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琴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9日 17:15
藏品名稱:清代古琴
收藏者:倪彬
藏品來歷:這把古琴是持寶人的父親的恩師,晚年送給他父親的,他父親保存了將近40年。
藏品特徵:這張琴,長123厘米。琴尾有些拱背,琴的背面有兩段文字,其中一段題的是“大聖遺音,天地同氣”,落款寫的是五葑題。另一段文字是“丁卯長夏,桂又題”。
相關背景資料:“大聖遺音”琴産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後所作的第一批宮琴.由於此時的聽琴人是由盛唐開元、天寶時代過來的。因此,所作“大聖遺音”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時期的風貌,具有秀美而渾厚的氣度。而它的渾厚感表現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另外”大聖遺音”琴的銘刻,也是有別於普通的古琴的。而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聖遺音”琴與傳世的普通琴相比,這把琴的斷紋也是表現出時代的特點:看上去像大蛇腹紋,而在這些紋理之間又出現了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很顯然這些斷紋是隨着漆質的老化而産生的。而且這把“大聖遺音”琴具備了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等九種美好音色.可以説是集韻味於一器,是目前傳世古琴中很難得的。
鑒定專家:李祥霆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從事古琴教育研究四十一年
專家評述:現在我們講到這個琴的本身呢,它是一個可能是清朝中期或者是稍早一點的琴,理由就是説,它有了斷紋了,什麼是斷紋?就是説中國的大漆,經過200年以後,開始有裂紋,有的琴200年左右,僅僅有一點點,這個琴呢,細看斷紋已經比較普遍存在,但是不明顯,這個斷紋比較細,説明這個琴上面的灰和裏面的灰胎呢不是很厚,所以産生的斷紋呢,是比較細密的那種,不是那種典型的明朝琴的這種灰胎,從做工來説,是比較普通的,不算是精品的琴。從外觀上結構上看,它必須符合樂器的規則,這個琴呢,這邊有個斜度不太夠,另外細部看,這個護枕造型比較粗糙,尾托和這個尾比較簡單,也不是很正規很嚴格。聲音嘛,高音區不太好,中音區還可以,兩個低音弦的低音區還不錯,那麼現在明朝琴很少見了,清朝琴就寶貴起來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這個琴還是很有價值的,我給出這個價格,是因為它是清朝中或稍微早一點的時代,所以不很高,但是古琴現在又很稀少,而且古琴的意義和價值又被社會所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承認。所以呢,價格又不能太低,這個琴在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專家鑒定團估價:80000元人民幣
(本文內容由CCTV《藝術品投資-鑒寶》欄目提供,若無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