哪銷,沒有這個總體規劃。
老陳覺得農産品賣難並不僅僅是銷售上的問題,其實在農産品生産時這個問題就産生了。帶著問題老陳經過不斷地進行市場走訪、調研,終於整理出了一份關於-------的議案,並將它帶到了北京,帶上了兩會。
主持人:咱們先暫且不説其他與會代表的建議,本山你對老陳很了解,他好像每年都會提交大會很多份議案,在遼寧團表現的特別突出。
趙本山:談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感。(略)
陳金峰提交議案、代表參與討論的段落。
主持人:本山,聊到這兒了,忘了問你今年有沒有準備議案或是建議什麼的?
趙本山:(略)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