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楠木烏木象棋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4日 16:00
藏品名稱:金絲楠木烏木象棋
收藏者:張超英
藏品來歷:從一個象棋收藏愛好者手中買到的。
藏品特徵:這副象棋,一共32顆棋子,由兩種不同的木材製成。雙面刻工,正反兩面的字體都是楷書,素雅大方,充分表現了原有素材的質感,黑色的棋子黑亮如漆,黃色的棋子上有清晰可見的金絲,黃黑對比相映成趣。
相關背景資料:中國人愛下象棋,象棋在我國也有着相當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時候象棋被稱為博戲,象棋形制的變化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唐代的時候,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到了宋代基本定型,增加了炮、士、象。明代的時候為了加以區別,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樣就和現在的象棋一模一樣了。製作象棋棋具的材質很多,有象牙、陶瓷、玉等等。木質象棋的出現使得象棋走入民間,這為象棋的發展與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木材易得,刻字方便,因此木材成了製作象棋具的主流。優質硬木如紫檀、黃花梨、紅木、烏木等,則被用於製作高檔棋具。明代是我國傢具工藝,發展的一個高峰,小木作的工藝極為精美講究,明代硬木象棋的製作工藝達到了我國象棋具製作的高峰。
鑒定專家:劉國斌 前中國象棋協會秘書長、象棋特級國際裁判員、從事中國象棋研究工作25年
專家評述:這副棋子分深色和淺色的兩方,深色是烏木,淺色的是金絲楠木。這副棋子是雙面雕刻,都有字。它的刀功很細膩,而且造型古樸,字體秀逸,非常符合明式的傢具和器物的精、巧、簡、雅這幾個字,另外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就是“炮”不是兩個是三個,還有一個叫包,包東西這個包字,只有明代才用。明代嘉靖元年,就是1522年,有一部棋譜叫《百變象棋譜》,它們的排列組合基本相似。《百變象棋譜》兩邊都是“包”,就是四個“包”,但是張先生(的象棋)只有兩個“包”,不夠四個,一方是“包”,另一方是砲,因此看起來,比《百變象棋譜》要晚一些,是沿襲之作,因此根據這幾個特點,我斷定是明代晚期的作品。因此根據市場的行情我給它三萬元。
專家鑒定團估價:3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