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鑒寶 > 正文

《石翁二草》稿本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0日 09:51)


  藏品名稱:清嘉慶《石翁二草》稿本

  收藏者:王勇

  藏品來歷:這本書稿是北京的一個德高望重的史學家拿了清代的十幾份進士的墨寶,從一個日本收藏家手中換來的,然後在持寶人的交流下,委託給他保管。

  藏品特徵:這部詩稿為十六開本,一共104頁,727首詩,約有8萬字。詩稿有題跋,略有破損,兩方印章比較清楚,一方為“常寶基印”一方為“攸甫”。

  相關背景資料:清代,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康熙皇帝推崇董其昌的書法,所以書風一時盡崇董書,這一時期,只有傅山和王鐸能獨標風格,另辟蹊徑;乾隆皇帝喜愛趙孟俯行楷,因此空前宏偉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此時帖學達到極盛,出現了一批取法帖學的大家。 到了清中期的嘉慶朝,隨着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碑學由此而興起。當時的集大成者劉墉和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壇創作的經驗,咸豐以後碑學尤為昌盛,前後有康有為、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並一直影響到當代。縱觀清代260多年,書法創作由繼承到變革,再到創新,其成就可與漢唐並駕齊驅,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


  鑒定專家:史樹青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從事文物鑒定工作六十多年

  專家評述:“這是一個詩詞稿,以詩為主,附帶有詞,這是石翁二稿(草),這個裏面牽扯到兩個人,牽扯到一個也是牟平人,叫宮卜萬,宮卜萬是這個趙子轅的親戚,一個晚輩親戚,這個書呀,剛才你談的時候,他們幾位同志談的是叫抄本,我感覺不是抄本,這個也是未定稿,因為它還沒出版呢,沒印刷,所以這個內容呀,我感覺是很重要,如果是抄本的話,這個價格還要減低,我認為它是一個自做的,自抄本,不是別人抄的,另外書的內容我感覺到重要,尤其是有關山東包括從濟南,各縣之內,他所接觸的事物,他所遇到的政治、經濟各種,尤其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聯絡得很多,都是以700多首詩中都可以表現出來,所以説我感覺這個書是很有價值的,尤其是地方史有價值。”

  專家鑒定團估價:300000元人民幣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