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為貴:“沒有成功 只有成長”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6日 00:43
經過十年電信改革,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信網,當之無愧是一個電信大國。這裡有一個信息産業部提供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完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7%,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0%。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兩位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他們都來自通信製造業,他們被國際通信巨頭看作是兩匹來自東方的狼。來看看評委們先給我們推薦的是哪一位?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評委推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中興通訊是我國通訊設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在鞏固和發展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中興通訊已經走向了國際市場,並且在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
蒙牛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中興在全世界2001-2003年通訊這個行業,在世界上比較低迷的時候,他能做得很高,迅速發展而且效益不錯,中興是做得非常棒的,我感覺到。我是非常看好侯為貴的。
今年,中興通訊除了在資本市場和奧運賽場上,有傑出的表現,還走上了開闢海外市場的道路。而候為貴為中興通訊選擇的,更像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包圍發達國家的戰略。下面我們就通過大屏幕來認識一下這位今年帶領中興通訊四面出擊的候為貴。
人物候為貴
2004年12月9日,中興通訊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標誌着中國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H股市場成功上市。中興的這一行動被國內外相關權威評價為中國證券行業發展的里程碑,是2004年度中國經濟的標誌性事件。而一直對此事深謀遠慮了近三年的董事長侯為貴,此時卻在媒體閃光燈交相輝映的時候,悄然離開了會場。
中興通訊侯為貴董事長:不適合當演員,我是屬於內向多一點,不太適合那種外部的場合。
今年62歲的侯為貴,被員工們親切的稱為智慧老人。20年前,侯為貴南下深圳,建立中興半導體公司。20年間,他成功地演繹了中國通信産業的“創業傳奇”,把一家註冊資金僅280萬元的來料加工企業,演變成為中國通信製造業最大的上市公司和中國最大的本地無線設備供應商。伴隨着中興的發展,侯為貴的角色也在發生着變化,從廠長到總裁,再到董事長,然而依然不變的還是他的溫和、低調和平實。他的競爭對手這樣評價,侯為貴溫和的性格背後,是洞悉市場如鷹一般銳利和富於遠見的目光,是強佔市場猶如獵豹一樣矯健的身影。
侯為貴:這個評價有點過高了,沒有那麼高,我們做企業就應該扎紮實實的。
21世紀初,全球通信業進入一個歷史發展的寒冬。絕大多數通信企業增長的神話被打破,有些企業甚至滑向破産的邊緣。而在侯為貴這間辦公室,員工們依然看到的是波瀾不驚的董事長。在國內市場,他回避了與跨國通訊巨頭正面交鋒,把目光投向國際通訊巨頭不屑一顧的第三世界國家,成功地推出了“第三世界”包圍“發達國家”的“國際鷹計劃”,成為中國第一家“走出國門”的民族通信製造企業。侯為貴把他的這一國際化戰略稱為“內斂的激情”。
侯為貴:不是張揚的那種激情,張揚就是不塌實,大家都應該有非常好的工作激情,而不是張揚。
侯為貴用內斂的激情從容地引領着中興通訊逆風飛揚,一步步的實現了他的“國際鷹計劃”。2003年以來,中興合同銷售收入比2002年暴增90%,佔到中興總銷售額的20%。僅巴西一筆一億美金的手機訂單,就是中國手機廠商目前為止在海外獲得的最大的單筆合同。
中興也由此成為全球通信設備製造領域唯一保持高速增長、最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2004年,美國《商業周刊》盛讚中興通訊為“全球成長最快的電信設備企業”。
侯為貴:真正能夠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通訊設備企業。
中興通訊在深圳大梅沙的外籍員工培訓部,如今,中興通訊在全球已設立 40多個辦事處,産品覆蓋世界七十多個國家。
2004年,一向低調的侯為貴啟用名人為中興手機作廣告,有人評價説,這位外表溫和的老人,又開始了他的一個大手筆。而侯為貴卻坦言,中興的下一步,必然要挺進發達國家的高端市場。
侯為貴:它未來的時間還很長,未來的路子還很遠,我們還希望成為百年老店,這是每個企業都應該追求的。
2004年,侯為貴在中興通訊史上劃下了幾筆濃抹重彩:
在雅典奧運會上,中興通訊成為中國第一個成功服務於奧運會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
推出了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3G手機。
發佈了第一個由中國人提出的全球性數字集群標準——GoTa,開創中國通信企業向國際知名廠商進行專利授權的先河。
然而,面對中興的成功,侯為貴仍然感到遺憾,他説,中興就象他養育成長的一個孩子一樣,20歲,才剛剛起步。
在候為貴眼裏,所謂創新,就一定會有風險,就一定要減低風險。對重大商業決策,他的原則是,一開始的時候步子穩一點,逐漸投入,等形勢比較明朗的時候再加大投入。中興通訊總是按照這個步驟,循序漸進,候為貴説,他從來沒有因為做一個決定,幾天幾夜睡不着覺。
見過候為貴的人,往往對他的眼睛印象很深。有人説,雖然他常常瞇縫着眼,笑得很慈祥,但偶爾眼縫中會有銳利的目光一閃而過,像鷹的眼神。而他洞悉市場的能力總是一次次讓同行嘆服。
候為貴:企業一定要能夠把握着市場,如果對市場不敏感,沒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去突破市場,而且技術方面跟不上,産品質量達不到競爭水平,這個企業就很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