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陶腰鼓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4日 15:53
藏品名稱:唐代陶腰鼓
收藏者:邵中田
藏品來歷:幾年前,花一萬元美金買的從美國買回來的。
藏品特徵:這是一隻紅褐色的陶質細腰鼓,腰鼓通長61厘米,直徑23厘米,鼓身兩頭略大,中腰略細,陶鼓的通身裝飾有七道旋紋,陶鼓品貌比較完整。
相關背景資料: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着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從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銅鼓,一直髮展到種類繁多的現代鼓,鼓是最為人們喜愛和廣泛應用的樂器之一。有觀點認為,最早的鼓應該是由遠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來,出土的陶鼓證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了陶鼓的製造。陶鼓又稱土鼓,是用陶土燒製成鼓框,再蒙上動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國以瓦為框製造陶鼓的傳統,沿襲了很久腰鼓是由西域傳入我國,在唐代廣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質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為鼓材的。
鑒定專家:楊靜榮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從事陶瓷鑒定工作35年
專家評述:現在這件腰鼓是我所見到的孤品,(以前)沒有一件完整的,而且也沒有在窯址裏發現過瓷片。它的産地現在只能説一個大概的,根據它的胎土成分,有可能是河南産的。什麼時代的呢?唐代。這件東西應當是實用的,它兩邊蒙上鼓皮,中間有繩穿上。在敦煌壁畫裏面,我們見到過這些形象的資料。除了唐朝之外,宋朝也盛行過陶瓷的腰鼓,到宋朝以後就完了。而且這個腰鼓做的非常精細,我剛才仔細看了一下,它上面還有砑光呢,砑光表示什麼?就是陶器做完之後,用竹子或者木頭,或者鵝卵石做成的工具,在上面反復地打磨,就是砑光以後,才會出現這種光澤,像這種做工做出來很費工的。剛才咱們有一個觀眾講了,説在中國市場上,也就是一兩萬的價格,他説的這個價格也對,為什麼對呢?那是在沒有認識它的價值之前,你像這件東西在音樂研究史上,還有在藝術史上,還有在歷史研究價值上,它都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又是孤品,所以我們非常保守地估了一個45萬元。
專家鑒定團估價:45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