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記憶 > 正文

春節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之《電影往事》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11:07)

  童謠聲聲引來了新年,也喚起了人們對過年的回憶。家住青島市大學路的收藏愛好者江祖龍,從讀過的書中,從往昔的日記本中,一點一滴尋找他收藏的年。

  江祖龍的年藏在電影票裏。從少年時代起,他就把用過的電影票,在背面寫上影片名,然後夾在書本中。這些小小的紙片,記載著一幕幕往事,也記載著無數的歡樂與痛苦。1971年的1月27日是大年初一,他看了電影《紅燈記》,那是他年三十排隊買到的電影票。

  三十年前電視還不發達,看電影曾是中國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娛樂形式,為了得到那張小小的紙片,電影院門前經常排起長隊。從1957年開始在北京廣安門電影院做服務員的楊懷芬師傅,總是要去維持秩序。

  (楊懷芬採訪)

  50年代的時候電影不多

  看電影的人也不多

  從60年代開始這人就多起來了

  演電影那會兒孩子們特多

  看一場電影就跟打仗一樣

  頭一仗

  先開始賣票

  維持秩序

  原來那舊影院在那外頭

  那個地方賣票

  排隊一排排到外頭去了

  大門口外頭去了

  加塞 排隊那個現象

  你還不知道

  連擠帶擁的

  撕皮捋肉的

  國家話劇院的演員張秋歌記得,家長排隊買年貨,孩子們就去看電影,只是不排隊。

  (張秋歌採訪)

  那個時候買票

  和進那個門

  那個時候可真是

  雜技可能是從那兒開始來的

  全在人腦袋上頭

  那人跟游泳似的

  在人海裏游泳呀

  我是被踩不到

  蹭蹭蹭就過去了

  有的踩人腦袋

  我是在哪兒

  我在人的腰帶這

  踩倒踩不到

  我喘不上氣來

  喘氣怎麼辦呢

  叔叔大爺讓我喘口氣

  喘一口再下來

  這樣的話就過去了四個小時

  還沒檢票

  那時候電影院的工作人員

  當時我就想

  我爸要是檢票的多好啊

  真的 那時候太牛了

  我要認識他們 哎呀

  六十年代電影觀眾的增多,與新中國的發展密切相關。1959年,是中國電影最輝煌燦爛的一年,為了慶祝國慶十週年,各個行業都創造了最優異的成績。電影工作者們那一年生産了97部影片,其中《我們村裏的年輕人》、《冰上姐妹》、《五朵金花》、《林家舖子》、《青春之歌》等已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

  從江祖龍的電影票面上看,當時看一場電影 一、兩毛錢,這是那時許多中國家庭能夠承受的價格,所以看電影成為江祖龍一家過年的主要內容,甚至是一種儀式。六十年代初,江祖龍和姐弟們隨父親看了許多電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經典作品,而是一些打仗電影。

  (江祖龍採訪)

  我記得大約是三四年級

  我跟著我姐姐

  上金星電影院

  看了一個電影

  叫《赤峰號》

  當時感覺挺振奮的

  尤其上頭那首歌曲

  等待遠航

  我姐姐回來以後

  她就一邊拉著風箱

  根據拉風箱的節拍

  就唱那個歌

  歌的大意我現在還想著

  這歌是這樣唱的

  (唱歌)

  銀色的月光

  映照著無邊的海疆

  英雄的水兵

  焦急的等待著出航

  翻看這些老電影的時候,我們發現八一電影製片廠在1959年拍攝了《海鷹》和《赤峰號》兩部海軍題材的影片,導演都是嚴寄洲,演員又都有張勇手。

  (嚴寄洲採訪)

  我記得有一場戲要補戲

  這時天氣已經很冷了

  快到10月1號了

  怎麼弄

  受不了

  那麼我就想個辦法

  買了一點豬頭肉 牛肉

  弄了幾瓶酒擺在上面

  大家跳到水裏去

  演員們跟我提出來

  説今天晚上拍戲

  最好所有的女同志不要在這裡

  他們上來可以脫光了衣服

  可以烤一烤火什麼的

  所以那天晚上拍戲沒有女的

  場記啊什麼的全沒有了

  都是女的都走了

  跳進去趕快拍

  拍完了上來

  烤著火 喝著酒 吃著牛肉

  這麼過的

  張勇手他們都知道這個情況

  這兩部影片給張勇手留下的回憶是驕傲和自豪。

  (張勇手採訪)

  沒穿過海軍服

  那時候穿上海軍服很驕傲

  沒出過海

  沒見過大海

  第一次出海

  那種驕傲的情緒

  在海上那種跳浪

  噹噹噹噹當那個跳啊

  就像在

  我57年《拍黑山阻擊戰》時

  我騎馬

  就像騎在馬上一樣

  也是很驕傲很威武的

  噹噹當 哎喲 大海太偉大了

  海軍啊 他要求儀錶

  那麼我那個呢

  當時我一米七零的個兒

  感覺不怎麼太高大

  到那鞋廠專門定做了

  內高 外面看不出來

  一下子我挺拔了

  就有這個條件

  穿了一雙高跟鞋

  在那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代,拍電影的爭分奪秒,放電影的也爭分奪秒。楊懷芬師傅的服務班年年被評為先進集體,他們得一次獎照一張相。

  (楊懷芬採訪)

  那時候的人也都隨便

  進去以後抽煙

  嗑瓜子

  那裏面就跟耗子一樣

  咔嚓咔嚓你去聽去吧

  就那麼亂

  看電影

  (張秋歌採訪)

  還找人呢電影院裏頭

  突然演一演電影之後聲音沒了

  因為它一個喇叭

  突然就喊人 西二道街的 24號的

  比方説張連貴你在哪兒

  請出去 外面有人找

  半天這一段臺詞就聽不見

  完了突然電影

  快舉起手來

  這時候才聽見

  電影突然會被打斷

  (楊懷芬採訪)

  有時候間隔十分鐘

  一散場觀眾出去

  我們就得趕緊拿笤帚簸箕

  呼啦呼啦的

  先大概齊的往外糊弄一下子

  沒功夫撮

  先糊弄到邊上

  旁邊就這麼接著

  這一場第二場就又進去了

  老是這樣

  等到晚上

  嘰裏咔嚓的就撮

  那時候也不是現在這個垃圾箱

  我們都是自己釘的大土箱子

  長方的箱子

  一邊一根棍

  兩人抬上

  往垃圾站抬

  到晚上就得抬出這麼三四箱

  這短短的場次間隔中,比楊師傅更忙的是放映員兼跑片員。

  (王春林採訪)

  我就廣安門電影院這呢

  把這個片子演完以後

  送到下一家

  送到新中國電影院

  這個時間呢

  也就是説給你20分鐘

  把片子要送到了

  不能亮燈

  讓你聲光俱佳

  這20分鐘裏頭呢

  是不包括

  你過馬路的十字路口的紅綠燈

  那跑片這怎麼辦

  你遇到紅燈那就不能管

  所以只能就是

  闖紅燈

  等警察發現了

  已經跑過去了

  等回來呢

  到菜市口那兒

  仨警察把我給截住了

  説剛才你這闖紅燈啊

  你是哪兒的

  我説我是廣安門的

  我説剛才這個片子時間特別緊

  我不這麼跑不成啊

  不這麼跑的話

  觀眾看電影意見大

  內容都連不上了

  他説那也不能這麼跑啊

  我説那不成啊

  那你跟我們頭説去

  那時候還跟他頂這個呢

  後來跟這兒一聊不要緊的

  他説你姓什麼啊

  我説我姓王

  叫什麼叫什麼

  我説你到電影院打聽去

  我説你還別耽誤我時間

  你再耽誤我時間

  待會兒我還得亮燈

  還得闖

  是不是

  他説你這騎車倒快

  乾脆趕明兒你叫快車王

  我説那好你就叫我快車王

  以後我見著他

  他就説快車王過來了

  騎車快

  後來呢

  交通警給各影院發旗子

  一個自行車頭嘍擱一小旗兒

  大概與職業有關,王師傅的照片中總有自行車。在那個年代,他的自行車屬於豪華型,王師傅把擺弄無線電、修放映機的本事用了一點在這裡,他當年的自行車上不僅有燈,還有半導體收音機。

  那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年代,看過電影的孩子們,以模倣英雄為最大樂趣,江祖龍家的院子,時常成為他們殺敵的戰場

  (江祖龍採訪)

  玩的時候我們拿著木頭手槍

  好一點的還有木頭機槍

  當然很少的

  學英雄不能只限于口頭,一定要落實在行動上,如何落實,那可就各顯神通了。

  (張秋歌回憶學海鷹)

  我能把電影裏那詞兒

  我都能背下來

  海鷹 海鷹

  我是泰山 我是泰山

  命令你們出擊

  命令你們出擊

  炸艇

  還有一個 就因為看電影

  我有一個三哥

  看那個電影受了刺激

  酷愛電影 後來學了導演

  到日本也學導演

  有一次看了《海鷹》之後

  他跟我們一塊看的

  國民黨那個船上下來

  有一個孫艦長嘛

  其中有一個副艦長

  然後掉到水裏

  救救我

  我是孫艦長 我是孫艦長

  那不是喝水嘛

  我三哥到哈爾濱的時候我當兵了

  三哥 那都多少年了

  看完那個(電影)

  我當兵70年代

  快80年代了

  三哥我們倆一塊在哈爾濱玩

  到松花江上去

  租了一個船劃著

  忽然我一看

  他在那兒一下就跳進去了

  跳進去以後他就在水裏

  救救我 我是孫艦長

  哎呀 我天吶

  我一看

  他就為了模倣電影裏的東西

  最後船過來了

  來救他 抓派出所去了(張秋歌回憶學海鷹)

  中國人另一個看電影高峰,出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衝破了文化禁錮,對電影的喜愛用瘋狂來形容不為過。農曆庚申年前,江祖龍請人寫了條子,去買《金環蝕》電影票,他想買十五張,結果文化宮主任大筆一揮,給十張。那時候,只要放映窗口射出那道神奇的光束,生活就會變得無限美好。1980年11月26日和27日江祖龍連看了四場《追捕》,12月15日又看了兩場,還是《追捕》。

  (江談喜歡追捕)

  影票上好像是六場

  實際上我看的遠不止六場

  杜丘駕著飛機上天了

  升到空中

  大家以為他不會開飛機

  他的同事們

  實際上他是剛學的

  這裡邊特別感動人

  有時候就為了

  這個情節去看

  改革開放之初,日本電影猶如今天的美國大片,讓那個時代的觀眾大開眼界。《追捕》中,他們第一次看到空中地下的追逐,也第一次欣賞到高倉健沉鬱蒼勁的表演。

  (李揚採訪)

  改革開放了

  那陣兒看什麼呢

  日本電影《追捕》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陰險狡詐的唐塔大夫

  杜丘

  照我説的寫好了

  寫到哪兒了

  我杜丘冬人根據本人的意志

  供述犯罪行為如下

  一在橫路家代帶家搶劫強姦

  二在橫路敬二家盜竊

  三殺死橫路家代

  作為一個檢查官

  犯下如此的罪行

  我追悔莫及

  寫得不錯 杜丘

  將近三十年了,李楊能把臺詞背得只字不差,可見當年下苦功練過。

  80年代初,跑片開始用摩托車了,王師傅成為那個年代最早會騎摩托車的人。後來的電影院每家一部拷貝,再也不用跑片了。習慣於跑來跑去的王師傅,退休後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進城時騎上,好滋潤。后座上的音響設備依然是自己裝的,只不過半導體變成了錄音機。不用趕時間,也不用闖紅燈,這會兒騎摩托,那叫“兜風”。

  又要過年了,江祖龍兄弟二人像看老朋友一樣,去看望他們的電影院。由於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一些電影院就被拆掉或改建了。他們過去常看電影的紅星影院,已經成為建築工地。2003年,看到青島報紙上刊登紅星影院將被拆除的消息,弟弟江祖峰帶著幾分惆悵,為影院拍了最後的照片,那曾是他們心中的聖地。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